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高家

“鄉亭”即“鄉治”的所在,在“繁陽亭”東北方向,中間相隔了兩個亭部,抄近路的話,大約十幾裡地。

荀貞和陳褒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十幾裡地轉瞬即至。“鄉亭”雖然是“鄉治”所在的地方,但道路上行人稀疏,明顯比繁陽亭冷清很多。

陳褒說道“在去年的疫病中,鄉亭亡故者甚眾。”

繁陽亭境內沒有空閒的田地,都種滿了麥子,而才入“鄉亭”,路邊的土地就有荒蕪的了。不但“鄉亭”,他們一路走來,路過的那兩個“亭部”中,也或多或少分別都有此類現象。

民以食為天,只要有口氣在,農人就不可能讓田地荒蕪,很顯然,這些土地的主人應該都是全家盡數歿在疫中了。——不過,這種田地閒置的現象不會延續太久,不知道有多少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呢!最多到明年,必就會或被豪強之家佔走,或被亡者的族人收歸族中。

陳褒知道程偃的家,領著荀貞七拐八折,盡走的小路,不多時來到一處裡外。

這個裡的規模不小,比安定裡、南平裡都大,粗略估摸,至少能住八九十戶人家。里門的瓦當上飛雲為紋,中有兩字“程裡”。

以姓為里名,說明是聚族而居。荀貞問了陳褒,果不其然,裡中皆為程姓。

在沒有公事、又不是休沐的情況下,亭長一如郡、縣長官一樣,是不能擅自出界的。所以,荀貞此次出來,換下了亭長的服飾,裹了個黑色的幘巾,看似一個普通的黔百姓。

“裡監門”很負責任,見他二人近前,從塾中出來,問道“做什麼的?”

陳褒代為回答,說道“俺們與本里民程偃同在繁陽任職,今有事去他家中。”

“繁陽?……,你是?”

“俺叫陳褒。”

“裡”的管理是很嚴格的,有陌生人來時必須要問清楚,如果有外人想要暫住“裡”中,還必須登記,得有“任者”,也即保人。荀貞之所以能在“繁陽亭”的各里中出入無忌,那是因為他是亭長。現在來到別人的地盤,肯定會受到盤問。

裡監門打量了他兩人幾眼,問道“知道程家在哪兒住麼?”

“二門東入,即為程舍。”

知程偃在繁陽亭任職,又知程偃家住裡中何處,看著不似歹人,裡監門打消了懷疑,讓開道路,說道“進去吧。”

“二門東入”。裡和裡不同,有的裡是一條直道,住戶分住兩側;有的裡是兩條直道交叉,住戶分住四方。又有的裡除了直道還有小巷,巷子與直道相交,相交的位置設的也有門,比如荀貞住的高陽裡就是如此。“二門”,即進到裡邊之後的第二個門,“東入”,方向在東邊。

兩人牽馬步入“裡”中。

正是農閒時節,此時將近午時,太陽曬在身上很暖和,三兩閒漢蹲在巷中,懶洋洋地聊天,瞧見荀貞和陳褒入來,往牆邊靠了靠,讓他們過去。有多嘴的問道“來找誰的?”

陳褒答道“程偃。”

“喲,那你們來的可不巧,小五前幾天就回亭裡了。……,你們知道他在繁陽亭麼?”

“俺們就是從繁陽亭來的。”

幾個閒漢對視一眼,先前說話的那人問道“可是小五出什麼事兒了?”

荀貞心中一動,問道“為何如此問?”

那漢子打個哈哈,卻不肯說了,只道“隨口一問,隨口一問。”

再問時,他們索姓不開口了。

見從他們這兒問不出什麼了,荀貞與陳褒繼續往前走,走了幾步,聽見那幾個閒漢竊竊私語,隱約聽到一句“那高家的人昨兒又來了,對小五家裡說,最多再只寬限兩曰!……。”

往前走了幾步,陳褒低聲對荀貞說道“看來阿偃家中確實有事,只不知是怎麼了?”

荀貞不動聲色“到他家問問就知道了。”

進入二門,向東走,第三戶便是程偃家。

宅院甚破,木門上盡是裂口、縫隙,黃土夯成的牆垣,圍著一個不大的院子。

陳褒上前敲門,等了片刻,門內有人應道“誰?”

“繁陽亭亭卒陳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