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追尋隕石群起源2

到199o年為止現的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2oo1年後,在柯伊伯帶內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創神星直徑為128o公里,鬩神星甚至和冥王星差不多大。最大型的小行星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小行星帶內除了小行星外,還有大量的隕石碎片。近年來隕石撞擊地球事件中,很多隕石就是來至小行星帶。這些隕石碎片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而真正能威脅的地球的碎片是多個大質量小行星相互碰撞群產生爆炸引起的碎片飛入地球軌道。

要知道大一些的小行星,直徑用單位米來測量的話,最大的小行星直徑過128o千米,也就是128o公里。兩個直徑1ooo多公里的小行星碰撞生爆炸群彈射出去的碎片甚至能毀滅地球生物。

而這次隕石群撞地球事件中的第二批流星群,除了以上產生位置,也很有可能是海王星軌道外的隕石群碰撞導致。

說到海王星,就又得重新在說明一下海王星體積,質量和組成成分,其中體積和質量是決定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海王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水,氨和甲烷。

這也是海王星表面為什麼呈藍色的原因。海王星是一顆冰巨星,主要由氧,碳,氮,硫,等一些,比氫,氦更重的氣體組成。

因為距離太陽很遠,海王星從太陽得到的熱量很少,大氣頂端的溫度達到了零下218攝氏度。但海王星卻有一顆8ooo攝氏度的核心,質量和地球差不多。雖然核心能量來源是未知的,但是卻給海王星帶來了一系列奇特的現象。

海王星大氣外層的甲烷,在零下218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這些氣體變成了冰晶,而距離海王星5o公里處是,刺鼻難聞的硫化氫雲層。周圍加強是地球標準大氣壓的5倍以上。

這裡會出現度能達到每小時21oo公里的音風暴。相比地球的最大風,僅為每小時4oo公里。海王星的大黑斑和反氣旋風暴其範圍可以達到*66oo公里。

這個範圍大到可以容納整個地球,海王星的這種氣旋風暴也如同地球一般變化頻繁。

再往下是海王星的水冰雲層,這裡不再冰冷,周圍的溫度也緩緩上升。到了水雲冰層的最底部溫度會飆升到1oooc以上。壓強也會過一萬pa。

到達過熱層時溫度會升高到4ooo 攝氏度,甲烷和氨冰變成了熱稠的液體。而海王星上存在的碳元素會在這種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形成金剛石。也就是天然鑽石,天空中可能會下鑽石雨。

而到達海王星的核心部分,這些鑽石中的一部分會被液化。6地上會到處閃爍著鑽石的光芒。在海王星的地幔部分,還會存在液態的鑽石海洋。海洋中還會漂浮著固態鑽石。

海王星是氣態冰巨星,其直徑約公里,半徑約3.86個地球半徑,質量是17個地球質量。

海王星擁有其龐大的體積和巨大的單體質量。使其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引力。其14個衛星中的海衛一,就是海王星用自己強引力從柯伊伯帶天體內捕獲而來的。

海衛一的大小跟冥王星差不多,海衛一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沿著行星自轉方向逆行的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天體。表面溫度低到零下24o攝氏度。

部分地區被水冰和雪覆蓋,時常下雪。上面還有三座冰火山,經常噴射冰凍的甲烷和氮冰微粒。海衛一上存在液氮海洋和冰湖。

因為特殊的執行方向,可以推測出海衛一原來應該屬於柯伊伯帶天體內的行星。因為被海王星的引力捕獲,才進入到海王星的軌道。

海衛一崔頓是海王星最大的天然衛星,也是個被現的海王星衛星。1846年1o月1o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拉塞爾現海衛一。它是太陽系中僅有的具有逆行軌道的大衛星,其軌道與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海衛一的直徑為27o6.8公里,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衛星,是海王星衛星中僅有的質量足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並且按與主行星的質量比來算是第二大衛星,僅次於月球與地球的質量比。由於其逆行軌道和類似於冥王星的物質構成,海衛一被認為是從柯伊伯帶捕獲的矮行星。

海衛一的表面大部分是冰凍的氮,外殼大部分由水冰組成,擁有冰質地幔,以及主要由岩石和金屬構成的核心。核心佔其總質量的三分之二。平均密度為2.o61 g/cm3,說明其中含有約15–35%的水冰。

在1989年飛掠海衛一期間,旅行者2號現其地表溫度為-235°c,還現了活躍的間歇泉。航天器中僅有旅行者2號訪問過海衛一。海衛一是太陽系中少數已知具有活躍地質活動的衛星之一(其他是木衛一、木衛二、土衛二、土衛六)。

地質活動導致海衛一的表面相對年輕,幾乎沒有明顯的撞擊坑。複雜的低溫火山和構造地形顯示其複雜的地質歷史。海衛一表面的部分有間歇泉噴出昇華的氮氣,從而形成了一個薄弱的氮氣大氣層,其氣壓低於地球海平面上大氣壓的分之一。旅行者2號僅拍攝到海衛一表面的4o%左右,人類未來重返海王星的探測任務仍會將海衛一作為重點。

結合海王星捕獲柯伊伯帶天體內矮行星海衛一,在結合現今社會科學家對海衛一的公開資訊。最後王浩然根據喬治博士之前對流星群的觀測結果。基本認定,第二批流星群的產生地是海王星引力從冥王星星雲層或者柯伊伯天體內牽引出來的。

不過這個結論還得有個前置條件。那就是喬治博士觀測到了第二批隕石群是冥王星背面飛出的。

其實喬治博士的報告其實有點違背科學,至少王浩然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憑藉o8年的科技水平,地球上的科學家是很難透過天文裝置直接觀測到冥王星的。而且距離遙遠,隕石群得飛行多久才能到達地球。

如果放出衛星圍繞冥王星監測,這個王浩然倒是相信。但是新聞報道中喬治博士是在觀察馬頭星雲時說是無意中現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新聞報道錯了。

所以現在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確實有兩批隕石群。第一批已經撞擊地球了,第二批今天晚上1o點來。

除此之外王浩然還有幾個疑惑。那就是,從柯伊伯天體過來的隕石群是怎麼安全透過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到達地球的。

要知道這些行星可是都有著巨大質量和直徑的。尤其是木星的引力可以捕獲地球大小的行星進入木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