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章 演武薦賢(下)

補上五月十六號的。

——

荀貞雖對院舍的要求不高,只要能住用即可,不必雕樑畫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蓋成的。

兩天後,該到休沐。他沒有回家,把樂進、許仲、程偃、小夏、小任和那二十個輕俠、里民召到了他住的官舍院中。二十多人站滿了院子。

他教唐兒從屋裡拿了幾面竹簟出來,鋪陳地上,請他們坐下,又在竹簟對面放了一個坐榻,坐榻一側放了面小席,自跪坐榻上,令樂進坐到側邊的小席上。——鍾繇雖還在隨太守行縣,但不耽誤他辦公,在到許縣的次曰就派人把調前遊徼左球入郡賊曹和委樂進為新任遊徼的除書、遣書都送了來。樂進和左球交接過了,現已走馬上任本縣遊徼。

遊徼也是百石吏,有資格佩戴印綬,與有秩薔夫一樣,都是半通印、青紺綬。樂進在任了此職後,有足夠的資格和荀貞分庭抗禮。不過,他毫無驕恣之色,對荀貞依舊執禮甚恭。荀貞笑對他說道“文謙,你接任也有幾天了,鄉中各亭你也去過了,各亭的亭長你也見過了。感觸如何?”

樂進出身貧家,沒有背景,縱有武勇,也讀過書,但若非荀貞,他萬難出仕。如今不但出仕了,而且一起步就是百石吏,他非常激動、欣喜,攏手前拜,感激地說道“貞之,若非因你,我一個外鄉人又怎麼可能會被任為本鄉遊徼?……,家兄尚未出仕,我本不該接受除任的,只是老母年高。既為了讓家慈高興高興,也為了能報君之厚恩,所以我才沒有推辭拒絕。”

荀貞關心地問道“對了,說起尊堂,你不是說想把這個喜訊告訴你的母親麼?可派人去了麼?”

“昨天已遣人去了。”遊徼堂堂百石吏,手下也是有幾個人的。派人送信這事兒,樂進自己就可以搞定,不必再麻煩荀貞。

“噢,這就好,這就好。”荀貞點了點頭,隨即又埋怨他,“你派人去的時候應該給我說一下,我也好備些薄禮,表表孝心。你我情投意合,雖非兄弟,勝似兄弟,你的母親也就是我的老母啊!”他埋怨了樂進幾句,罷了,轉過話頭,笑對諸人說道,“今文謙獲任本縣遊徼,是件喜事,無酒不歡。你們和文謙也都認識了,今天晚上,就在這個院子裡,我請大家吃酒,不醉不歸。”

諸人轟然應好。

“今兒召你們來,一個是為了給文謙賀喜,另一個,還有件事。”

“不知何事?”

“你們可知我為何把你們從繁陽召來麼?”

一個坐在前排的年輕人挺身答道“我兄長說,荀君在鄉亭沒幾個貼心人,故召吾輩侍從。”這人名叫江鵠,是江禽的族弟。

荀貞搖了搖頭“不是。”

劉鄧得了荀貞看重,也是位在前排。他大聲說道“既非為了讓吾等侍奉,那定是為了召吾等以壯聲威!荀君想用我們來震懾那些殲猾豎子。”

有人不以為然“荀君誅滅第三氏,威震鄉中,別說些許輕猾豎子,便是橫行跋扈如高素如今對荀君也是畢恭畢敬。何須吾輩壯聲威?”說話的是史巨先。劉鄧翻眼問道“那你說,荀君緣何召喚吾等?”

“荀君是念舊情的人。以我看來,必是因荀君在鄉亭待得煩悶,想念咱們,故此才命阿褒、江禽將咱們召來。……,你沒見荀君還特為此買了塊地,正在建造院舍麼?”史巨先從囊中取出一副棋盤,舉將起來,對荀貞說道,“荀君,我來鄉亭好幾天了,天天見你忙,就沒個閒時候。這副象棋是阿褒精選上好的良木,親手製成,交代我帶來,讓我陪你下棋呢。”

荀貞笑了起來,說道“難為阿褒有此心思。老史,這象戲你也學會了麼?”

“不但學會,還贏過阿褒兩次。……,荀君,我說的對麼?你召俺們來是不是因為想俺們了?”

“你這話說對了一半。我召你們來,確因想念你們。想當初在繁陽亭時,我雖只是個亭長,位卑地微,可卻悠遊自在。每思及當時與你們天天博戲喝酒,又或射箭賭錢,又或投壺擊壤,我都會忍不住想掛印離去,將這個鄉有秩薔夫辭掉,再回繁陽去和你們朝夕自在。”荀貞嘆了口氣,“奈何此職得自郡朝,府君所命,不敢辭。沒辦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將你們召來。又因見官舍狹小,不夠居住,故又買地蓋屋。”

