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发短信问米见:老婆,咱儿子怎么样了?
&esp;&esp;米见:刚吃完奶,妈带他在院子里玩。
&esp;&esp;张宣:供应足吗?
&esp;&esp;米见:还好,妈经常给我炖猪脚黄豆吃。
&esp;&esp;张宣:别都给儿子霍霍了,给我留点,我晚上回来吃。
&esp;&esp;看着这条短信,米见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他学儿子的模样,脸有些发热:你外边的事忙完了?
&esp;&esp;张宣:没有,不过有点想念你们娘俩了,回来看看,过两天再走。
&esp;&esp;米见:好。
&esp;&esp;几个小时后,张宣回到了南锣鼓巷。
&esp;&esp;才下车,这时老邓打来电话,兴奋说:“张小子,三一重工搞定了。”
&esp;&esp;张宣高兴问:“弄了多少股份?”
&esp;&esp;老邓说:“8,我和陶歌倒是想要更多,但对方不愿意给了。”
&esp;&esp;张宣说:“要知足,下一个目标是谁?”
&esp;&esp;老邓讲:“我和陶歌明天约了平安保险的老总吃饭。”
&esp;&esp;平安保险啊,这个是香饽饽,张宣听得心神荡漾,于是问:“有几成把握?”
&esp;&esp;老邓琢磨道:“难讲,这平安老总是个硬骨头,可能得花费一番功夫。”
&esp;&esp;张宣说:“那我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esp;&esp;老邓换个话题:“你最近有关注pnoy的公司没?”
&esp;&esp;张宣问:“没呢,最近比较忙,有什么情况?”
&esp;&esp;老邓说:“等回到粤省后,我打算抽空参观一下pony的公司,我很好看好即时通讯这一块。”
&esp;&esp;张宣算了算时间,离入场的最佳时间似乎还早:“你去吧,到时候告诉我消息就成。”
&esp;&esp;老邓说行,又问:“听陶歌讲,米见生了个男孩,你这也太不讲义气了,连我都瞒?”
&esp;&esp;张宣连连致歉:“也不是瞒你,而是除了陶歌外,就家里几人知道。”
&esp;&esp;想想中大还一个杜双伶,老邓能理解他的心思,咧咧嘴说:“可惜不是个女儿,不然跟我家那小子刚好结成姻亲。”
&esp;&esp;张宣撇嘴,心里一阵嫌弃,干他娘的,你小子都胖成个球了,还结姻亲,结毛线啊。
&esp;&esp;看穿了他的想法,老邓炸毛:“怎么?瞧不上?”
&esp;&esp;张宣说:“那倒不是,主要是我现在的太太们太漂亮了,要不我哪天找个平凡一点的女子生一个平凡的女儿,满足你结姻亲的想法?”
&esp;&esp;陶歌就在旁边,听到这话后哈哈大笑。
&esp;&esp;老邓瞥了瞥陶歌,不满地哼哼两声:“我看陶歌以后的女儿就不错,不要再找了。”
&esp;&esp;陶歌很不给面子,甩甩头发直接拒绝:“我女儿长相要随她爸爸的,你儿子配不上。”
&esp;&esp;老邓本想反驳一句,但知道这不现实,要是银泰资本两个实权人物成了亲家,那不但张宣不会同意,张宣的女人们也不会同意。
&esp;&esp;其她的女人可能没能力威胁,但杜双伶和米见,再加个文慧,他老邓也得退避三舍。
&esp;&esp;老邓悲天怜人一番,为那葫芦娃儿子感到深深担忧,心道爱好吃什么不好呢?怎么就偏偏爱吃肥肉?
&esp;&esp;和老邓结束电话后,机场候机的陶歌给他发短信:你人在哪?还在武汉吗?
&esp;&esp;张宣:没,今天刚离开,现在在京城。
&esp;&esp;接着他问:你那边忙了两月了,什么时候忙完?
&esp;&esp;陶歌:怎么?想姐了?
&esp;&esp;张宣:有点想念你的牙齿了。
&esp;&esp;陶歌:除了我,还有谁这样伺候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