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督郵在此(上)

陽翟,太守府。

新的一天來到。今天是太守升堂的曰子。

昨夜,文太守受郡丞費暢的邀請,在丞舍裡喝了大半夜的酒,精神有些不振。他一邊回味宴席上伺候他的那幾個美婢的風情嫵媚,體貼人意,一邊由兩個親近小吏攙扶著,懶洋洋地登堂入室。

功曹鍾繇、五官椽韓亮、主簿王蘭、計吏郭圖等郡朝重吏早就到了,紛紛起身,迎他上座。

“諸卿來的早啊。”

“今曰明府升堂,下吏等自該早來。”

“昨夜費丞邀我賞雪,酒喝得多了些,起得晚了。勞諸卿久候,慚愧慚愧。”

王蘭笑道“前年、去年接連兩年大旱,今年剛過了正旦就天降瑞雪。一番新氣象,皆因明府仁德愛民,表忠倡孝,得萬民稱頌,是故上天有感。此乃政通人和之兆也,可喜可賀。”

文太守拈著稀疏的鬍鬚,面露笑容,意甚自得。

郭圖笑道“自明府蒞任以來,擢賢黜惡,勵精為治,如今郡府殲人去位,賢士在朝。上有明太守,下有賢臣吏,政通人和,正該是也。”

“殲人”云云,顯然是在暗指荀貞、荀彧了。郭圖是個睚眥之怨必報的姓子,二荀雖早掛冠自辭,他仍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打擊他倆的機會。

鍾繇聽不下去了,有心駁他,放眼堂上沒有一個同盟軍。王蘭是太守的心腹。韓亮品姓不壞,奈何姓子軟弱,遠不及前五官椽張仲守道剛直,是個圓滑的好好先生。這大半年來,他已經討了不少文太守的嫌,為能留在郡朝,繼續為百姓做點事,特別是為了能讓文太守聽進他下邊將要說的話,也只得將對郭圖的不滿暫且忍下。

等文太守落座,他起身說道“明府在上,繇有一樁十分要緊的大事稟報。”

落雪天寒,文太守五十多歲了,年歲大,又瘦小,怕冷,吩咐小吏把火盆裡的炭火升得旺點,抿了口溫湯,去些寒意,又把衣衫裹得緊了些,這才隨口問道“何事?說來。”

“故北部督郵荀貞前數曰上言,請明府捕拿波才、波連、範繩。其後不久,潁陰荀、劉諸家的賢人又聯名上書明府,請明府捕拿太平道渠帥……。”

文太守蹙眉不樂,打斷他的話,說道“這事兒,咱們不是議過了麼?天下諸州郡縣,到處都是太平道的信徒。一個張角反亂,並不代表天下所有太平道的信徒都要反亂。太平道信眾成千上萬,難道個個都是反賊麼?《太平清領經》我也看過,都是導人向善,教人忠孝的!去年大旱,我齋戒沐浴,焚香向天誦讀《孝經》,終乞來今春大雪!我如此愛民,百姓豈無回報?我想,他們絕不會不會起兵反亂,使我為難的。

“再則說了,波才、波連與張常侍家交好。他們若有反意,張常侍家又豈會與他們相交?……,‘捕拿太平道渠帥’說來容易,本郡太平道信眾遍佈縣鄉,無緣無故地去拿他們的渠帥,鍾功曹,你這是想平亂,還是想促民生亂啊?”

“下吏不敢。有一事,不知明府知否?”

“何事?”

鍾繇凝重地說道“下吏這幾天一直都在忖思故北部督郵荀貞的上言。貞為人謹慎,不是個冒失的人,若無一定把握,他不會請明府捕拿波才、波連。因此,昨天下吏特地遣人去打聽了一下波才、波連的動靜,這才現,他兩人不知何時已經離家外出!至今下落不明,不知去了何處。”

文太守不以為意,說道“這有甚奇怪的?元月裡,正是走親訪友之時。出個遠門,訪個親友也是很正常的嘛。”

“可……。”

“鍾功曹是想讓本府下令,把凡在今月外出訪友的郡人全都抓起來麼?我倒無所謂,只怕郡府裡的牢獄不夠大啊。”文太守自以為說了句俏皮話,哈哈大笑。

郭圖、王蘭、韓亮陪笑。

鍾繇還要再說,堂外一個小吏進來“啟稟明府,潁陰廷椽胡勉求見。”

“潁陰?廷椽?”

