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話說相聲

在市民文藝的最初階段,他們幾乎隨手抄起一件武器就朝封建主義殺去,比如,以江湖義氣來反抗封建統治,以擾亂社會來反抗封建制度,以金錢來反抗封建倫理,以色情來反抗封建禮教等等;而隨著自身的成熟,除了這種反抗越來越堅決以外,他們似乎還越來越注意“武器的批判”了。

我們只要把宋元的市民文藝稍加比較,就不難看出其中思想主題的深刻變化,就以愛情描寫而言——

宋元話本中美麗多情的周勝仙雖然由生而死,由死復生,九死未悔,百折不撓,但她所追求的其實不過是“色情”而已,所謂“原來色情都由不得你”。

而到了明代擬話本中的杜十娘,她的愛情追求中不僅包含著對個人幸福的追求,而且明顯包含著追求人的權利、維護人格尊嚴的成分,她甚至不惜以死來捍衛自己的理想和尊嚴,在這樣光輝的女性形象面前,一切金錢和色情都黯然無光了。

元代戲曲中的張生和崔鶯鶯,雖然都有著強烈的追求愛情與幸福的願望,但卻都無力掙脫封建家長的束縛,最後只好靠作者替他們安排了一個“落難公子中狀元”的結局,算是功德圓滿。

而到了明代戲曲中的杜麗娘,雖然她只能在夢中實現自己美好的、合理的願望(作者在這裡突出了現實與理想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在她的愛情追求中卻帶上了強烈的追求人的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色彩,她那句“我每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不僅是閨中少女的幽怨,也是對封建思想文化長期以來禁錮人的自由、壓制人的慾望、否定人的價值、扭曲人的靈魂的反抗宣言!

到了清人《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已經是作為封建主義的叛逆出現的了。這種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的、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生活道路的、擺脫了世俗功利的、用人類創造的所有精神財富充實起來的堅貞的愛情,已經大大超越了那個時代,也超出了市民文藝的範疇,展現出一種新的、民主主義的思想曙光。

而我們的相聲,作為與《紅樓夢》同時或稍後產生的市民文藝的新的藝術形式,理應不讓別人專美於前。但假如我們一定要從中尋找出相同題材(愛情)的作品來加以比較,就簡直有點兒“於心何忍”或“居心何在”了!

在浩如煙海的傳統相聲中,除去大量的色情段子外,只能勉強找出一篇單口相聲《雙槐樹》,算是描寫愛情的。

故事是老而又老但相當動人的:宋五爺家的銀屏姑娘愛上了小夥子趙二,經過女僕周大媽穿針引線,兩人偷期繾綣了幾回,後來讓宋五爺發現而強行拆散,姑娘被逼自盡,小夥子飲恨而亡,兩人的墳地上分別長出兩棵槐樹,交相纏繞,結為夫妻。

就是這樣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作者正面描寫乃至讚美的物件居然不是銀屏趙二而是封建家長宋五爺!甚至對宋五爺變相活埋自己的親生女兒也未置一詞!(罪有應得?)而對於這對自由戀愛中的青年男女,尤其是趙二,則自始至終抱著嘲笑譏諷的態度!

這就是說,當市民文藝的其他藝術形式在愛情領域裡已經高舉著自由的大旗、敲響了人道的警鐘、樹立起愛憎的豐碑的時候,剛剛誕生的相聲藝術卻在封建主義幽靈下孤獨地徘徊著,一面格外嚴厲的反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一面又對色情的東西格外熱心!

當然,愛情描寫並非相聲的特長,相聲的特長是諷刺。

的確,傳統相聲中有不少以諷刺見長的具有一定人民性的好的或比較好的作品:

——如諷刺封建統治階級的《連升三級》《日遭三險》《屬牛》《君臣鬥》(這類作品大都是單口相聲,與民間故事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

——如諷刺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改行》《大審案》《哏政部》《關公戰秦瓊》;

——如諷刺不良社會風氣和落後現象的《化蠟杄》《打牌論》《大相面》《巧嘴媒婆》;

——如諷刺吹牛皮、說大話等小市民心理和習氣的《窩瓜鏢》《開粥廠》《捉放曹》《扒馬褂》等等。

這些作品與同類題材的優秀的市民文藝作品相比,雖然某些地方還稍有遜色,但也大致可以戰個平手,這是值得我們為之慶幸的。

但是,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到,這類作品在傳統相聲中所佔的比例很小,十停中還佔不到二三停,而更多的諷刺型作品則是帶著一種小市民的“拿肉麻當有趣”的病態心理,在那裡毫無目標、毫無內容地竭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或嘲弄別人,或嘲弄自己。

由於相聲是一門“自指性”很強的藝術,這種嘲弄常常表現為演員之間的互相嘲弄——這當然也曲折地反映了過去藝人地位的低下;所以像《反七口》《醋點燈》《變兔子》《大出殯》這樣的作品,在傳統相聲中竟佔有相當的比例。

除此之外,傳統相聲中宣揚封建迷信,宣揚落後思想,宣揚低階趣味和宣揚其他不健康的東西的作品,也都不在少數。

可以這樣說,如果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以歷史的、整體的、全面的眼光來看,單就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來說,相聲與市民文藝的其他門類相比,是處於相對落後狀態的。

而且,我們還必須看到,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生活的進步,即使是傳統相聲中的優秀作品的教育意義也將越來越小——因為今天人民的思想水平早已大大超過了當時所有的相聲工作者。

那麼,除了極高的藝術價值之外,傳統相聲的價值還體現在哪裡呢?

我以為,還體現在它極高的認識價值上。

如同恩格斯把巴爾扎克當作整個的法國曆史,列寧把托爾斯泰當作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毛澤東把《紅樓夢》當作中國封建社會的衰亡史一樣,我們也可以把全部傳統相聲作品當作一部清末民初以來中國市民(主要是北方,尤其是下層)社會的百科全書。

舉凡市民階層的思想信仰、道德觀念、心理狀態、倫理關係、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飲食起居、人情往來等等,在傳統相聲中無不有準確生動的描述。

而且,這種描述不像一般文人所著的風俗書那樣,在那裡居高臨下寫民俗;由於傳統相聲的作者和表演者本身就屬於市民階層之中,他們不僅以市民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而且以市民的眼光來看待世界。所以,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瞭解到整個市民社會的風貌,而且可以從中瞭解到市民階層對他們生活圈子之外的整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這種價值是其他文藝作品所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