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章 表舉張紘河南尹

關羽單騎斬殺張白騎,看似不難,實則不然。

要想做成這件事,三個必要的條件,缺一不可。

要有一匹好馬,這是其一,馬不夠快,就追不上張白騎。要有出眾的武力,這是其二,武力不足,即便馬快,追上了張白騎,然身在數百的敵騎中,那不是陣斬敵將,很可能會變成自送人頭。敵將要有顯眼的標識,這是其三,亂馬陣中,塵土遮掩,敵將若無明顯的標識,很難找得到他的。此三條,頭兩條,關羽沒有問題;第三條,張白騎替關羽做到了。

韓當、陳武俱勇將,親眼看到關羽陣斬張白騎此幕,驚歎之餘,不免各自思量,自己能做到這點麼?不用多想,已有結論,做不到。

做不到,不僅是因無關羽的好坐騎,武力上他倆也不行。

此前歷戰中,韓當、陳武見到過張矛的剽悍,他倆與劉備帳下的那些壯士們,沒幾個是張矛的敵手。張白騎儘管不曾上過陣,但一則,他是這支黑山軍的渠帥,黑山軍是以“山賊”為主的隊伍,崇尚“強者為王”,要想在其中挑頭,成為一部之渠帥,譬如張飛燕,非得本身就武勇過人不可;二者,張白騎敢乘白馬,敵我交戰,白馬有多顯眼?他之被關羽斬殺,固是其中一條原因即此,但由此也就能看出他自己對其本身武勇、騎術的自信,故張白騎定也是悍將。又這支黑山軍是造反已久的“積年老賊”,前前後後與地方豪強的宗兵、與漢軍、與袁紹部等大戰過不知多少次,將士們無不死人堆裡出來的,其餘的那些騎士也是個個悍勇。

韓當、陳武度量本人的武力,如果一對一,也許能打掉張白騎,加上個張矛,他倆應該就不行了,更別說還有張白騎的那數十精銳從騎,還有散在張白騎周圍的那數百敵騎,他二人是萬萬難以做到像關羽這樣,萬軍陣中取敵將級真如探囊取物。

“山賊”崇拜強者,武將、兵士也崇拜強者。

韓當、孫河、陳武等驅馬到劉備、關羽近處,你一言,我一句,不住口的誇讚關羽不已。年輕如陳武者,以及他三人的從騎們,看向關羽的目光,全是仰慕、崇拜。

劉備與有榮焉,關羽神色如常。

張白騎、張矛既死,其部騎兵落荒奔逃,劉備說道“當趁雲長斬殺白騎,賊兵無主此機,吾等麾兵急追,以盡殲此支賊寇!”

韓當、孫河、陳武都同意。

於是諸將各催本部,折回頭來,追趕掩殺。競相逐北,直到入夜才罷。不僅把張白騎部的騎兵斬獲泰半,張白騎部的步卒沒有防備,被他們殺到後,也是丟盔棄甲,非降即死。檢點戰果,各部合計,斬獲賊兵兩千餘,逃出生天的張白騎部步騎僅有千餘。

雖逃出了千餘人,沒能達成全殲,但張白騎死了,其部主力也灰飛煙滅,則這些逃出去的也就不足為慮,彼等肯定不敢再在河南尹停留,要麼只有回去找張濟,要麼流落別地繼續為寇。

劉備等遂諸營休整一夜,第二天押著俘虜和繳獲到的軍械、糧秣等凱旋。

徐榮、程普接報大喜。

軍報中說了關羽陣斬張白騎此事。

張範投到荀貞帳下的日子還不長,對此甚是驚詫,說道“橫野竟有賁、育之勇?”

“橫野校尉”,是關羽現下的官職。

以“賁、育”來比關羽,好像是稱讚之詞,張紘卻知關羽氣傲,又知荀貞極愛重關羽,生怕這話被關羽知曉,惹他不快,趕緊接腔,撫須笑道“賁、育者,二勇夫也,何及雲長!公儀,雲長忠義,憐貧賤疾苦,愛護兵卒,主公常以古賢人君子比之!”

劉備等回到洛陽,入拜張紘、徐榮,詳細稟報過了剿滅張白騎部的過程。

徐榮等再次對關羽讚不絕口。

徐榮笑道“此戰,雲長陣斬賊將,奇功是也;擊滅張白騎,又大有助於我軍的禦敵守境。主公論功行賞,雲長,想來不日主公表舉卿遷升為將的上書就會送往長安了!”

