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6章 965求官

“以我之見,當初既然能設計出開中法,解決實邊問題,那當今局勢下,應該還是有辦法重新修改鹽法。

新鹽法既要兼顧開邊鎮需要,還能解決朝廷財政難題。

只是你我皆非出自鹽政,自然對此十分陌生,是否可以找尋熟悉鹽政之官員,由他們思考此事,設計一條,不說長久,至少能用幾十年的鹽法?

所謂定製,也不過是隻能滿足一時之需,天下風雲變幻,時移世易,哪有一成不變之法。”

魏廣德不由感嘆一句。

在此時提到再次修改鹽法,其實並非魏廣德深思熟慮,而是看到遼東塘報,想到弘治鹽改後,變成廢弛有感而。

其實他很清楚,也不能說葉淇當初推行的“開中折色法”導致邊防廢棄,因為開中法施行到那個時候,因為權貴把持鹽政,出現許多問題,特別是“祖孫相代不得鹽”。

也就是祖父一代輸糧到邊鎮獲得鹽引,但是在鹽場卻得不到應得之鹽,鹽引被一直交到孫子手裡,依舊從鹽場拿不到本該得之鹽。

可以想象,這種環境下,大明邊鎮能夠得到的輸糧只會越來越少,最後只有權貴在邊鎮屯田獲利。

實際上,這本身並不是鹽法不好,而是腐敗導致的現象。

魏廣德此時還天真的以為,只要讓熟悉鹽政的人,應該就能想到一個新的,適合當下環境的鹽法。

張居正和呂調陽對視一眼,對於魏廣德這個提議,他們倒是並不反對。

找鹽政官員,研究鹽政改革之法,貌似對朝廷也是大有益處。

“那善貸,你是什麼意思?”

張居正開口問道。

“我覺得,內閣最好為新鹽法定出一些章程,新的鹽法需要滿足若干條件,再由我等閣臣商議論處。”

魏廣德開口說道。

“善貸你什麼想法?”

呂調陽開口問道。

此刻只是三人隨意的閒聊,自然也不似先前那般正式。

“先,新鹽法要保證鹽稅足額入庫,其次民間鹽價.”

魏廣德於是開始提出自己對新鹽法的一些要求,非常想當然。

實際上,即便到了後世,人們對於市裡隨處可買的食鹽依舊瞭解不多。

食鹽專賣更是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當時管仲向齊桓公提出“官山海”,即專營山海資源,主要對鹽實行國營,利出一孔。

據管仲粗算,齊國據此一年可獲六千萬錢。

食鹽專賣制度獲利的隱蔽性充分滿足了統治階級搜刮民眾財富與保證政權穩定性的雙重目標,《鹽鐵論·非鞅》所載封建士大夫的議論充分表達了這樣的思想。

“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盡西河而民不苦。鹽鐵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軍旅之費,務蓄積以備乏絕,所給甚眾,有益於國,無害於人。”

在這裡封建統治階級給自己搜刮鹽利鋪陳了無數溢美之詞,但事實上,國只是封建統治者之家,所謂有益於國,只是統治階級財政更加寬裕,國富與民富無關。

而“足軍旅之費”同樣是無稽之談,因為統治階級在向民眾徵收的賦稅之中已包含了軍費開支內容。

在魏廣德看來,朝廷重視鹽法的本質就是為了收稅,為了充填國庫,適當保證民眾的利益。

他哪裡知道,別說在古代,就算到了現代,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保障財政收入,打著保障居民用鹽安全,鹽業改革都是幾起幾落。

直到第七次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出臺,並在各部委完成意見徵求後,方案才得以確認,取銷食鹽專營,鹽業體制改革後,涉鹽企業將可實現真正的自主經營和公平競爭。

但該方案最終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放開鹽價;第二,取消食鹽產銷區域限制。

只不過因為這個時候鹽價相比古代要便宜許多,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改革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和張居正、呂調陽商量了一陣,確定了鹽法改革需要滿足的條件,今日的閣議才算結束。

魏廣德和呂調陽離開後,張居正還是比較高興的,因為今日好像都是好訊息。

他的考成法奏疏在內閣透過,意味著明日就可以把奏疏送入宮中,而遼東塘報,只要確定興建寬甸六堡,那都意味著在他的任期內,朝廷對外進行了一次開疆拓土的行動。

只要按照魏廣德的意思,在寬甸附近設伏,重創王杲部,六堡建成之日,就是大功告成之時。

能夠增加百八十里土地,這個功績足以讓他名垂千古了。

一晃又是數日過去,這天魏廣德回到府邸時,進門不久管家張吉就遞過來一張條子。

“老爺,這是馮公公那邊送來的,請你過目。”

“哦,沒說其他事兒?”

魏廣德隨口問道。

張吉搖搖頭,“沒有,只遞了這張條子就離開了。”

到了後院,早有丫鬟送來熱水和毛巾,擦拭和洗手後,魏廣德才拿出那張紙條,開啟看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