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辛璦(下)

黃巾軍如潮水一般的攻勢直到酉時方停。

初春二月,白天短,夜晚長。黃巾軍撤下後不久,天色就冥暗下來。

程偃、文聘各提了兩個高大的木桶,放到荀貞的身邊,裡頭是剛剛熬好的肉羹。

小任捧個籮筐跟在後頭,筐裡放了幾十張胡餅。

肉香、餅香頓時瀰漫入空氣之中。這是荀貞等人的晚飯。

守了一天城,荀貞累壞了,強撐著立在堞口處,看著黃巾軍士卒成群結隊地撤退遠去後,這才將環刀插入刀鞘,倚著城垛坐下,用鼻子嗅了嗅香味,笑道“今兒伙食不錯啊,還有肉羹?”昨天只是米粥而已。

他接過筷箸,在木桶裡攪了攪,煮得通紅的肉塊在濃稠的湯汁裡上下翻滾“咦?是牛肉?”

在農耕社會里,牛是重要的勞動幫手,依照漢家律法,是不能妄屠牛的。

小任放下竹筐,答道“荀君兩天一夜沒下城頭,與賊兵血戰,力保城池不失。縣裡的百姓、士紳十分感激。這牛,是張家、黃家、第三家等豪族大姓得了太守的許可湊出來的,總共湊了十頭,現都在城下拴著呢,特用來給荀君、戲君、鍾君、杜君等改善伙食。”

戲志才、荀攸、鍾繇、杜佑、辛評、辛毗、辛璦等人從遠處、近處走了過來。

聽見小任的話,杜佑笑道“這麼說來,還得感謝賊兵圍城,咱們這才能吃上一頓牛肉羹。”

杜家也算本郡大族了,饒是如此,平素也很少吃到牛肉。

“十頭牛?都宰了麼?”

“哪兒能一次宰完!只宰了一頭。”

“全在這兒了?”

“總共分成了四份,每面城牆都有。”

荀貞點了點頭,抬眼瞧見七八個提桶拿筐的壯勇經過,知那是給郡兵們送飯食的,伸手把他們召至近前,探身往桶裡看了看。

桶裡裝的飯食和昨天給士卒們吃的一樣,有麥飯,有豆羹。筐裡放的是麥餅。

麥飯、豆羹皆為底層百姓曰常的吃食,也是郡兵們平時的伙食。荀貞任繁陽亭長時,也常吃這類食物。

他沒說什麼,只對這幾個壯勇道了聲“辛苦”。搞的這幾個壯勇受寵若驚。

等他們離開後,荀貞親手取了木椀,先給辛璦盛滿,說道“今曰與賊鏖戰,玉郎履險不顧,奮殺在前,臨強敵而不退,遭圍攻而愈勇,只我親眼所見,就有十餘賊兵死在了你的劍下。與玉郎較之,我慚愧不如。這第一碗肉羹,非卿飲不可!”

辛璦不客氣,扔下短劍,接過木椀,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讚道“肉香四溢,湯汁濃郁,真美味也!”問荀貞,“這是誰熬製的?莫不是太守府裡的膳夫麼?”

小任笑了起來,說道“小人適才與阿偃、仲業去城下拿飯,見只這牛肉羹就足足做了七八桶,加上幾千守卒的伙食,擺了一大片。太守府裡的膳夫還要照顧太守飲食,哪裡有空忙這些?是鍾功曹招募來的那些壯勇們熬製的。”

辛璦甚是詫異,晃了兩晃木椀,說道“竟是壯勇做的?哪個壯勇?有這等手藝。”

在他與小任說話的空當中,荀貞又盛好了好幾碗肉羹,分別遞給鍾繇、杜佑、戲志才、荀攸。

辛評、辛毗沒有要,他兩人都說“吾兄弟家在陽翟,等會兒歸家了再吃。”

兩人的話雖一樣,出點不一樣。

辛評是顧念荀貞等人勞累,不想和他們搶飯,想讓他們能多吃點。

辛毗是辛評的弟弟,年紀較輕,從小錦衣玉食慣了的,沒有吃過苦,看不上這簡單的肉羹、胡餅,同時也嫌髒,即使餓著肚子,也寧可等到回家再吃。

戲志才抿了口肉羹,吃了口肉塊,品了下味道,笑對辛璦說道“玉郎,這肉羹調料放得太多,肉半生不熟,勉強下腹罷了,哪裡稱得上‘美味’二字?你之所以覺得好吃,依我看啊,沒別的緣故,只一個原因。”

“什麼原因?”

“餓得狠了,吃什麼都香!”

眾人放聲大笑。

辛璦雖被戲志才調笑,也不著惱,學荀貞的模樣,倚著垛口蹲下,大口大口地將椀中肉羹喝完,隨手遞過去,說道“貞之,再來一椀。”

荀貞何許人也?

論家世,與辛璦等士族子弟不相上下。論名望,名動郡中,威震諸縣,城頭諸人中,也只有成名已久的鐘繇可與他一比。論地位,前北部督郵,今郡兵曹椽,儘管在郡朝中的位次低於鍾繇,但以如今的實際權力而言,其實反勝過鍾繇。論功勳,這兩天陽翟所以能穩如泰山,多賴他排程指揮、拼殺奮戰。

他肯在自己吃飯前,先親手給諸人盛飯已是不易,便是鍾繇、杜佑,在接木椀時也很是客氣遜謝了幾句,唯獨這辛璦,半點不客氣,對待荀貞的態度與以前在荀彧家初見他時一模一樣,絲毫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