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鳳凰山祥瑞

商容若有所思,他曾掌管禮樂,深知祭祖的套路。

祭祖很容易讓人想到祭天,而祭天與紂王此前的天命之論相駁。

這是不是說明,紂王態度緩和,想以祭祖暫退一步?

之前的逆天之言,其實都是為了讓叛賊露出馬腳,並非真心實意?

這是一種對諸侯的示好?

商容覺得,應該是這樣。

其他大臣以及整軍完畢前來上朝的諸侯,也都是這樣想的。

只有子受不是這麼想。

如果不這麼說,你們會讓我去鳳凰山?

如果讓你們知道我決定去鳳凰山是為了稱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特意創“皇帝”一詞代替大王成為正式稱號,肯定會力勸。

子受知道自己的功績,頂多就是平了兩次叛亂,這算什麼?

還能比武丁大?

還能比成湯大?

如果來一手以“封”祭祖先,以“禪”祭萬民的封禪,自號皇帝,有哪個能服?

肯定都覺得他膨脹了。

然後緊接著就是水淹陳塘關。

昨天不淹,前天不淹,非要你紂王稱皇帝,來到陳塘關之後才淹,這算什麼?

天譴啊!

大逆不道啊!

然後罪己詔減輕民怨,保證自身安全,混過到結算時間,輕鬆收割一大波昏庸值。

“大王聖明!”

……

子胥餘,和比干一樣是帝乙的弟弟,宗室。

封地在箕,和子幹封地在比所以叫比干一樣,人們多稱他為箕子。

至於子啟為什麼叫子啟,而不是微子,是因為這個階段他還沒被封到微。

箕子老了,尤其是最近發生的叛亂,更讓他心力憔悴。

子啟和比干,這兩個素有賢名的王室,怎麼會造反呢?

可他們真的造反了。

想到情同手足的比干,想到自己看著長大的子啟,箕子覺得很累。

幸好當今紂王聖明,沒有追究比干,不過他們終究是做了錯事,箕子覺得該避避嫌,所以這幾天都以身體抱恙為由,沒有上朝。

正在他臥床休息時,忽然有宮中的寺人來報。

詔令傳完,箕子拜下,身子搖搖晃晃的。

太仁慈了。

紂王太寬厚了。

詔令他前往鳳凰山,佈置祭祖一事。

祭祖,只是普通的祭祖嗎?

並不是,宗室對王權發起挑戰,罪過實在太大了,而在平叛之後的祭祖,意義非凡。

紂王是在替王兄、王叔,向先祖告罪啊!

箕子眼眶都溼潤了,紂王竟然是這樣的仁君,哪怕到了這種地步,也不曾忘記血脈親情。

他顫巍巍的回到房間,緩了很久,才讓僕人扶著自己出門。

既然接下了佈置祭祖的任務,他就要做到最好,這樣的君王配得上最高規格的祭祖。

沒有任何猶豫,第一時間便拖著年邁的身體遠行。

汽車人,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