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91鮑崇德的驚詫

“如何讓明國皇帝同意他回到草原?”

俺答汗不是傻子,知道這是明國人想要提條件,於是索性放開來談。

“大汗,就兩邊當下的關係,實際上很難讓我國皇帝陛下同意放還把漢那吉王子。”

鮑崇德沒有直接說王崇古交代的那些條件,而是先說起兩邊的關係還是敵對狀態。

當然,目的也是想看看俺答汗是否有緩和的想法。

若是沒有,那自己的任務幾乎就可以說沒法完成,因為所謂用趙全等叛賊交換把漢那吉並不是王總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讓俺答汗封貢。

如果做不到,那大明就直接絕了談下去的必要,直接等到俺答汗死了再出手。

而俺答汗在聽到鮑崇德這麼說後,只是看了眼他,良久無言。

其實草原上物產富饒,是蒙古人最合適的棲息之地。

只是近些年來,這裡的氣候愈寒冷,冬天的時間越來越長,這讓他們儲存的過冬食物變得緊張起來。

前些年,已經因為冬季雪災和食物儲備不足死了好些人。

這樣的情況其實不是這幾年才這樣,而是已經持續數十年。

俺答汗都不知道是否是上天在給他警示,讓他換個棲息地。

也是因為蒙古人現在面對的災難,所以他一度迫切的想要和南方的大明帝國和解,從大明獲得糧食,幫助部下生存。

但是他多次努力都是無果,明國皇帝堅持不願意和他們和解,不願意向草原輸送糧食和茶葉,這讓他萬分惱火。

既然不能交換,自然就只能自己去拿。

俺答汗是成吉思汗的十七世孫,苗紅根正的“黃金家族”後裔,他生平最大的夢想就是重新統一蒙古各部,重現昔日蒙古帝國的輝煌。

不過在他掌權以後,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卻是部族的生存難題,面對部族內各種商品都嚴重短缺的現實,他想和大明和解,從大明得到物資。

就好像大明的皇帝嘉靖一樣,他也曾經把希望寄託在神佛上,可是神佛卻不能給他解決他需要的商品,讓部族安穩度過冬日,而只能是瑟瑟抖,淒涼度日。

在蒙古帝國第四位大汗蒙哥執政時期,佛教開始傳入蒙古。

蒙哥死後,他的弟弟忽必烈自立為汗,並拜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為國師。

自此,佛教才在蒙古人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對於大部分普通蒙古民眾來說,他們還是更加信奉薩滿教,佛教雖然得到了少數蒙古貴族的支援,但並沒有獲得普及。

不過在俺答汗眼中,薩滿教也好,佛教也罷,只有能幫他解決問題才是好的教派。

而薩滿教不能幫他,他就選擇藏傳佛教。

雖然蒙古人在統治中原的時候也接觸過道教,但是道教只得到少量貴族的信奉,退到長城外後,他們的接觸也就斷了。

雖然佛教也沒能幫助他解決生存問題,但和佛教的接觸中他還是現了佛教比薩滿教強的地方。

蒙古人普遍信仰的薩滿教太過原始,沒有組織,缺乏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而佛教禮儀盛大、組織複雜,佛經中浩瀚的經典又能起到感化眾生的目的,非常有利於傳播和凝聚人心。

信奉佛教雖然沒能解決商品短缺的問題,但是畢竟讓民眾心情都穩定下來。

實際上,這也算解決了俺答汗因為商品短缺導致部族人心不穩的困境。

俺答汗思考了很多,但是在理想和現實面前,他還是選擇瞭解決現實問題,那就是部族的生存難題。

“如果緩和兩國關係,是否就可以讓你們的皇帝答應讓我孫子回來?”

俺答汗收回思緒,看著鮑崇德開口問道。

“如果關係緩和,皇帝陛下應該不會阻止王子歸國在大汗面前敬孝,畢竟我大明以孝治天下。”

鮑崇德開口說道。

天地良心,這些話那裡是他這個武夫能說出來的,都是出關前被王崇古逼著跟幾個夫子學的這種話。

雖然他自小長大的環境也讓他知道,兒孫應該對長輩好,但這些話他可是真說不出來。

“用你們漢人的話來說,我們就開啟天窗說亮話,你來到這裡,到底是要帶什麼話?”

俺答汗也不想和鮑崇德繼續這樣雲山霧罩的說話,他要知道大明到底開出了什麼條件。

若是能達到他心中的底限,一切自然好說,否則

“尊敬的阿勒坦大汗,就這麼說嗎?”

鮑崇德沒有如先前般直接把條件說出來,而是看了眼他四周環侍的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