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章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

徐榮願為荀貞招降太谷守將。

荀貞大喜,問道“此去招降太谷守將,將軍可需要什麼?只管講來。”

徐榮說道“什麼也不需要,只要胡軫級,榮單騎入關,必就能為君侯取下太谷。”

荀貞帳下文吏中,有人咳嗽了一聲。

荀貞何等聰明,豈會不知這咳嗽之人是何意?明顯是因聽得徐榮說要“單騎入關”,故而懷疑徐榮是不是要趁機逃跑,所以咳嗽,以提醒荀貞不要答應。荀貞卻是連看也不看這文吏一眼,當即說道“好!就按你說的。……將軍打算何時動身入關?”

“今董軍新破,胡軫授,我亦為君侯所得,逃走的只有呂布一人,太谷關中此時定然軍心浮動,上下畏懼,正好招降。榮願現在就入關中去。”

荀貞即令人把胡軫的級取來,盛入盒中,交給徐榮,親握著徐榮的手,把他送出中軍,臨別說道“我便在關外等候將軍佳訊。”

徐榮行了一揖,提著盛裝胡軫級的盒子,自翻身上馬,一個隨從也沒帶,馳馬而行,徑往太谷而去。

看他單騎遠去,適才咳嗽的那個文吏說道“徐榮此去,恐難歸矣!”

荀貞不以為然,望著徐榮遠去的身影,對諸人說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徐將軍乃我故人,我素知其脾性,他今既已歸我,必不反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八個字看起來是在說“既然用了一個人,就不要懷疑他”,而如深究之,“既然用了一個人,就不要懷疑他”其實只是後半句“用人不疑”四個字的意思,前邊還有四個字“疑人不用”,這說得卻乃是“如懷疑一個人,就不要用他”。

荀貞此時說出這八個字,講的自是他不懷疑徐榮,故而用他。

荀貞舉望了望天色,正值暮深,乃又對左右說道,“由此地去太谷,往返需兩個時辰,至遲明晨,徐將軍必有信來。”

去太谷關需要一個時辰,回來需要一個時辰,加上中間勸降的時間,無論勸降成否,事情順利的話,差不多明天早上應該就能得到訊息。

荀貞、孫堅的部曲一直追殺董兵到夜至,乃才6續各歸本營。

諸將敘功,各有功勞,只是為他們所斬、所俘的董軍百石以上軍官多是胡軫、徐榮的部曲,甚少見有呂布的部下。荀貞、孫堅問其故,諸將不約而同、異口同聲地都回答說道“幷州兵腿快,董營才剛一破,呂布就率其本部當先奔逃,吾等追之不急,故而斬獲稍少。”

胡軫兩次放言要“斬一二青綬”,大庭廣眾之下也不給呂布面子,呂布早懷怨忿,是以今日一戰,從開戰起,呂布就沒出力,在前邊廝殺的悉為胡軫、徐榮部,而他的幷州兵則一直都沒有動,當事急時,胡軫三次傳令,調他上陣,他卻以種種藉口推脫,直到營破也沒有出兵,——要非如此,孫堅部也不可能那麼快就破了董營,亦因此故,當董營一破,趁著荀、孫兵暫時被胡軫、徐榮部擋住的空,呂布帶著他的幷州兵一溜煙地、順順利利地就先行逃掉了。

孫堅有點惋惜,說道“呂布有‘飛將’之號,實幷州猛將,今之戰,未能把他斬獲,卻竟叫他給逃了出去,未免可惜。”

荀貞對今天的戰果已很滿意,加上他知道歷史的走向,略微瞭解呂布的為人,因此卻不像孫堅這樣感到可惜,他笑道“呂布勇而無謀,雖號‘飛將’,何能與‘故將軍李’相比?今其雖逃,兵鋒已挫,如虎已喪膽,何足慮也?”

