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章 巡罷軍民宴士豪(上)

曹操的信寫的不算長,但也不為短,上好的紙寫了將近兩頁。

具體內容,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

前邊是敘舊和講述別情,後一部分講曹操到了幷州以後的見聞,說了些幷州的風土人情,重點是向荀貞大大誇贊此州地靈人傑,向荀貞介紹了幾個有名於當地的名士、豪傑,分述其不俗之處。信末曹操借用了本朝前代的一句詩,“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作為此信的結束。

看完曹操這封信,荀貞不由暗中感嘆,想道“凡能成事之人,必能忍人所不能忍,為人所不能為。孟德還真是一個大度的人。”

捨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把自身換到曹操的這個處境來考慮,若是戰敗於兗州的是自己,而曹操是勝利者,那麼身為勝利者的曹操給自己來信,自己會不會像曹操這樣不僅回信,並且觀其信中,整個的言語,毫無怨忿之意,完全就是老朋友之間的敘話?荀貞還真是拿不準。

隨信有一份禮單,上寫了曹操隨信送來,贈給荀貞的禮物。

荀貞看之,那禮單上寫的禮物分別有太原汾清、上黨麻布,呵梨勒胡酒、烏金石、趙國兔毫筆、河東白鹽等等,以及幷州產的駿馬兩匹,能歌善舞的胡姬四個。

禮單上的“汾清”,即後世汾酒的前身。當今之酒,好壞一眼就能看出,不好的酒雜質多,渾濁,好的酒清澈。“汾清”也者,既酒名中帶一個“清”字,可見此酒之好。

上黨的麻布,聞名於外,與汾清相同,是幷州本地的物產,無須多言。

烏金石便是石炭,此物其實和趙國兔毫筆、河東白鹽一樣,也非是幷州土產,最有名的產地是林慮縣,屬河內郡,其西界與幷州上黨郡接壤。之所以把河內郡的烏金石、趙國的兔毫筆、河東白鹽也作為禮物給荀貞送來,料之,無非是因兩個緣故。一個是此三郡皆鄰幷州,再一個特別趙國,荀貞早前曾於此任官,做過趙國中尉,故而曹操把這三樣東西也添到了禮物中。

駿馬也不必多說,幷州水草豐茂,是個產馬之地。至於胡姬,幷州北部、南部胡人眾多,胡女在內地的大多數地區可能較為少見,然在幷州並不稀罕。

卻這呵梨勒胡酒是什麼東西?

荀貞看了幾眼,想了一想,好像未曾有聽說過,就問堂中諸人,說道“孟德送我的禮物中,有一物名為呵梨勒胡酒,卿等誰人知此為何物?”

陳儀頗有見聞,回答荀貞,說道“下吏聞此酒,是產自西域的一種藥酒。”

“藥酒?”

陳儀說道“呵梨勒是一種藥材,據說可治許多疾病,這呵梨勒胡酒就是以呵梨勒這種藥材泡製而成的。”

荀貞笑了起來,提著信向眾人晃了晃,說道“原來如此,難怪孟德在此酒名的旁邊,特地註釋,寫了個‘此酒系方士所薦,言云治百病,有神效’。……西域的酒,孟德怎會有?”

陳儀猜測答道“幷州雖然不通西域,但並、涼接壤,或許是涼州的粟特胡商有去到太原的,因被曹公得了此酒。”

這個猜測雖不中,亦不遠矣。呵梨勒胡酒的原產地是波斯和印度,不過在涼州的粟特胡商頗有自釀此酒的,曹操所得之此呵梨勒胡酒,正是涼州的粟特胡商自釀後帶到幷州銷售的。曹操得了他帳下方士們的推薦,為治療、緩解他的頭風,就買了許多。

荀貞點了點頭,再又端詳曹操的這份禮單。

曹操送給荀貞的這些禮物,明面上說是荀貞之前給他送的沛郡特產之回禮,禮尚往來,此君子之道,可是從他這些禮物的選擇上,荀貞卻隱約看出了點蹊蹺。

荀貞琢磨心道“把烏金石諸物放入禮單,又好像不止是單純因為此三郡鄰幷州之故吧?”

還有什麼別的緣由?

戲志才也從這份禮單中瞧出了古怪,一手搖動羽扇,一手撫須,笑道“明公,曹孟德這怕是在以回禮為名,嚮明公示威啊。”

“向我示什麼威?”

戲志才說道“汾清、呵梨勒胡酒也就罷了,那胡姬,明公,曹孟德這好似是在告訴明公,他現在幷州,已經把北部的胡人籠絡住了,那駿馬,曹孟德好似是在說,他的步騎實力也已得到恢復;而河內烏金石、趙國兔毫筆、河東白鹽,……明公,你覺得曹孟德這又像不像是欲以此來告訴明公,他而下不僅在幷州已經安住了身,並還有冀州之外援、河內之為盟?”

荀貞哈哈大笑,指了指戲志才,開玩笑似地說道“志才,不能如此度孟德的君子之腹也。”

戲志才掩扇一笑,說道“也許是我想多了罷。”

荀貞嘴上說不要小人之心度曹操的君子之腹,心中卻是想道“我與你想得一樣多!”拿著禮單,瞅來瞅去,尋思了片刻,也不知到底是他和戲志才多心,亦或曹操確實就是此意。

畢竟人家是好心贈送回禮的,若是反而胡亂猜測人家用心不正,未免落了下乘,曹操可以大度,荀貞向他學習,便索性亦將此節放下,把曹操的信收好,禮單也收好,與陳儀說道“孟德的這禮,到得及時,咱們剛到任城,禮物即到。汾清、呵梨勒胡酒,你等下拿來,今晚咱們大家一起嚐嚐,看看味道如何。”

陳儀應諾。

荀貞笑顧荀悅、荀彧、荀攸、戲志才等人,又說道“當年我在趙國為中尉的時候,趙國的兔毫筆我著實是沒有少用。此筆的確好用!後來,我從趙國離任到魏郡就任太守前,我還專門買了百餘根兔毫筆帶走。卻到底是已然多年,這些筆早就用完了。孟德此次給我送了些來,可謂雪中送炭也。”令陳儀,說道,“把兔毫筆多取出些,分給我大兄、志才、文若、公達。”

“大兄”,說的是荀悅。

陳儀應諾,見荀貞沒別的囑咐了,拜辭將出,荀貞把他叫住,復又補充說道“再還有那胡姬,給我留下兩個就是,剩下的,你派人分別送到志才、奉孝的住處。”

荀貞帳下的大吏中,最為風流的就屬戲志才和郭嘉兩人了。

他倆出身原本都貧寒,又俱任俠不羈之士,現今有了權力、得了富貴,在酒、色方面,他倆便從來不肯委屈自己。陳儀帶著笑,應了聲是,恭恭敬敬地出堂,辦荀貞的這幾項囑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