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四十七章 媧神苗裔(2)

見胡三問,楊從循底氣十足地一甩手中啃了大半的雞腿“此事正得為兄出馬才好下手操持,誰讓為兄是商賈人家出身呢?胡三你沒見今天上午那個油鹽鋪的趙五一見咱拍下的銀票,這臉上立馬就笑開花了麼?”

雖然楊從循這輩子就沒正經跟楊新篤學過做買賣,但這生意行講究的就是賤收貴賣。

換句話說,想吃生意這碗飯,你得知道什麼東西賤,什麼東西貴。

同樣的東西該在何處賤買,又該運往何處貴賣,這裡面的門道你必須一目瞭然,否則就不是吃這碗飯的料。

楊從循的眼光不可謂不毒!

剛一下車,他就從趙記油鹽鋪門口擺放的麻袋油簍上猜出這家店主要經營的貨物種類質量最次一等的麻油,以及黃豆粒一般大小的粗鹽!

要知道,關外數省就只有盛京向南一隅靠海,就這還因為地冷天寒,導致當地幾乎無法大量晾曬海鹽。

所以,往關外販運專供達官貴人享用的細鹽,是件有利可圖的事情。

這趟來關外,王管事他們所攜帶的商隊貨物中就有十袋產自津口塘沽的細鹽。

當然了,這種長途販運的好鹽關外平民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

為了彌補當地用鹽需求,關外靠海的遼陽等地開設大量燒柴煮鹽的作坊,僱人將海水一桶桶挑入柴灶大鍋中熬鹽,這樣得到的就是價錢便宜許多的大粒粗鹽。

這樣的鹹鹽顆粒不但摻雜有大量未曾過濾的泥沙,還因為管灶鹽頭格外吝惜柴火的緣故,導致粗鹽晶並未徹底燒乾,鹽顆中裹了不少水分……若是徹底蒸乾,一百斤粗鹽少說也要折去十七八斤的分量。

在鹽頭看來,粗鹽中摻雜沙土泥水這件事不算問題,甚至還能多賺幾個昧良心錢,反正那些來鹽鋪買粗鹽下飯的窮苦人家也吃用不起細鹽。

正是一眼看出趙記油鹽鋪主營粗鹽這點,楊從循隨手丟擲一張五十兩銀票來意思一下。

拿錢打人臉的核心是讓對方知曉自己是懂行且有錢有勢的行內人,絕不是令其誤以為自己是人傻錢多好欺瞞的冤大頭。

果然,這張銀票剛一拍到桌上,對面那位趙五頓時就滿臉賠笑地從櫃檯後迎了出來,不但爺前爺後地奉承楊從循,最後交錢買鹽時也並未如何剋扣加價。

“楊兄,兄弟我知道你上午在趙記買鹽那件事辦得漂亮,可這種事還不足以說服格格坳裡那個老古董財迷婆婆吧?”

見胡三疑惑問,楊從循哈哈一樂,並未直接回答對方,待舉起雞腿香香啃下一嘴後,方才衝著胡三意味深長地笑笑“兄弟,依你之見,格格坳為何年年冬天都會缺鹽?既然都知道去年掙得錢少買回來的鹹鹽不夠吃,為何今年就不肯下力賺錢積攢,也好多買回些鹹鹽呢?”

“是啊,明知道鹽年年都不夠也不想辦法解決,這是為什麼呢?”

閉目苦思良久,小狐狸最後還是洩氣地聳肩認輸“我真是想不明白,楊兄你有話就直說,千萬莫要再賣關子了。”

見自己吃定胡三,楊從循先是得意洋洋地仰頭吞了一大口灰仙太保遞上的酒水,待抬袖一擦汁水淋漓的嘴巴,才慢悠悠地開口“還能什麼原因,這裡實在是太偏了唄。”

就是因為這趙家集距離關內商隊常去交易的大型山貨集市實在太遠,所以趙家集上收購來的山貨就很難第一時間流入關內商隊手中,往往要在本地商人的倉房之中過上一冬。

待到來年雪化山開,本地商人再將倉房之中儲存的貨物挑揀晾曬一番,擇優裝車送到大集市上出售給關內商隊。

不論是倉儲過程中的物資損耗,還是明年轉運貨物的車馬人手,這些都是商人們投入的成本,自然要尋方找補回來。

不幸的是,格格坳幾乎年年都搶著來當這個被商人找補損失的冤大頭。

只因格格坳僻處深山之中,所以格格坳裡出產的山貨,往往最後一批到達趙家集。

此時,本地商販基本已經備齊了來年交易的山貨,甚至都入庫封倉了,對格格們送來的山貨根本提不起興趣。

更糟糕的是,此時封山在即,官道上早就沒了往趙家集運送粗鹽的商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