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真實歷史上的‘熊出沒’

最近正文當中正巧寫到一個似乎有些憨頭憨腦的‘羆處士’,那麼咱又可以趁機揚揚灑灑地水上一章番外了。

先要科普的,是羆這個漢字……羆,音同‘皮’,是一種體型碩大而且具有一定智慧的大型熊類,又稱馬熊、人熊。

據記載,一頭成年羆的體型可以達到3米以上,8oo-9oo公斤以上的體重,是不折不扣的森林之王。

沒錯,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呼嘯山林百獸懾服的猛虎才是森林之王,但在常走山的獵人口中“一熊二豬(野豬)三野狼”。

這哥仨才是林中行獵時,絕對不能招惹的祖宗;老虎雖然兇猛,卻是獵人捕獵名單上的常客,無非就是獵獲難度大一些罷了。

一頭體重動輒一噸往上的龐然大物,還有五厘米的熊皮與皮下十幾厘米厚脂肪層的保護,這就是羆可以橫行山林的物質保障。

就連猛虎鋒利的爪牙也無法切開如此厚實的護甲防禦,反倒要時刻小心不被大熊一屁股坐在身上,再擠出肚子裡的腸子。

這就是純力量加點的恐怖之處……所謂猛虎,不過是屬性點大部分加了敏捷的渣渣。

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像呆頭呆腦的食人魔一族,偶爾也會出現身長雙頭的法師一樣,一向純力量加點的羆,有時也會出現一種智力相對較高的怪胎。

在《子不語.卷五.人熊》一章裡,記載一夥前往南洋返貨的浙江商人在海島上偶遇羆熊的驚悚經歷。

浙商吳某,山陰人(今浙江紹興),販洋為生。

有一年,吳某他和二十幾個同伴一同前往南洋,途中所乘海船的船長將船停在一處無名海島上補給淡水。

趁著這個間隙,吳某和幾個同伴上島活動腿腳。剛離開沙灘,他們一行就遭到一頭身長一丈的巨熊襲擊。

驚恐之下,吳某幾人慌不擇路地跑進樹林,最後在一個大樹下被巨熊追上。

就在吳某幾人以為自己將要喪生熊吻之下時,這頭巨熊卻一口咬下一根樹藤,在吳某幾人的耳朵上穿了一個洞,再用樹藤穿洞,將幾個人困在那棵大樹之上,之後就蹦蹦跳跳的離開了。

覺巨熊走遠之後,吳某幾人趕緊用懷中所藏的防身刀將樹藤割斷,用手捂著耳朵上的傷口,連滾帶爬得逃回船上躲避。

聞聽島上居然有傷人的巨熊,那船長也吃了一驚,趕緊招呼水手啟錨開船。

這船剛駛離岸邊,吳某幾人現岸上來了幾頭巨熊,其中四頭巨熊哼哧哼哧地抬著一塊大石板,板上坐著一頭比先前那頭巨熊更大出許多的巨熊,而之前用樹藤穿耳的那頭熊就在隊伍前興高采烈的引路。

等覺吳某等人已經逃跑,那頭坐在石板上的巨熊帶著四頭抬板熊一起毆打那頭帶路熊,最後將其硬生生地打死,才悻然離開。

吳某幾人雖然僥倖逃脫性命,這耳朵上卻留下一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洞。

(浙商吳某,山陰人,販洋為生。同伴二十餘,被風吹至一海島,因結伴上島閒步。走裡許,遇一人熊,長丈餘,以兩手圍其伴,愈圍愈逼。

至一大樹下,熊取長藤將人耳逐個穿通,縛樹上,乃跳去。諸人俟其去遠,各解所佩小刀割斷其藤,趨奔回船。俄見四熊抬一大石板,板上又坐一熊,比前熊更大。前熊仍跳躍而來,狀若甚樂者。至樹側,見空藤委地,悵然如有所失。石板上熊大怒,叱四熊群起毆之,立斃而去。眾在舟中望之,各驚喜,以為再生。山陰吳某耳孔有一洞,問其故,歷歷言之如此。)

嗯,能想到用藤穿耳的方式束縛獵物,但卻沒有想到獵物也會割斷樹藤逃跑,這頭南洋無名島上的羆,是不是也給人那麼一點憨憨的感覺呢?

不過我卻覺得用藤穿耳這招不像是熊掌碩大的羆所能辦到的靈巧招式,興許是海商吳某為了製造聳人聽聞的效果,故意炮製的花招。

也許那頭攻擊吳某一行的羆熊只是將他們幾人都趕到一棵大樹上,這時覺獵物已經走投無路的羆才會興高采烈地回巢穴呼叫幫手圍獵。

在羆看來,這幾個獵物就算不在樹上待著也跑不了多遠,畢竟森林外面就是茫茫無邊的大海,你們願意待著樹上那就在那裡待著……反正熊爺爺會爬樹,等我叫來幫手,你們早晚都是進熊肚做客的下場。

就像人類仍無法理解星際空間躍遷的原理一樣,那頭生長在叢林當中的羆也無法理解海船這種東西……

在故事的最後,這群聞訊趕來的羆熊覺吳某等人已經從樹上逃跑,這才一窩蜂地嗅著氣味追到海邊,望著遠去的海船憤怒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