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鍾繇

荀貞與波才有殺弟之仇,如果他去“請降”,怕就回不來了。文太守是一郡之長,請降這種事兒也不適合他親自去。如此算來,也只有鍾繇最適合去。

鍾繇是郡功曹,在郡中的地位僅次太守、郡丞,還在荀貞之上,並且他本人又是本郡名士,出身衣冠士族,他的曾祖父鍾皓是“潁川四長”之一,博學書律,教授門生千餘人,他的祖父、從祖以及諸父也皆顯名於郡中,諒來波才也不會對他動殺機。

最重要的,鍾繇有勇氣,膽氣十足。

事實上,代表城中前去黃巾軍中請降這個活兒,文太守本是想請郡丞費暢走一趟的,結果費暢膽小,不敢去。當時,五官椽韓亮、主簿王蘭也都低頭不言。鍾繇因而主動請纓。

他接過“降書”,整了整衣冠,慨然說道“貞之放心,吾此去,必不辱使命!”

荀貞、荀攸、文聘等人把他送到城下。

荀貞從賓客裡選了十幾個個勇士,想讓他們陪同齊去。

鍾繇拒絕了,說道“波才若中計,肯接‘降書’,則我一人去足矣。波才若不中計,則百人去亦是無用,白白送死。接戰多曰,軍卒傷亡不小,還是把這些勇士留在城中,以防萬一罷!”

……

城門開啟,鍾繇單人獨騎,徑出城外。

為防城中再出城突襲,波才在護城河外放了一隊騎兵,看見他一人出城,都覺古怪。

領頭的隊長打個唿哨,二三十騎攔在吊橋前頭。

初生的晨陽下,鍾繇昂挺胸,緩緩驅馬上前。

那隊長橫矛馬上,叫道“來者止步!”一邊叫,一邊警惕地盯著城門口。

荀貞揮了揮手,示意文聘、許仲等人退後,自己一人留在門洞裡,往外觀看,聽得鍾繇說道“吾乃本郡功曹,奉府君之令,求見汝之渠帥。”

“郡功曹?”那隊長呆了一呆,狐疑地往城門瞧了眼,打量鍾繇,問道,“可是為童子時,墮水險死的長社鍾君麼?”

“正是。”

“墮水險死”是鍾繇小時候的一件事兒。他小時候和他的族父鍾瑜去洛陽,路上碰見個看相的,看到鍾繇,就對鍾瑜說“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慎之”。相士說完這句話,結果未出十里,過橋時,拉車的馬就驚了,鍾繇掉入水中,差點被淹死。

這件故事早已傳遍了郡中,這個黃巾軍的隊長亦曾有耳聞。

聽了鍾繇的回答,這個隊長肅然起敬,收起了長矛,說道“小人不知是鍾君,尚前多有失禮,請勿見怪。不知鍾君見我家渠帥是為何事?”

這個年代,黔對士子、官吏的敬畏是根深蒂固的,特別是對“名士”,非常敬重。雖然已經揭竿造反,但一聽來人是在郡中鼎鼎有名的郡功曹鍾繇,這個隊長依然一如往曰、畢恭畢敬,自稱“小人”。

“奉府君之令,遞送降書。”

“降書?”

“然也。”

“城裡要投降了?”

“城中糧盡,為百姓計,府君願意請降。”

這個隊長又驚又喜,再又往城門洞看了眼,慌忙偏開馬頭,一疊聲令攔在橋頭的諸騎讓開道路,對鍾繇說道“鍾君請跟我來!我帶你去見我家渠帥。”

二三十騎,他留下了大半,依然守在橋頭,帶著其它的人,簇擁著鍾繇奔去中軍大帳。

……

城門離護城河不太遠,荀貞在門洞裡聽到了他們兩人的對話,出了一口長氣,放下了心,心道“長社鍾氏世宦州郡,家聲在外,郡中士、民受其家恩澤者甚多,連這個黃巾軍的小帥都對元常如此恭敬,更不必說頗有野心的波才了,想來他此去應是沒有危險了。”

等他們遠去後,他退入城內,命守卒將城門關上,返回城上。

文聘、許仲、程偃、江禽、劉鄧、小任諸人湊過來,問道“荀君,怎麼樣?”

“你們看。”

順著荀貞的目光,眾人往城外看去。

這麼一會兒的功夫,鍾繇已去得漸遠了,從城上看過去,身形漸小。他經過的地方,黃巾士卒雀躍歡呼,不少人甚至丟掉了兵器。

文聘說道“此必是鍾君為洩賊軍之氣,故沿途宣講,說我城中將降,賊兵因而狂喜歡呼。”

“你說的不錯。只是,賊兵為何‘狂喜歡呼’?”

文聘愕然,答道“當然是因為……。”

“因為他們沒有鬥志了。”

連著五天不停歇地攻城,眼看著袍澤一天天少去,陣亡的倒也罷了,一死百了,那些受傷未死的最為悽慘、晝夜呼號,而面前的這座城卻固若金湯,絲毫不見有失陷的徵兆,便是久經訓練的老卒也會覺得士氣不振,何況不久前還多是農夫的黃巾軍?說實話,波才能把這麼幾萬人組織起來,連續不斷地作戰五天,居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逃兵現象,已是非常了不起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