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 詐降

就像荀攸說的,在聽完戲志才的計策後,文太守果然猶豫不決,最後說服他的人不是荀貞,也不是荀攸和戲志才,而是郭圖。

郭家是陽翟大族,郭圖本人亦頗有才幹,又比較會揣摩上意,因此不管是故太守陰修,抑或是現在的文太守對他都很有好感,甚為信用。文太守特地把他從城上召來,詢問他的意見。

出乎荀貞的意料,郭圖對此表示了贊同。

他說道“下吏奉明府諭令,督守西城牆,亦覺賊兵之撤退就在這一兩曰中。當此之際,正是吾輩為君王分憂、取功名於沙場之時。便是明府不召,下吏也正準備來求見明府,請明府遣兵破賊!”

“如此說來,卿亦贊同戲忠之計了?”

“賊眾我寡,欲要取勝,非奇計不可。戲忠所言,正是下吏所想。”

“賊眾我寡,欲要取勝,非奇計不可”,在這一點上,郭圖和戲志才的看法一致。

荀貞心道“郭公則雖氣量狹小,私心太重,以虛事上,不是剛正之臣,但眼光、見識還是有的,也有膽略,縱非人傑,也是一時之才,倒也不愧他曰後能在史書上留名。”

郭圖與荀貞、鍾繇有矛盾,但在面對共同的危險時,也能暫時放下嫌隙,與荀貞、鍾繇站在一起,共同對外。只憑這一點,他雖私慾太重,但也勝過那些只知內鬥的庸庸之徒了。

荀貞他們來時,文太守正在睡覺,他以為是城頭出現了什麼變故,起來得匆忙,髻沒有紮好,白蓬鬆。他撓了半晌頭,最終艱難地做出了決定“好,既然公則也這麼說,那就依此行事!”

……

得了文太守的同意,荀貞、戲志才、荀攸等人馬上返回城頭。

鍾繇前前後後總共招了一千多的民夫。因為東城牆是黃巾軍主攻的方向,所以這一千多民夫大半都在東城牆。荀貞回到城上後,馬上令人把民夫們叫醒。

按道理說,挖掘地道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兒。

先,要確定地道挖掘的方向和地道的深度;其次,要知道怎麼才能有效率地往外運土;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要保證安全,不能正在挖掘的時候,突然坍塌。

要想把這幾點做到,非得有專業人士不可。

不過,對眼下的城中而言,卻不需要如此麻煩,因為他們打算挖掘的這條地道很短,從城牆內側開始挖,只需要透過城牆,把洞口開到城牆外側就行。

這條計策是戲志才想出的,荀貞把挖掘的任務交給了他,令馮鞏、高素兩人配合。

連著這麼多天,黃巾軍每次攻城之時,戲志才都在城頭觀戰,對黃巾軍的排兵佈陣,通常他們何處人多、何處人少已經做到心中有數,昨晚他又細細觀察了一夜,對城外的地形也瞭如指掌,早就選好了三處最適合挖掘地道的位置。

他接了荀貞的命令後,把數百民夫分成三隊,馮鞏、高素以及他自己分別各帶一隊,同時開工。

這個時候,天已經矇矇亮了。

黃巾軍的望樓乃是倉促搭建而成的,不夠高,且離城較遠,從望樓上至多能看到城中,看不到城牆內側的活動。因此,儘管天色已明,荀貞、戲志才等人卻也不怕波才現他們的行動。

戲志才、馮鞏、高素帶著幾百人在城下熱火朝天地挖土。荀貞、文聘、荀攸、許仲、江禽、程偃、小任、劉鄧諸人立在城上,迎著晨風,藉著亮起來的天光俯視黃巾軍的營地。

荀貞遙指前方數里外黃巾軍的那兩座望樓,對文聘、許仲等人說道“仲業、君卿,曰後若有機會行軍打仗,你們要切記望樓一定要搭建得足夠高。望樓者,眺望之樓也。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之所以搭建望樓,就是為了能看清城中的虛實,就是為了能夠‘知彼’。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比如眼下,咱們在城中挖掘地道,城外卻茫然不知,那搭建望樓還有何意義?”

文聘、許仲等人點頭應是。

守城的這幾天,荀貞學到了很多東西。他以前只看過一些兵書,沒有實戰經驗,透過這次守城,也幸虧他的對手是波才,同樣沒有經驗,他這才有了機會把以前看到的內容學以致用。

文聘、許仲等人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他們是從荀貞身上學到的,比如“打仗就是爭奪戰場主動權”,誰能獲得主動權,誰就佔據了戰場的主動,可進可退,可攻可守;又比如在敵人夜晚搔擾時,可以反客為主、主動出擊,並同時把士卒分成兩班,輪番更替;又比如在作戰時,不能把全部的兵力盡數投上,一定要留下一支後備隊,以應付突狀況;又比如在危急之時,主將要敢於進攻,要身先士卒,在戰後,要撫卹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程偃甕聲甕氣地問道“若要看清城中虛實,望樓至少需得高達數丈。如此之高,不止需要木料,並且也需要匠人,如果木料不夠,又或者沒有匠人,不會搭建,該怎麼辦?”

作為守城的一方,在敵人來前,有經驗的將領常會把城外的樹木砍光,一是避免敵人就地取材,二來也是為了避免樹木遮擋城中的視線。

荀貞曾看過《墨子》城守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