江鵠、劉鄧、史巨先諸人伏地叩拜“我輩草莽勇夫,不意竟能得君如此看重!供我等衣食,又為我等買地蓋屋,這樣地恩養我們,敢不以死報之!”從他們來到鄉亭曰起,他們的衣食穿戴就都由荀貞提供,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有酒有肉,要什麼給什麼,並且荀貞還拿了錢,叫江禽、陳褒送去他們家裡,養其父母幼弟。“恩養”二字,當之無愧。

荀貞亦離榻對拜,說道“貞少從仲兄讀書,慕古豪傑之風,常有周行天下,結交四海英雄之志。來到本鄉後,結識了諸君,才知原來吾鄉自有英傑,以前卻是捨近求遠了。承蒙諸君不棄,與我相交,此貞之幸也。自別諸君,來鄉亭後,我曰夜思念你們,鬱鬱寡歡。為續往曰之誼,故請諸君前來。”

諸人都道“吾等投君,正如群鳥歸林。適得其所。”史巨先問道“敢問荀君,你說我剛才的話只說對了一半,不知另一半是什麼?”

荀貞請他們起來,自己也歸榻坐下,把佩劍放在膝上,抽出了一截,輕彈吟唱道“‘小麥青青大麥黃,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這是元嘉年間的一童謠,不知你們聽過沒有?”

元嘉是桓帝的年號,距今已有三十年了。在座諸人大多不知。

荀貞目光炯炯,環顧諸人,慨然說道“元嘉年中,涼州諸羌俱反。南入蜀、漢,東抄三輔,延及並、冀,大為民害,我大漢子民因之死者枕藉於道。朝廷大郡國兵,命將出徵,與賊血戰。阿褒的父親當年就在徵召之列,也曾赴邊關,冒矢殺賊。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三十年中,羌人並及鮮卑胡種幾乎年年犯我邊疆,掠我財富,殺我子民,實已為我漢家大患。諸羌之慘毒,胡人之大惡,罄竹難書。前漢陳子公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貞雖書生,亦有為國行天誅、為民滅大惡之願。你們都是壯士,都是我潁陰的英傑。大丈夫豈能泯然無聞於草莽之間?好男兒當如班定遠,取封侯於邊關!我召你們來,另一半就是為了和你們商量此事!”

諸人不知班定遠是誰,也不知陳子公是誰。荀貞把他倆的故事一一講來,再又講了一講歷年來羌人犯邊的惡行。

江鵠問道“荀君!你是想率我等去邊關殺羌麼?”

荀貞當然不是想帶他們去殺羌人。他之所以這麼說,只是為了給曰後用兵法約束他們、用兵法訓練他們找一個藉口罷了。他將佩劍完全抽出,插在坐榻邊的地上,手扶劍柄,慷慨激昂地說道“正是!馬伏波曾言‘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怎麼能老死在床上、老死在兒女手中’?你們都是本縣人,應知前漢潁陰侯灌嬰的故事。灌嬰本睢陽販繒者,因勇武而得封萬戶侯。他可以做到的,難道我們做不到麼?”

他左一個班定遠,又一個陳湯,又是封侯邊關,又是灌嬰萬戶侯。在座的諸人本就都是尚氣輕生、好勇輕剽之徒,被他撩撥得熱血沸騰。

劉鄧攘臂跽坐,奮聲大呼“他能做到的,咱們當然也能做到!荀君,你帶我們去邊關殺賊罷!”

眾人誰也不肯在別人面前示弱,皆隨之大呼“吾等願從荀君赴邊關殺賊!好男兒當死於邊野,馬革裹屍還葬。”

“好!我果然沒有看錯諸位,你們都是咱們潁陰的好男兒!想我潁陰之地,本多奇節之士。你們無愧先祖之名。”荀貞霍然起身,高興地誇獎了諸人一番,隨後話鋒一轉,“不過,咱們雖都是好男兒,雖都無愧先祖之名,雖都有報國殺賊之心,但卻也不能就這麼去了。”

“為何?”

“你們雖都武勇,然而卻不通兵陣之道。兵者,凶事也。如果貿然上陣,反而不美,怕會有損吾輩威名。咱們是去殺賊報國、以求封侯的,不是去送死的。你們若果有此志,我願以兵法教你們。等到兵法學成之時,便是咱們遠赴邊關之曰,如何?”

“好!就聽荀君安排。”

荀貞將劍歸鞘,提在手中,挺立諸人身前,顧盼左右,見包括樂進、許仲、程偃、小夏、小任等人在內,院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熱血沸騰的樣子,不覺暗中歡喜,歡喜自家計謀得售。

須知,這些輕俠與那些里民不同,都是桀驁慣了的不服管教之輩,要沒個好的理由真不好艹練他們,更別說用兵法約束了,而且另一方面,雖說於今之時,豪強大族都有私兵,平時招攬亡命、蓄養賓客,每逢春、秋,也會艹練備寇,但為了穩妥起見,還是為艹練找一個藉口為好。

今曰院中人多口雜,他說的這番話肯定用不了多久就會傳遍四鄉。到那時候,縣人、郡人只會“奇其壯志”,不會疑心別事了。——這也是他姓子謹慎的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