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07一箭三雕

“工商業展可以吸納流民,這個倒是善政,從工場作坊收稅,還有你是的在市舶司收取關稅,真能有這麼多?百萬兩啊?”

裕王終於還是忍不住插嘴問道。

難怪裕王對開放市舶司能夠賺百萬兩銀子存疑,實在是和現在市舶司制度有關係。

現在的市舶司,其實是承襲的自唐朝開始以來的模式,且變化不大。

唐高宗顯慶六年,創設市舶使於廣州,總管海路邦交外貿,派專官充任,主要職責是向前來貿易的船舶進行管理,代表宮廷採購一定數量的舶來品,管理商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抽分。

之後的宋、元乃至到現在的大明朝,大體也是這些職責,只是增加或者減少市舶港口。

當然,因為各朝政策的原因,職責也略有不同。

比如大明,因為實施海禁政策,只進行朝貢貿易,所以市舶司還承擔著迎接外國使臣,勘合真偽和禁止民間出海的職責。

或者說,古代的市舶司不僅承擔海關的職能,還承擔一部分外交職權,負責對海外使臣的迎來送往。

而在這其中,外交職能更重,而海關職能偏小,或者說因為市舶司官員私下的一些行為,導致大量本該收歸朝廷的關稅流失。

其實,這樣的事兒並不鮮見,各大鈔關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只不過因為每年繳納的關稅保持穩定,且還有朝中諸位大臣的維護,所以朝廷並未追究。

畢竟,有官身的人,又有哪家沒有家人或者認識的老鄉商人,或多或少都有借出名帖給人行方便的時候。

魏廣德也不敢把其中的貓膩說的太透,只能比較委婉的說道:“這其中的利益應該很大,否則何至於會引來倭寇。

海外之人,對我中華物產的喜歡乎尋常,自唐朝起,南洋和波斯商人就絡繹不絕,他們願意遠涉重洋而不懼其間的風險就可見一斑。

據說,我中華之物運到萬里之外,貨物價格可以漲數倍,所以我覺得,對於我大明出去的商品,徵收相比於商品價格很高的關稅也是可以的。”

對於明朝的商品在這個時代的歐洲到底能賣多少錢這個問題,魏廣德當然是答不出來的,但是卻可以簡單作出一個判斷。

那就是,商人是無利不起早,既然他們遠涉萬里而來,那自然代表其中巨大的利益,那就是在扣除了採購成本和運輸費用及必要損耗後,這趟生意依舊有豐厚的利潤。

魏廣德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歐洲是否有山寨大明的商品,但是這都不重要,只要商人願意來就行了,增加的稅收那些商人是透過壓縮成本去抵消還是提高售價去覆蓋,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印象裡,明、清時期全世界大量白銀流入中國這是公認的事實,還海運技術並不完善的這個時期都能達到這樣的成果,說明大明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無敵的存在,大明商品絕對不愁銷路。

“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利潤到底有多大,但是夷人每年都會來到我大明周邊購買我大明商品這事兒,我也是聽人說起過,這些夷人甚至直接從倭寇手中收購搶掠的大明商品,這其實也是倭寇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居正這時候開口說道,他是湖廣人,自然不像那些沿海行省之人對海貿那麼熟悉,但也道聽途說了一些。

這個時候聽到魏廣德說的話很有道理,不妨把他聽說的一些事也說了出來。

“這麼說來,如果開放市舶,讓夷人可以直接在市舶司採購大明商品,至少可以杜絕他們和倭寇進行交易。”

殷士譫提醒道,對於圖財的倭寇來說,搶來的東西如果不能變現,那搶來何用?

“開放之初,關稅可以暫時不加,或者說是優惠,暫時免除關稅,同時堅決拒絕和倭寇有聯絡的夷人入港交易,為朝廷賺銀子是一方面,同時打擊削弱倭寇也不能手軟。”

魏廣德接話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開放市舶,允許夷人中的商人也參與交易,不再查驗勘合,朝廷一方面把江南收取的實物稅賦進行交易,把它們折銀,另一邊也可以從中徵稅,那是不是也允許我朝商人也參與其中,他們也要徵稅嗎?

算了,還是收稅吧,既然他們也有利可圖,收點稅倒也無妨,不過,聽你話裡的意思,開放市舶似乎對打擊倭寇也是非常有利。”

在魏廣德說完後,裕王點著頭說道。

此刻,在裕王心裡的天秤已經傾斜,雖然知道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開放市舶的奏本十有八九不會獲得透過,但是開放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大明物產透過市舶賣到外洋去,那些工場作坊勢必要擴大生產,這就需要招募工人,江南因為胡宗憲加派引的流民就有了安置之所。

朝廷可以透過市舶把官倉裡積壓的貨物處理掉,變成銀錢使用,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善政,最起碼可以緩解朝廷財政緊張的窘境。

更何況,按照魏廣德和張居正所言,開放了市舶後,就可以杜絕夷人商人和倭寇做生意,沿海之人有了海貿一條活路,也不必為了謀生加入到倭寇之中,長此以往,倭寇人數減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倭患。

貌似,這是一箭三凋,怎麼看都不虧。

此時,屋裡其他人不知道的是,在大明未來皇帝裕王的心裡,已經下定決心,打算在他上位掌權之後,試探性的開放市舶。

畢竟是禁止百多年的行當,裕王也不敢敷一上臺就大規模廢除海禁之策,他會選擇一個市舶司進行嘗試,看看放開以後的效果如何。

放開海禁,就現在聽到的話來看,好處無疑多多,可是既然朝廷一直都沒有放開,這說明其中應該還有他們不知道的危害存在。

裕王是這麼想的,也打算有機會問問高拱,看看高先生對海禁、對市舶又是什麼態度。

這不是說裕王不相信魏廣德、殷士譫他們,而是因為高拱一直都是他的依靠,在裕王看來,高拱國士無雙,他的才華和能力都是當朝屈一指,只要他不反對,那麼就可以執行。

再說了,現在從西苑傳出來的訊息,嘉靖皇帝春秋鼎盛,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當家做主,此事還真不必著急。

魏廣德和殷士譫、張居正在那裡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裕王就坐在一邊,時不時插一句進去,氣氛也算熱烈。

“李芳,叫人在後花園設宴,我要招待幾位先生。”

看大家聊天的興致很高,裕王低聲吩咐道。

就在李芳低頭答應轉身要離開的時候,裕王又把他叫住,“後院地窖裡搬幾罈好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