“故將軍李”,這說的自是前漢的飛將軍李廣了。

“虎已喪膽,何足慮也”,這說的則是今日一戰,呂布沒有出死力,最先逃跑,在呂布來說,他這是報復胡軫,可對呂布麾下的幷州兵來說,這卻是“不戰而逃”,就一支軍隊而言之,

“不戰而逃”是大忌,仗都沒打,主將便帶著部隊當先逃掉,再剽悍的部隊碰到這種情況,士氣也少不了會變得低落起來,下次再碰到同樣的敵人,士兵難免就會生不起強烈的鬥志。

孫堅久帶兵士,熟知兵法,對荀貞此話十分贊同,點頭說道“貞之所言不差,呂布雖逃,但鬥志已喪,下次再碰上他,勝之不難了。”

孫堅和呂布的初戰,雖是打了個平手,但當時孫堅是以眾擊寡,認真說起來,應算是他敗了,可因了呂布在此戰中的“不戰而逃”,現在孫堅卻有底氣說下次再碰上呂布,勝他不難了。

戰場上士氣很重要,孫堅勇往直前,遇強不退,戰至今,未有一敗,他麾下部曲計程車氣現在正是高昂之時,而呂布不戰而逃,他麾下部曲計程車氣卻是頓變低落,士氣上一出現這個變化,下次再碰上呂布,的確也是勝他不難。

荀貞對孫堅說起徐榮已降,並已主動去太谷為荀貞、孫堅招降太谷守將一事。

孫堅喜道“我正想和你商議,再接再厲,明天就擊太谷,卻不意徐榮已招降太谷而去。徐榮既與太谷守將相熟,胡軫、呂布今又大敗,那麼想來應該是不需再戰,即可得太谷了!”

……

徐榮單騎入到太谷關中,很快就見到了太谷守將。

太谷守將頭一句話就問道“我今天在關上觀戰,見胡將軍兵敗……。”

徐榮打斷了他的話,捧著盒子奉上,說道“我正為校尉送胡軫級來。”

太谷守將的左右開啟盒子,露出裡邊胡軫血跡斑斑、面目猙獰的腦袋。

這守將大驚失色,霍然起身,翻臉對徐榮說道“我以為你是殺出重圍,投我關來,而你卻原來是已降荀、孫,而竟是為荀、孫做說客來了?”

“我不是為荀侯、孫侯做說客而來。”

“那你是為何而來?”

“我是為你的腦袋而來啊!”

太谷守將聞得徐榮此言,頓時怒,說道“胡將軍雖敗,我關卡、精卒尚全,洛陽距我不過百餘里遠,相國的援兵想必不日即可到也。吾內有雄關為據,外有援師為倚,荀、孫雖強,不見得就能勝我,你何出‘為我級而來’之言?”

“君也知荀侯、孫侯強麼?我且問你呂布與孫侯之戰,荀侯、孫侯破胡軫營之戰,今日荀侯、孫侯破我與呂布營之戰,君可都一一看在眼中了麼?”

“此數戰,我皆有登高觀望。”

“那麼我再且問你荀侯、孫侯之強,君可是真的知道麼?”

太谷守將默然無言。

“今太谷四面皆荀侯、孫侯之眾,洛陽雖近,吾恐猶難解太谷之急。便是相國再遣援兵至,便是日行百里,就算這援兵明晚即可至,兵法雲‘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軍’,荀侯、孫侯以逸擊勞,以荀侯、孫侯之強,君以為援兵有幾成勝算?而如援兵明晚不能至,以荀侯、孫侯之強,他倆如盡起兵眾,以數萬之力,猛擊太谷,君又以為能守住此關否?”

太谷守將無以對答。

“是以我說,我是為校尉的腦袋而來!”

太谷守將奮然拔劍,斫案說道“相國以此關付我,我寧戰死,亦絕不獻關投降!”

徐榮對荀貞說“和太谷守將相熟”,其實他和這個太谷守將也僅僅只是認識的關係而已。太谷關乃洛陽八關之一,能被董卓委任、得以鎮守此關的自然是董卓的心腹。這個守將看起來卻倒是個硬氣的,對董卓忠心耿耿,聽他言辭,卻竟是寧死不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