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章 開張大吉

京師。

按理,這天寒地凍的,如果不是迫於生計外出做事,一般人都躲在家裡,圍聚在火盆邊烤火取暖,有條件的再溫上一壺酒,嚼幾粒油爆青豆,美滋滋地喝上一口溫酒,爽得不要不要的。

但今天,很多人冒著刺骨的寒風,縮著頭,雙手攏在衣袖裡,圍聚在街道兩邊看熱鬧。

今天是帝國銀行開張的好日子,除了來捧場的官員、士紳豪強外,再就是來看熱鬧的百姓,人山人海,顯得十分熱鬧。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轟動,是因為四家帝國銀行同時在東西南北四個城區同時開張營業,如果再算上帝國銀行的總行,等於是五家了。

這已經夠轟動的了,關鍵是崇禎皇帝親自剪綵,主持開張儀式,這在大明是獨此一份,也讓很多人對帝國銀行產生了一些好奇與關注。

當然了,更多的百姓是來看熱鬧的,真龍天子啊,能看上一眼,沒準能沾點龍氣,一點小財呢。

至於帝國銀行,在他們的眼裡,無非就是存錢放貸的錢莊,跟大通、通寶錢莊等私人錢莊沒啥區別,如果非要說有區別,那就是一個是私人的,一個是皇帝的。

表面上看,皇帝的分量很重,那些私人錢莊根本沒法比,但如果論信譽,大明的皇帝有個毛的信譽,還是大通、通寶這類的私人錢莊更靠譜。

當然了,對於窮苦百姓來說,不管是私人錢莊還是帝國銀行,都跟他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都窮得吃不起稀飯了,還有錢存錢莊?

在他們的心目中,錢莊是窮人的禁地,有錢人才能去的地方。

朱有兼為了搗鼓帝國銀行可是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光是行址的選擇就讓他有點頭痛,京師是國都,是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也是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地皮貴得離譜,說是寸土寸金都不算誇張。

皇室名下有一些房產,還有一些犯官被抄家,名下房產沒有充公,都被奉旨抄家的錦衣衛吞沒了,房契地契最後轉到了朱有兼的手裡。

不過,這些房產都不在選定的行址地段,需要和一些房主商量調換,這事,朱有兼不可能出面,錦衣衛也不好出面,最後還得請內閣次輔阮大鋮出面幫忙。

商人逐利,但也要看是什麼情況,一聽是皇上看上了他們的商鋪,心思特別靈活的他們直接免費奉送,財大氣粗的他們根本不在意這點錢,能和皇帝搭上關係,那才是王道。

朱有兼也不客氣,你敢送,朕就敢要,反正大明的好多富商都是為富不仁的壞傢伙,有一些甚至為了利益,敢冒抄家砍腦袋的風險,把糧食鐵礦等禁賣品賣給北方的清帝國,更誇張的直接當漢奸賣國。

解決了地皮問題,接下來就是推倒樓房,按照他設計的銀行大樓進行建造,光是找泥瓦匠什麼的工人又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好在這事只需要交給錦衣衛鎮撫使沈百川去辦就行。

帝國銀行的五座大樓都是劃時代的前設計,採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結構,特別是五座大金庫的建造更復雜,很多細節都需要他到場監督,十分有耐心地向泥瓦匠們再三講解,直到他們明白了才讓他們動工。

五座劃時代的銀行大樓同時建造,又沒有什麼工程機械輔助,按理,建造時間應該很長,但架不住人多啊,光是懂建築的泥瓦匠都多達二千人,這還算在工地搬磚的臨時工,而且只是三層半的辦公樓,工程進度想不快都難。

人多力量大,這話不假,但費用也大,也幸好朱有兼現在財大氣粗,小金庫爆滿,光是賣玻璃都讓他賺得唏哩嘩啦的,數錢數到手抽痙。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錢的大戶人家悄然興起安設玻璃窗,不光是時尚,採光好,關鍵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一水的玻璃雕花窗,要多高階大氣就有多高階大氣。

因為朱有兼玩的是飢餓營銷的套路,玻璃的產量不高,價錢貴,但架不住大明的土豪多,訂單都排到兩年之後,根本不用運到店面銷售。

而一些錢多到花不完的土豪為了搶先用上玻璃窗,直接花高價搶購,有的甚至誇張到主動把價格給翻了一番,豪橫得連朱有兼都給他們豎起大拇指點滿贊。

已經安上玻璃窗的土豪隔三岔五地請親朋好友過來吃飯,目的就兩個字——顯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