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04有難事找我

其實,馬芳就屬於“走回人”,他是被動前往塞外,之後找機會逃回大明。

但是馬芳口中的白蓮教徒可就不是這麼回事兒了。

嘉靖三十年,呂老祖、蕭芹、喬源等領導的白蓮教千餘人準備起事,定在五月十三日夜半和俺答汗裡應外合,奪取大同以後左衛城。

後來因洩密而失敗,不得已,白蓮教大部分成員6續從寧虜堡出塞,投奔了俺答汗。

因為這些人對大同地區的情況相對熟悉,故而在後來俺答汗與大同鎮的戰鬥中,充當了出謀劃策,嚮導、密探的角色,導致了明軍屢屢敗北,白蓮教徒丘富、喬源、呂明鎮、趙全等人都因此受到了俺答的重用。

這些事兒,魏廣德以前翻閱邸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聽到馬芳提起“走回人”,他自然就想到了才出塞數年的白蓮教徒。

若是其他的大明百姓,有機會回到大明應該會尋找安居樂業的活計,而絕不會再做韃子的內應。

不過接納這些人是大明的國策,從建國之初就已經開始,雖然各個時期接納政策會有調整,但是整體上還是以接納為主的,自然不能因為此就中斷。

“邊鎮軍堡中儲存的糧草軍械不足,也是軍堡被破的重要原因。”

不過緊接著馬芳又提到軍資,其實朝廷每年向邊鎮撥付的軍資都是充足的,前提自然是沒有貪墨。

但是現在的大明朝和建國之初不同,軍器、糧餉從一開始就被層層剋扣直接導致下到最底層軍堡和士卒手中的已經十不存三,過七成被上面官員“漂沒”。

毫無疑問,吃不飽飯,沒有合格的兵器,對明軍戰鬥力的影響是巨大的。

魏廣德聽完後就知道,這是沒法改變的,至少在現階段,官場風氣如此,誰敢擋眾官員財的機會?

“宣府不集中全鎮精銳戰力,就沒法和俺答部決戰?”

魏廣德忽然想到,既然解決不了內部問題,那就尋求直接解決外部麻煩,直接打垮蒙古俺答部,那邊境的危機不久迎刃而解嗎?

“能打贏,但是沒法殲滅,回頭人家重整人馬又打回來了。”

馬芳能理解魏廣德的想法,實際上他不止一次也考慮過圍殲俺答部主力,那怕只是黃臺吉或者青臺吉的主力也行。

可是經過縝密分析後,馬芳就知道要圍殲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

蒙古人口不多,可是馬匹卻是極多,只要上了馬,蒙古人衝起來明軍就很難接戰。

若是結陣而行,那需要多少兵力進行合圍?

馬芳不敢想象,現階段的朝廷能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這麼的戰爭,關鍵還是資源投入進去,結果卻未可知。

對魏廣德說出來,或許他會感興趣,可是現階段的魏廣德卻沒有實力在朝堂上有這麼重大的影響力。

上次萬全左右衛因為軍餉的問題,馬芳就找了魏廣德幫忙,結果也是皆大歡喜。

軍餉的送達讓萬全左右衛上下都對馬芳是另眼相看,這年頭邊鎮提刀子的可玩不過在朝廷有背景的,要升官財還得上面有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什麼意思,那就是隻要被馬芳看重,將來馬芳升遷,他的手下自然有機會遞補上位。

一時間,讓馬芳在轄區內的聲望達到頂峰,大家都對這位新任副總兵是欽佩之至,也都願意效命。

藉著這個機會,馬芳還是把自己當初的想法給魏廣德詳細說了一遍,雖然知道魏廣德肯定無能為力,但是有這個意識先入為主進入到魏廣德的腦海中,或許等上十幾年,等魏廣德真正進入朝堂高層的時候,馬芳還有機會實現這個想法。

這會兒沒有關於沉襄的訊息傳來,魏廣德倒也樂意聽聽馬芳對邊鎮局勢,或者說對戰事謀劃的看法。

“若是要集中兵力圍殲青臺吉或者黃臺吉的人馬,需要多少人?”

對於打俺答汗,魏廣德可不指望,人家手上三四萬人馬,要是把其他後備兵員動員起來,怕是七八萬也不止,要消滅這樣的部族根本不現實。

倒是魏廣德記得馬芳說過,黃臺吉和青臺吉都是萬戶,手上主要戰力也就萬把人,這就好打很多了,至少規模上不會很大。

而且,完全可以利用他們攻打宣府或者大同的機會採取行動,包圍而殲滅。

聽到魏廣德這麼說,馬芳就知道魏廣德有點動心了,不過他也不會謊報什麼,而是實話實說道:“精銳戰兵至少三萬人。”

“三萬?三倍兵力圍殲?”

魏廣德聽到馬芳報出的數字,微微沉吟。

“不止,三萬人馬至少是五六倍韃子,完全有機會消滅他們。”

馬芳聽到魏廣德的話,馬上解釋道:“大人,韃子攻打邊鎮不會傾巢而出,往往只會動用一半左右的兵力,實際也就會五六千人。

若是傾巢而出,那戰事可就大了,韃子其他各部往往也會在不同位置動攻擊,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是沒辦法集中精銳動圍殲戰術的。”

聽了馬芳的解釋,魏廣德自然明白什麼意思。

他也只是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才會有之前那樣的判斷,其實坐下來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北邊最近有沒有什麼新訊息傳回來?草原上就沒有出現和俺答汗勢力接近的部落嗎?”

此時蒙古似乎是俺答部一支獨大,魏廣德自然希望遼闊的草原上也能出現新的強大的部族,他們必然為了獲得生存空間相互征戰,也就是內耗。

“沒有,現在北邊草原稍微有點實力的也就是左翼三部,但是為了避免被俺答汗部吞併選擇東遷以後,就再也沒有部族可以和俺答汗部對抗了。”

馬芳搖頭說道。

“左翼三部東遷到了什麼位置,他們的大汗現在是誰?”

魏廣德不由得想起之前翰林院裡的討論,實際上在他進翰林院以前,裡面大部分翰林官都還以為蒙古是一體的,直到前年他從宣府打完仗回去一說,翰林官們才知道蒙古部族之間爭鬥也是很激烈的。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魏廣德聽馬芳說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