關羽淡然說道“士為知己者死,羽所求者,豈官爵利祿?”

這番言語作態,確非尋常武將能為,張範嘖嘖稱奇。

——這張範是公族子弟,其族簪纓世家,關羽是亡命出身,其家河東庶民,兩人的出身天壤之別,也就難怪他之前以勇士匹夫來視關羽,亦無怪他現下奇關羽之言行。且不必多說。

洛陽西南的麻煩已經解決,弘農郡的張濟等雖然尚未有出兵的動靜,然據最新情報,張濟近日與段煨、楊定書信不斷,徐榮判斷,這大機率的是張濟正在謀劃出兵洛陽。

於是,徐榮與程普說道“不可再與張揚、張合久持了!駱業許為內應,張濟或將出兵,久則必然生變。今張白騎部已滅,孫豫州和我主的援兵也都已到洛陽,我軍兵馬現已萬五千餘眾,足能與張揚、張合決戰矣。我之愚見,可籌劃進攻張揚、張合部了!”

程普贊同。

遂在給荀貞送去擊滅張白騎部的軍報後,徐榮、程普開始著手集中兵力,實現他們此前所商定之“先破張白騎,再打張揚、張合”此策的第二階段。

……

十一月初,下起了雪,連著下了三四天,紛紛揚揚的大雪才漸漸轉小,而猶未停。

徐州雖不如幽並邊地寒冷,然州府的屋簷上也已經結了長長的冰稜,晶瑩剔透,庭院裡的池水亦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滴水成冰的天氣,荀貞卻依然還是每日都到聽事堂理政辦公。

在戲志才,主要是荀彧、陳群等的具體負責下,幕府治所遷移到昌邑的工作,進展順利。

兗州昌邑那邊,新幕府、軍隊營地的選址、建築等項工作,也進展頗快。荀攸不但已經為新的幕府治所選好了地址,並得到了荀貞的許可,而且已經開始建造。

部分幕府吏員和部分定下調到昌邑的兵馬,也於日前已經先期去往昌邑。

部分幕府吏員先過去,是為幕府的整個遷移打個前站。

部分軍隊先過去,既是為後續大部隊的遷移作個準備,沿途建些糧站、兵站之類,也是因為荀貞不願因遷治而勞動過多的兗州民力。

如果只是建造一個幕府的話,依照荀貞“儉樸大方,夠用就行,禁止奢華”的命令,便是加上吏舍、加上給吏員家眷建造的住處,也用不了太多民力。

但如果再加上部隊的營地、部隊家屬的住處,那整個的工程量就非常大了。

兗州現在還不算很穩定,畢竟是新得未久之地,又有乘氏的李氏等家族因為叛亂被族滅,又有王長此類的狂士被殺,更關鍵的,是荀攸奉荀貞之令,在兗州強力推行的那些打壓豪強、收豪強門下徒附重為政府管轄的編戶齊民等等措施,更是直接嚴重損害到了兗州豪強、士族的利益,故而州中的一些士人、豪強,對荀貞直到眼下還是持有牴觸乃至排斥心理的。

這個情況下,荀貞當然不想給此類豪強、士人藉口,讓他們借自己修建幕府、兵營的機會,指責他大興土木、驅役百姓,以至掀起動盪,所以,儘管而下已是仲冬,早就過了農忙之時,荀貞仍然不允許荀攸動用太多的地方民力,寧肯調些部隊過去,叫兵士們去做築營等務。

一方面關注幕府遷治這件事情,荀貞一方面審批荀彧、陳群等報上來的“建議跟隨遷治”的吏員名單,——這些吏員都不是幕府本有的吏員,大部分是州府吏員,也有少數是徐州諸郡的吏員,荀貞剔除了幾個,補充進來了幾個,名單確定下來以後,適合表舉職務的,荀貞上表朝中,名位不夠表舉職務的,就改而委任為幕府吏員,兩者都給他們打造新的印信。

此前,在廣陵、彭城、琅琊幾個郡,各新修了一條或幾條水渠,以便於各郡的軍屯、民屯用水,但都沒修成,又趁農閒,荀貞令荀彧、陳群等督促各郡的郡守接著開修。

水利關係到農業的展,興修水渠,不但利於軍屯、民屯,也有利於當地百姓墾種。如果修的是類如洛陽附近陽渠、鴻溝那樣的大渠,對軍事也會有利,如運兵、運糧等方面。故此,荀貞在徐州這幾年,於水利這塊兒,一向是非常重視,大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