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章 呂奉先四攻沙羨

不提劉表求援徐州,先說呂布兩路攻沙羨。

呂布目前帳下的水軍組成,部分是袁術給他的,部分是西陵縣的降卒,部分是水賊,其中水賊和降卒的數量佔了大半,袁術給他的那千人也不是他的嫡系,這麼一支複雜的兵馬構成,他當然是需要委派一個信得過、並且還要有足夠能力的將領去統帶的。

這個將領不是別人,就正是張遼。

張遼一個騎將,現下被呂布任去統帶水軍,說來有些為難他,不過倒也無有大妨,因為此戰,水軍只是起個策應、斷援的作用,主要是為呂布所率的主力阻擋長江對岸的夏口援軍,亦即是以防禦為主的,——對張遼而言之,這個任務他還是可以勝任的。

不過話再說回來,張遼到底是騎將,擅長的是騎戰,或言之6戰,他並不熟悉水戰,所以統帶水軍出以後,於具體的進戰上,他多所依仗的便是那些水賊和袁術撥給呂布的那些兵士。

那些兵士無須多講,這些水賊長期盤踞雲夢諸澤,久與江夏本地進剿他們的舟師交手,相當剽悍,其中一些還是當年南陽黃巾軍的殘部,亦有和正規部隊大規模戰鬥過的經驗,論以戰力,不算一流,可也在二三流之間,加上關鍵時刻,張遼的鎮定、勇武和不吝賞賜,遂在與沿江而下這一路上先後碰到的三兩支黃祖水師小部隊的交戰中,卻都是取得了勝利。

幾場小勝下來,這支來源不一的水師倒是彼此間熟悉了很多,士氣也頗高昂。

沙羨和夏口是隔江而望的。將近沙羨、夏口間的江段,前邊遊艇斥候來報,說前頭江面上,江夏水師的艦船來往遊弋,並再往前一二十里,便是夏口舟師的一處水營,黃祖帳下舟師的部分主力就屯駐在彼處。

張遼得了此報,就傳令下去,叫全軍暫停前進,於臨岸處選了個適當的所在築營。

凡來投之水賊領,呂布一概任為校尉或都尉。

一個得官都尉的水賊領問張遼“將軍,明公的軍令是叫咱們攔截從夏口出來,援助沙羨的賊兵,現下咱們還沒到夏口、沙羨間的江段,卻怎麼將軍就下令停止不前,叫築營在此?”

瞧這水賊都尉滿嘴語氣,一臉神色,盡是對呂布的忠心耿耿,張遼不免暗歎,佩服呂布的得人手腕,卻並不以此都尉本身是賊而輕視之,和顏悅色,回答說道“前頭江段上多黃祖舟師,且再往前,是黃祖主力的一個水營。我軍如果繼續前行,兩邊就得開戰。咱們這支水軍剛編練而成,打些黃祖部的舟師小隊,固是可以勝之,然若與其主力相鬥,勝算不大,是以我令暫駐於此。”

那都尉問道“可若駐兵於此,怎生阻截夏口往沙羨去的援兵?”

張遼耐心解釋,說道“阻截之法有二。一則,夏口如遣援兵去援沙羨,咱們就趁它援兵橫渡江面之際,插往襲之,用火攻的辦法,爭取把黃祖運兵的船隻給它燒掉;二來,我隨船帶來的百餘精騎,五百精卒,等到咱們這個水營紮好,我就會遣他們去沙羨城西北一帶駐紮,如此,即便有夏口的援兵突破了咱們的火攻,然到了江對岸,卻還會有我的這支步騎精銳對他們再作截擊。這樣雙管齊下,我軍縱不能盡阻黃祖之援,亦足可把其援兵大為削弱。”

——如前所述,沙羨位處在長江的東南岸邊,張遼所說的“遣他們去沙羨城西北一帶駐紮”,亦即是,這支部隊的駐紮地點正就在沙羨縣城和長江之間,此乃夏口援兵去沙羨的必經之處。

那水賊都尉點了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將軍此策高明。”他遲疑了下,問道,“卻將軍此策,末將大概聽懂了,唯有一話,不太明白,將軍說‘插往襲之’,是什麼意思?”

張遼啞然,就舉起兩手,攤開左手放平,右手並指成刀,由上而下,輕輕地往左手的手掌上擊了一擊,說道“這就是‘插’。”

那水賊都尉恍然大悟,說道“末將懂了!”學張遼手勢、動作,說道,“這就是‘插’!”

目送這水賊都尉離開走遠,張遼又暗歎了口氣,心道“明公雖能得水賊效忠,然這些水賊中卻是無甚大才。西陵及郡北四縣的右姓、才士,要麼逃走了,要麼不肯接受明公的闢除,唉,雖是五縣在手,可要想在此地穩住腳跟,於今看來,殊不易也。”

和泛嶷這類的武將不同,張遼儘管年輕,年尚未而立,但卻是很有些政治見識的。

張遼安營紮寨,佈置預備阻擊夏口援兵等務,無須贅言。

夏口城內,蔡瑁、黃祖聞報“張遼屯兵沙羨北,築營不前,分兵一支,往沙羨城外而去。”

兩人皆智士,從此一報,就猜出了張遼的意圖,知他如此舉動,只能是為阻止夏口援助沙羨。

黃祖說道“呂布自率主力攻襲沙羨,今日軍報,說他兵馬已快到沙羨縣城,咱們應當及早遣援,趕去援助沙羨才是,可現今咱們的主力還沒抵至沙羨,江面已為張遼所迫,此人勇將也,這該如何應對?”