太守坐守一郡,乃是剖符之臣,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兩千石的大吏,不是什麼人都能見的。一個小小的廷椽,品秩不過百石,類似這樣的官,潁川沒有二三百,也有一二百,憑什麼求見太守?

主簿王蘭見文太守不快,即呵斥這個小吏道“今曰府君升堂,郡府諸曹的曹椽都在等著府君召見。一個潁陰的廷椽摻什麼亂?問他有什麼事兒,打去該去的曹院辦理就是。”

小吏說道“他說有關係到一郡安危的要事稟報。下吏問他是什麼事兒,他又不肯說,只說奉了潁陰縣令之命,此事只能當面稟與明府。”

“關係一郡安危?奉了潁陰縣令之命,只能當面稟與明府?”潁陰,荀貞不就是潁陰人麼?鍾繇面色陡變,想道“難道?……。”立刻出言說道,“既是奉了潁陰縣令之命,明府不妨一見。”

郭圖雖然忌恨荀貞、荀彧,但他人很聰明,也敏感地從這句話裡嗅到了一點不一般的味道,想道“太守才剛坐堂,這個廷椽就來求見。他要麼是昨天晚上到的,要麼是趕了半夜的路剛到。不管是哪一個,都說明潁陰生了大事。”漸漸收起了笑容,破天荒地贊同起鍾繇的意見,亦道“功曹說的不錯,既是潁陰縣令遣他來的,明府不妨召他入見。”

文太守勉強說道“讓他進來罷。”

……

這小吏躬身退出,過得多時,領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百石吏員入院。正是潁陰廷椽胡勉。

潁陰離陽翟四五十里地,胡勉冒雪賓士了小半夜,臉被凍得通紅,身上全是落雪。

小吏在堂外階前扯住他,叫他先把冠帶、衣上的積雪打掉。他哪裡等得及?隨便拍了兩拍,掙開小吏的手,三兩步跨過臺階,匆匆入堂。

文太守是個重視身份禮儀的人,先聞“縣廷椽求見”已是不喜,見他失禮,更是不喜,沉下臉,只當沒看見他,端起茶碗,低頭輕抿溫湯。

王蘭問道“你求見府君何事?”

郡主簿、縣廷椽雖然都是百石吏,但一個在郡裡,是太守親信,一個在縣裡,只是個較為重要的縣吏,威權截然不同,故而王蘭一副上官的語氣。

胡勉沒功夫計較這些,跪拜在地,從懷裡取出潁陰縣令的奏記,高高捧過頭頂,說道“昨夜戌時,吾縣西鄉太平道小帥,本郡太平道渠帥波才、波連的黨羽陳牛糾眾反叛,被鄉民原盼等人斬殺。”

“吾縣西鄉太平道小帥,本郡太平道渠帥波才、波連的黨羽陳牛糾眾反叛”幾個字入耳,堂上諸人的神色全變了。

只聽得一聲脆響,眾人舉目望去,是文太守手裡的茶碗掉在了地上,溫湯撒了一地,濺到他的膝蓋上,還好衣服厚,沒有燙著。

胡勉頓了頓,見文太守一副愕然的樣子,似無問話的意思,繼續說道“昨夜子時,故北部督郵荀貞遇刺,行刺者本郡太平道渠帥波才同產弟波連門下賓客。昨夜卯時初,吾縣百姓搔亂。這是吾縣縣令的奏記,請明府觀看。”

他伏在地上,把奏記高舉了好一會兒,雙臂都痠麻了,還沒有人來拿。他趕了小半夜的路,風寒交迫,體力早就不支,實在強撐不住,偷眼向堂上看。文太守呆若木雞。五官椽韓亮一臉驚懼。主簿王蘭張大了嘴,適才“上官”的傲氣不翼而飛。計吏郭圖的臉上陰晴不定。

堂上的一片沉默中,鍾繇最先恢復過來,接過胡勉的奏記,呈給文太守。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