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41對兵變麻木的皇帝

“激變始於馬坤之議減折銀,成於黃懋官之查革妻糧,而尚書蔡克廉病不任事,員外郎方攸躋主事安謙給放失期......”

“這是誰的奏疏?”

正當小內侍在殿內誦讀著來自南京的彈劾奏疏時,冷不丁被嘉靖皇帝打斷。

“回稟皇爺,這是南京科道官劉行素上的奏疏。”

那小內侍急忙回道。

“後面還有其他的嗎?說說。”

嘉靖皇帝皺眉說道。

“是,還有趙時齊,還有.....”

“夠了,一份份讀給我聽聽。”

嘉靖皇帝不耐煩的打斷道。

最近幾天彈劾奏疏太多,他都沒耐心聽下去,只讓內侍讀讀內閣票擬就算過了。

所以實際上都察院那些御史們費盡心思寫出來的彈劾奏疏,他們希望能以此成為自己進身之階的奏疏,其實根本就沒有被嘉靖皇帝看到,聽到。

也是,喚作旁人,每天聽幾十上百份內容相似的文章,怕也被煩透了。

南京科道彈劾馬坤的奏疏有十幾份,嘉靖皇帝聽了幾份後就漸感不耐,因為奏疏的內容都是偏偏一律,彈劾理由也大多雷同。

其實這些奏疏也並非是南京科道言官們自己要上的,主要還是受到來自徐鵬舉、李遂等人的壓力。

雖然朝廷給南京的第一封公文並沒有要追究南京權貴失職的意思,但是出了這麼大的事兒,總要找個替罪羊出來扛下所有不是。

在何綬、徐鵬舉、李遂等人密議後,逐漸的都把目光瞄準了身在京城的馬坤。

馬坤現在是戶部尚書,承擔責任足夠分量,而且本來事件起因也是因他削減軍餉引的,否則絕不至於如此。

而且,因為振武營鬧事的影響,南京城裡和周邊幾個募兵營近期也都有不穩的跡象,李庭竹已經被派出去慰問各營將士,希望暫時把軍心穩定下來。

他們,也是和振武營一樣,屬於被削減軍餉的募兵。

看到振武營鬧事兒以後,不僅沒有被追究,反而得到了一兩銀子的賞銀,都是眼紅的不得了。

在沒有魏廣德干預,給振武營官兵找到黃懋官合理死亡理由的前提下,兵變生後迅在南京城蔓延,特別是在徐鵬舉、何綬等權貴高官在亂軍圍攻下狼狽逃出南京城後,許多軍營士兵也加入到兵變行列中,對南京城裡的商鋪和富戶進行了搶掠。

只是,那時候不止魏廣德,就連身處旋渦之中的徐鵬舉、何綬等人都沒有察覺到還有這樣的不穩當因素存在,還以為南京京營被他們完全控制著。

直到近日李庭竹聊起江邊幾個軍營也被削減軍餉,士卒怨聲載道,最近兩天他已經得報,因為振武營的事兒最近軍營裡士卒有些騷動,這才引起他們的重視。

振武營計程車卒鬧事兒,殺死了朝廷三品大員,結果卻是屁事兒沒有,還分到了銀子,這無疑是開了個很惡劣的頭。

現在的解決方法,在他們的商議中也很簡單,那就是給所有被削減軍餉計程車卒補償,算賞銀也行,標準和振武營一樣,每人一兩銀子,之後的軍餉也恢復舊例照。

只是直接上報又擔心不妥,一不做二不休之下,只能把馬坤的失職之罪定死,才好上奏補餉,而李庭竹則是馬不停蹄奔走那些軍營安定軍心。

現在的南京城,是絕對不能再生士卒鬧餉譁變事件了。

至於南京城這邊,該把目標瞄準誰呢?

商議來商議去,現在各衙門的官員好像和他們的關係都不錯,還真不好做,只好把戶部老尚書,等待致仕的蔡克廉推出來。

這次估計罷職是沒跑了,不過事後大家多關照下他的家人就好了,保蔡家人一個舉人名額,至於能不能混成進士,那是他自己的事兒。

另外就是他們自己,多多少少都有失察之罪,在彈劾奏疏也提一嘴,不然也說不過去......

事兒,就這麼定下來。

各家聯絡喊得動的言官,這才有了南京兵部和科道言官集體彈劾馬坤的奏疏,又把黃懋官苛待士卒,欲革妻糧的奏疏也一併送入京城,算是給事件定性。

“把黃懋官那份奏疏給我。”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眼神閃爍,周圍太監內侍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還是很快找出黃懋官最後寫好還沒有出的奏疏放到御書桉上。

嘉靖皇帝拿起奏疏就直接翻看起來,上面的印章沒錯,至於其他......

“黃懋官的字跡有無核對?”

這話是對身邊的黃錦問的,黃懋官現在是已經身死,死無對證之下就算是身為帝王的嘉靖皇帝也不敢保證手下那些官員會不會玩出什麼么蛾子來。

“司禮監已經對比過以往黃懋官的奏疏,字跡無誤。”

說話間,黃錦揮揮衣袖,旁邊就有小內侍從下面送上來幾份奏疏,都是以前黃懋官上奏的親筆奏疏,現在翻出來自然就是進行字跡核對時候使用過的。

嘉靖皇帝並沒有因為黃錦的話就完全放心,而是從內侍手裡隨便取過一份奏疏開啟翻看,對兩份奏疏的字跡進行了比照。

“哼......”

良久,嘉靖皇帝鼻孔裡哼出一聲,隨即憤怒道:“黃懋官該死,如此苛刻惡毒,也難怪士卒要殺他。”

之前南京的上報,嘉靖皇帝其實沒打算追究,畢竟沒有鬧出大事兒,只是申敕一番就好了。

兵變這樣的事兒,嘉靖皇帝都已經有點麻木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接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位子,坐上皇位的那年還是正德十六年。

嘉靖帝即位之初,改變武宗朝一些弊端,焦竑的《國朝獻徵錄記載當時的人都認為嘉靖新政“天下翕然,稱更生雲”。

就是在這個時候,嘉靖皇帝迎來了他皇帝生涯中的第一場兵變——甘州兵變。

甘州等五衛軍大亂,殺巡撫都御史許銘,並“焚其屍”,挫骨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