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47最壞的局面

“薊遼總督?”

張居正聽到魏廣德問起這事兒,心裡就是一驚。

“聽說還未定,怎麼,善貸可是有人選舉薦?”

張居正似毫無所覺的問道。

魏廣德哈哈大笑道:“我能舉薦二品大員嗎?”

“你是御史,朝廷可沒說舉薦人才,舉薦人品級要有多高。”

張居正撫須笑道,不過他也從話裡聽出來,魏廣德沒有插手此事之意。

或許,真是臨時起意,隨便問問而已。

“劉大人從兩廣、福建總督任上被調回京城,各方面可都沒有這次屢立戰功的江總督表現搶眼,怕是爭不過啊。”

魏廣德澹澹笑道。

“劉大人在東南剿倭,還有平定張璉反賊之戰中,也是立下戰功無數的。

這次調回京城,老師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張居正當然知道,目前的情勢下,劉燾和江東爭奪薊遼總督之位,還真缺乏底氣。

不過劉燾和徐階之間的關係擺在那裡,都是多年的老朋友,自然不願意讓他閒賦在家。

劉燾,字仁甫,號帶川,直隸滄州劉辛莊人,嘉靖十七年進士。

歷任濟南府推官、兵部職方主事、陝西僉事,精騎射,通韜略,屢立戰功,其一生中兩次被奪情,在大明官場裡也是極為罕見的。

在兵部期間正是嘉靖二十九年,適逢外虜兵犯京師,本欲回鄉守孝的劉燾被奪情參與了衛戊行動,直到戰事結束才請求回鄉丁憂。

復職後補缺蘇州兵備副使,家中再遭變故,時值江浙東南地區,倭寇猖獗,劉燾再次被奪情任嘉湖兵備。

之後更是一路升遷杭嘉湖副使、按察使,為安定嶺南,又總督兩廣軍務,倭寇猖獗,又兼巡撫福建。

可以說,從濟南府推官之後,劉燾戍邊之才就被掘出來,之後所有職位都是偏軍事文官,而且他做的也都非常好。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統帥,依舊免不了遭到彈劾。

劉燾在清剿倭寇的戰鬥中,倭寇皆盡潰逃,難與爭鋒,雖然也曾做過負隅頑抗,比如糾結更多倭寇作亂,但是這些都被經驗豐富的劉燾正面擊潰,劉燾也因此一路升遷。

然而並不是一切事情都能順心如意,平定嶺南還好,可是在剿倭過程中,劉燾飽受詬病。

比如對極少數和小股倭寇的襲擾反應不及時,部隊生叛亂等等,雖然輕易化解了兵變叛亂,但是躲來躲去,他卻沒有躲開“同事”的嫉妒和詆譭,說他養寇自重。

嘉靖朝的倭寇之亂,本就是因為朝廷失當策略導致的,並且愈演愈烈。

在根本沒有改變前,倭寇之禍就如同草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始終頑固反覆。

養寇自重,既是很多明朝官員累積功勞的資本,也是最後敗落的源頭。

面對連續的彈劾,徐階也只能採取措施進行保護,那就是安排劉燾調離。

實際上,透過張經、楊選之死就可以看出,嘉靖皇帝是個急功近利之人,只希望能最快完成他交代的差事,而沒有太多耐心。

當他耐心被耗盡之時,往往卸磨殺驢。

張經之死,與其說他是被嚴嵩等謀害,倒不如說是嘉靖皇帝低估了倭患的嚴重性,連續兩年都無法取得進展後耗盡耐心,借他人之手拿下張經,之後便是不管不問。

而楊選,則是因為知道入寇韃子僅萬餘,卻無法最快進剿,甚至還連番敗仗。

“其實,在我看來,讓劉大人總督薊遼、保定或許更為穩妥。”

魏廣德也是順勢說道。

“哦,善貸有何高見?”

張居正聽到魏廣德挺劉燾,也是有些好奇,於是問道。

“徐閣老和楊尚書,都和裕王府交好,所以我也更能不偏不倚看點薊遼總督人選。”

魏廣德笑道:“我也聽說劉大人精騎射,通韜略,當初在陝西都司任職時曾率軍與突入陝西的韃子交戰,射殺賊酋密裡阿,這說明他對上蒙古韃子也是有一手。

而在江南又曾參與多次圍剿倭寇和平定嶺南的戰績,可謂戰功彪炳,威望是足夠震懾全軍了。

至於江東江大人,謀略上應該和劉大人不相伯仲,不過就差在精騎射這一項上。

薊遼總督,保衛的就是京畿,若是連戰場都不敢上,只會在後方運籌帷幄,怕是難以激將士用命。

楊選就是很好的例子,韃子往北他往南,和劉大人射殺賊酋相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實不相瞞,陛下那裡,老師肯定有話說,可現在最大的難題還是楊博有意讓江東接任薊遼,他的意思是劉大人剛回不久,怕是對韃子已經有些陌生,最好還是先巡邊,適應一段時間再安排。”

張居正說道。

“徐閣老壓服不了楊尚書,不妨再加上裕王,我想兩邊都支援劉大人執掌薊遼總督的話,楊尚書應該會好好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