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三四章 國技 競技和雜技

因為執黑一方是俗稱的“下手位”,而今天又是李襄屏先進對局室,考慮到自己的年齡更小,那麼出於禮貌,李襄屏開始是主動坐在“下手位”的。

這樣一拖延,時間已經過了上午10點,於是等調換好座位後,李襄屏馬上開始深呼吸,他想驅除腦海中所有其他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當下的比賽中。

而對面的小李好像也在做類似的動作,大概調整了2分鐘之後,他把手緩緩伸向棋盒,然後落下了本局第一手棋。

兩人也算是老對手了,特別是對於李襄屏來說,面前這位是除了大李之外,在正式比賽中交手第2,不,目前應該還是第3,由於之前李襄屏和馬曉飛下過兩個番棋,所以馬小暫時還是第2多,不過這個系列賽結束,小李馬上就上升到第2多。

正是因為雙方也算是老對手了,彼此知根刨底,因此今天的開局,特別是開局前20手棋左右,局面倒也顯得波瀾不驚。

只不過棋盤上貌似還沒有掀起什麼波瀾吧,但李襄屏的比賽用時倒是比對手多出不少,在前面20手棋之內,他的比賽用時幾乎是對手的一倍以上。

這不是因為李襄屏過於謹慎,也不是他遇到了什麼難題,這只是出於他的總體作戰思路而已——

實話實說,其實對於這第一局的比賽吧,李襄屏雖然做過精心準備,但還真沒有什麼具體策略,更沒有想去刻意引導成什麼局面,他只是基於自己對小李的認識,認為對手的佈局水平其實是偏弱的,並且在佈局階段常有無理和過分之手,因此李襄屏就很想在佈局階段就搶得一點優勢。

就算不能是那種特別大的優勢吧,但至少是想“佔得先機”。

很顯然,既然存有這種念頭,那李襄屏用時更多就很正常,因為他在這個階段要反覆斟酌,不僅要構思自己的下法,也要花費相當多時間去抓對手的毛病。

韓國時間上午11點20,李襄屏正好落下全域性的第20手棋,落下這手棋後,李襄屏認真審視一下當前局面,他認為到目前為止雙方一切招法正常,自己固然不落下風,但也並沒有“佔得什麼先機”。

不過今天的李襄屏顯得非常有耐心,他的情緒沒有任何波動,他耐心等待對手露出破綻的那一刻。

大概10分鐘之後,也就是韓國時間11點半左右,李世石落下了這盤棋的第21手。

等看到這一手棋,李襄屏立刻身體微微前傾——

而他之所以這樣,第一:這手棋出乎他的預料,不在他的構思範圍,第二,他憑本能直覺,就認為這並非什麼好棋。

李襄屏很快展開第一輪的算路和評估,不到3分鐘時間,第一輪初步算路結束,等完成這一輪的計算之後,李襄屏不禁抬頭看了對手一眼,因為在這個時候,他愈發認為這並非什麼好棋——

換種說法說:在這個時候,李襄屏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唉,小李呀小李,你為什麼每次下棋都這麼過分呢、每次都想在我這裡火中取栗呢?我這要是再讓你得逞的話,那也枉費我帶著狗招穿越這麼一次……”

沒錯了,在這個時候,李襄屏那還真就是這樣想的,他是真覺得小李這步棋有點像是火中取栗。

嗯,如果用具體的圍棋術語來描述,小李剛才這手棋,那其實很像是一步“試應手”。

稍微資深一點的棋迷都知道,“試應手”被稱為圍棋中的高階手段,而韓國的大李那才是“試應手”的高手呀,他的“試應手”經常讓人左右為難,會讓人感覺很“麻”。所以一段時間,大李被人稱為“李麻”。

但是小李卻不同,他的“試應手”,經常顯得過分,像是在不能便宜的地方非要便宜你一下,因此常常給人以火中取栗的感覺。

李世石剛才下的,那就是這樣一步棋了。

至少是李襄屏在這個時候判斷,對手就是下了這樣一手棋。

所以他認為自己機會來了,他要在這裡展開反擊。

李襄屏開始認真的展開第2輪算路。

之所以在這麼早就要展開2輪算路,那是因為李襄屏心裡無比清楚,小李的“試應手”雖然經常明顯過分吧,但是又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的無理手無比難纏,非常兇險,往往涉及到大型複雜計算,因此非要計算清楚不可。

李襄屏現在還很年輕,並且他現在精神高度集中,思維高度活躍,因此很快的,他今天就計算好的。

11點37分左右,李襄屏“啪”的一聲落下全域性第22手。

這盤棋第一個關鍵較量也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