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992劃拉銀子造海船

考成法,是張居正改革的第一步,當奏疏經過宮中批紅下後,就在朝堂掀起軒然大波。

正如魏廣德和呂調陽所說,考成法雖然是原有制度的繼承,但也有創新,特別是在這個官場上的浮誇之風、欺上瞞下、偽報虛報盛行的時代,很有針對性。

可也正是因此,在布的第一時間就遭到朝中許多人的反對。

“立限考事”、“以事責人”,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一旦考成法推廣成功,朝廷上許多人都會有麻煩,因為這完全就是打破官場原有環境的事兒。

按照考成法對官員進行的考核,所有官員都會開始競爭,能者上,庸者下。

可最關鍵的是,大部分官員不管當初科舉時抱著何種心態和理想,但是在現實面前,在他們進入官場後都驚奇的現,自己居然並不知道該如何為官。

做官的學問,聖賢書上並沒有說。

即便他們在治下一開始還按照聖賢書的要求指導自己的工作,但是很快就在現實面前敗下陣來,碰的頭破血流。

除了安靜的舔舐傷口,他們都紛紛向現實妥協。

聖賢書,雖然教了他們道理,卻沒告訴他們實現的手段,這讓許多靠死讀書的官員進入官場後無所適從,最後只得淪為平庸。

這樣的人太多了。

雖然自家人知自家事,可是最起碼靠著當初的寒窗苦讀獲得官身,自然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扒掉的。

雖然不會處理政務,但有官身在依舊可以為官,最多就是平庸些,考察的時候就想法設法鑽空子,為自己謀求更好的評語。

不管是同鄉之情還是師生之誼,總之,處理政務很是平庸的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倒是驚訝的現,貌似自己還是有長處的,很得心應手。

只要處理好官場上的人際關係,貌似官職不僅不會掉,還會步步高昇,只是快和慢的區別。

只是,當張居正拿出考成法,要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監督,並且要打分以後,他們的弊端就徹底暴露出來。

特別是在中央六部推行兩個月後,許多人都已經知道自己的考評不佳。

一次兩次無傷大雅,可是要是多起來,這考評最後會成為京察的主要依據之一,自己的官位不是就不保了嗎?

沒有官職,還怎麼在官場上混下去?

不行,一定要變。

他們的變化,不是努力學習處理政務的手段,而是玩起弄虛作假那一套,這個他們已經很熟兒了。

同時,絞盡腦汁,他們還要想辦法找到考成法的疏漏,希望用上奏的方式停罷考成法。

此時的張居正雖然位高權重,宮裡宮外都有人,但是終究達不到他曾經的高度,因為有異時空穿越過來的靈魂已經徹底攪亂了朝堂。

他們的上奏雖然被駁回,但是終究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反對考成法的奏疏越來越多。

同時,拉幫結派似乎也是大明官員們熟悉的操作,自然還要找到一個在朝堂上夠份量的人出來帶領他們振臂一呼。

魏廣德之前跑薊鎮巡閱,未嘗沒有躲這些人的意思。

因為他們在張居正開始清查弄虛作假,應付了事時就找上了魏廣德,希望魏閣老能夠幫他們說句話。

魏廣德在之前,對外一直都沒有表意見,內閣中也有訊息傳出,魏閣老和呂閣老對考成法是有意見的,所以被他們視為可以利用之人。

對輔難,自然是次輔最佳。

魏廣德刻意避開這些人,不做他們的刀,可不代表他不明白其中的事兒,張居正其實也明白。

魏廣德有派人盯住張居正,他又何嘗不是。

只是魏廣德一直以來的表現,讓張居正明白,魏廣德其實是支援他的,至少是默許,只不過不願公開表態。

在張居正看來,這樣也好。

如果推進中出現重大差池,他脫不了干係,即便因此自陳乞休,有魏廣德接替他的職位,也不會太壞。

雙方就是這樣一種默契狀態下在推動中朝局的執行,張居正可以大刀闊斧做下去,不擔心背後有人捅刀子。

甚至,在張居正看來,自己四十多歲執掌內閣,而魏廣德不過才三十多,就算自己把位置讓出來,他也未必做的穩當。

自己至少還能幹一、二十年,到那時候,四、五十歲的魏廣德也差不多可以接手了。

此時,魏廣德就提到可以利用此次風波,將治水不利的官員進行嚴懲。

之前在京師,對於京官,大多隻是讓他們知道考評結果,希望作為警告,讓他們知恥而後勇,奮起,但是現在看來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