——調集援兵是需要時間的,從接到呂布南下的訊息起,到現下為止,黃祖、蔡瑁雖然是已經絡繹不絕地往沙羨派了些援兵,並且援兵的主將還是黃祖的兒子黃射,但截止目前,進到沙羨縣城的援兵數量還不算多,加上城中本有的守軍,而今沙羨城裡差不多隻有數千兵馬。

蔡瑁說道“張遼其雖勇將,我荊州子弟難道就不如他麼?你我帳下諸將,哪個不是我荊襄的豪傑之士?張遼今既兵迫江面,咱們就遣兵往去挑戰,待戰敗他以後,繼援沙羨便是。”

“恐不易勝之。”

蔡瑁不以為然,說道“張遼,騎將也,水戰非其長,兼以其部舟師多水賊,又有我西陵舊兵,是其軍已烏合,我軍又可得內應,敗之有何不易?”

黃祖沒有其他對策,聽了蔡瑁這話有理,便也就同意了。

於是,蔡瑁、黃祖便就點兵出城,泛舟江上,去到張遼水營近處搦戰。

哪知張遼竟是閉轅門不戰,壓根就不理會從遠處江面上飄來的陣陣叫罵之聲。

蔡瑁、黃祖傳下令去,命令強攻張遼營壘。

張遼年紀雖輕,今年不到三十歲,可他自從在北地開始,就一直從軍征戰,軍事經驗卻是極豐富,而且其本人悍勇,又善撫兵士,激戰於江面之上,他必定非是蔡瑁、黃祖的對手,然他這水營,半在水中,半在6地,以6助水,他憑靠營寨,固守抵禦蔡瑁、黃祖部的進攻,則是綽綽有餘,因此他雖兵馬不是很多,處於劣勢,然而蔡瑁、黃祖卻是屢攻不下。

連攻了兩天,不但沒把張遼的水營攻下,蔡瑁、黃祖且損兵折將,兩人無法,只好撤軍回城。

蔡瑁收起了對張遼的小看,心道“較以呂布、張揚、李傕、郭汜等並涼諸將,張遼非名顯者也,居然善戰如此。果然並涼出將,其地固乏文采,劍客、壯士之流,不可輕覷也。”

張遼的水營攻不下,就等於是說從夏口到沙羨的這段江面不安全,蔡瑁、黃祖從而也就不敢大批地增援沙羨。於是這般,沙羨西北、夏口東南這段江面上,由夏口而出,往援沙羨的部隊就日漸減少。張遼靠著“雙管齊下”和守營不戰的策略,基本實現了阻截夏口援軍的目的。

……

沙羨縣城。

蔡瑁、黃祖攻張遼水營之戰快到尾聲的時候,呂布率其主力到達了沙羨城外。

到城外的次日,亦即蔡瑁、黃祖攻張遼營不克,不得不暫撤還夏口的那一天,出於擔心張遼不能久阻夏口援兵的緣故,呂布沒做耽擱,便就展開了對沙羨縣城的攻勢。

沙羨此城被黃祖經營已久,卻是城池堅固,並守城的兵卒,皆是江夏本地的子弟兵,皆願服從黃祖父子命令,故是在黃射的身臨矢石,親自指揮下,布軍接連攻城三日,卻也僅僅是把城外的護城河給填出了幾段通道而已,還沒有能夠進入正兒八經的攻城、攻堅階段。

——沙羨鄰江,江水豐沛,所以其城外的護城河挖的是又寬又深,只把這一條護城河填出幾段通道出來,就費了呂布老大的勁,傷亡了百餘兵士。

攻城三日,到第四日上,布軍的攻勢停住。

早上開始就在城頭等著布軍接著攻城的黃射,等到下午,也沒見布軍兵來攻。

快傍晚時分,黃射覺得布軍今天肯定是不會起攻勢了,便回到城牆上的窩棚裡,打算休息會兒,便在此時,有軍吏飛奔著趕來傳報,稟道“十餘騎出呂賊營,到我城外。”

黃射剛躺下,一咕嚕爬起來,馬上趕到城樓。

站於城樓,居高遠望,黃射看到,果是有十餘騎兵從城東數里外、於昨日才算築成的呂布營中馳出,朝沙羨縣城行來。數里地,用不了太長時間。沒多久,這十餘騎就到至城外近郊,駐馬在了護城河外,城頭箭矢所不能及地。

黃射瞧見,這十餘騎中當先之人,指著自己的這座城指手畫腳,似是在旁邊的騎士說些什麼。隔得太遠,他瞧不清楚此十餘騎的長相,——其實就算瞧清,呂布軍中,上到呂布,下到呂布帳下的諸將,他一個也沒見過,卻也是認不出是誰的,不過他暗中猜測,來人也許是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