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章 揀選英俊充州任

荀貞入府當日,先令斬曹宏,繼行文告安州中。

這兩件事,趙昱和王朗當天就辦好了。

曹宏的人頭掛在城中街亭示眾,王朗親寫的文告下達各郡縣。

次日,州府吏、郯縣吏掛印綬而去者近半。

文告傳達到各郡縣後,各郡縣長吏還印綬而自辭的亦近三分之一。

戲志才因笑與荀貞說道“昔朱文忠為冀州刺史,冀州的郡縣令長聞他渡河將至,解印綬去者四十餘人。今將軍入府,一檄傳下,州為之淨,更勝文忠之威矣!汙濁既除,河海頓清。”

朱文忠即是朱穆,“文忠”是在他去世後,由蔡邕和他的門人私下給他的諡號。

漢家制度,有爵為侯者才給予諡號,便是貴為太子,因無侯爵故,死後也不能得諡,所以,普通計程車民或者吏員在去世後是得不到公諡的,尤其較之前漢,本朝在諡號的給予數量上更是大為減少,前漢計共給出了千餘諡號,而本朝除掉宗室得諡者以外,百官去世後能夠得諡的至今總共也才四五十人,只有前漢百官得諡人數的十分之一,公諡既少,本朝的風氣又是崇尚名節,士人多看重身後的名聲,故而,“私諡”雖因不是“出自上”而為很多時人,比如荀爽,認為不合禮法,然自中興以來,卻盛行不衰,便是朝中的高官也會參與到其中,比如陳寔去世後所得的私諡“文範先生”,就是由時任大將軍的何進與陳寔的門人共同擬定的。

朱穆是順帝、桓帝時的名臣,剛直正道,志除宦官,祿仕數十年,蔬食布衣,家無餘財,為時人敬仰,因此在他去世後,蔡邕便和他的門生為他擬了“文忠先生”這個諡號。

桓帝永興元年,黃河大水,百姓荒饉,冀州盜賊尤多,因擢朱穆為冀州刺史。他一向名聲清厲,聞他渡河北來,冀州的郡縣長吏們自知有過,肯定會被他彈劾,所以四十多人掛印自去,他到州後,果然彈劾諸郡,沒掛印自去的那些長吏中以致有因此自殺的。

戲志才拿朱穆任冀州刺史時的故事,來比擬荀貞當下,自是大大的讚揚。

荀貞對此沒什麼喜悅之情。

他嘆道“州府半空,郡縣去者數十,一州之內,區區五郡,不意貪濁殘民者竟會有如此之多!由此可知,徐州百姓這幾年都遭了多大的罪!贓吏易逐,士民被傷的元氣卻不好恢復啊!”

得了郯縣後,荀貞即傳文給廣陵,把荀彧等人大多召了來。

這時,荀彧在側,他說道“士民的元氣雖不好恢復,然好在君侯已掌州,只要施政得當,愛惜民力,徐徐為之,總有把這元氣再恢復過來的那一天。”

荀貞點頭說道“文若所言也是不錯。”沉吟片刻,又說道,“我聞諺雲駑馬戀棧豆。今諸郡縣掛印綬去者雖然為數不少,可我擔心,會不會還有貪濁之輩心存僥倖,戀棧不去,……志才、文若、公達,我意揀數明察干練的良吏為我行察郡縣,糾舉不法,卿等以為如何?”

荀彧等人俱道“正該如此!”

荀貞說道“徐寶堅秉性直亮,呂定公清身奉公,史諾精諳律法,李續篤實謹厚,此四人可以用之,而州有五郡,卿等以為還有誰適合負此重任?”

徐寶堅,名徐宣,廣陵海西人,與參軍司馬陳矯齊名郡中,為荀貞招用,現為他門下吏。呂定公,名呂岱,廣陵海陵人,荀貞到廣陵上任時,他就已是郡吏,被荀貞用為兵曹史。

史諾、李續兩人不必多講,都是荀貞昔年在西鄉時的舊人,兩人都學過律法,適合行巡察之事,這麼些年跟在荀貞身邊,歷練也已足夠,此次攻徐,他兩人和宣康、岑竦等各監廣陵一縣,雖無戰功,亦有安內之勞,而今戰勝得徐,也是該到論功行賞、給以重任的時候了。

荀彧說道“陳/元龍兄弟皆有名州郡,以彧淺見,似可從中擇之,選用一人。”

聞得荀彧此言,荀貞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

徐宣、呂岱是荀貞為廣陵太守時的屬吏,史諾、李續則是荀貞早年在西鄉時的舊人,這四個人選很合適,既不忘舊人,又擢用故吏,既有荀貞的鄉人,又有徐州本地計程車人,在政治上平衡得很好,但是,卻少了一點沒有新近立功之人。未免會顯得荀貞有些“任人唯親”。

所以,荀彧建議從陳登的兄弟中選一人來任此職。

荀貞當即同意,說道“吾聞元龍有同產弟名應,現居淮浦家中,未曾出仕。我這就傳文與之,召闢入府。”

五個人選定下,荀貞又道“下邳、東海諸郡新得,軍政事多,無法時刻留意此巡察事。我意再擇一人,為我總攬之。……卿等以為文直如何?”

文直是文聘的從父,早年曾在潁陰為縣吏,因與荀貞結識,後歸南陽,荀貞起兵後,他領了壯士六百餘人來投,荀貞先以他為別部司馬,後轉文職,其人博覽經籍,溫文謙雅,年長之故,深通世情,做過縣吏,且熟政事,用他來做總攬,確是再合適不過。

戲志才、荀彧、荀攸諸人皆無異議。

荀彧說道“君侯自入府至今,連日多忙於兵事。州府吏員半空,許多職事無人署理,短日尚可,久則政滯,不如干脆趁此機會,先把州府吏職的缺額補上?”

荀貞雖有革除陶謙舊弊,行施新政,以恢復徐州元氣的宏遠打算,但軍事是政治的基礎,在把受降、佈防、改編或裁撤降卒以及檢查收納州府軍資等諸事辦完之前,他一時卻還真是顧不上處理政務,好在有荀彧等人在,這才沒用耽擱住州中的日常行政。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荀貞這幾天都沒有怎麼處理政事,可對州府吏職中缺額的填補人選,他卻不是沒有想過,已經有了一個粗略的人選名單。

見荀彧此時提出這個議題,荀貞也就不再拖延此事了,說道“也好,早點把缺額補上,各任其職,文若你也就可以輕鬆一些了。”

“州府裡的部郡國從事現尚存兩人,餘則掛印。這幾日,我與府吏交談,特別是聽別駕與治中對這兩人的評價都不高,雖非貪鄙之徒,懦而不明,亦非稱職之人。既然君侯已經定下了行察各郡國的人選,那剩下的這兩個部郡國從事要不要調任它職?”

“部郡國從事”,是負責監察州部中各郡國不法行為的州府從事。

徐州共有五個郡國,所以州府中共有五個部郡國從事,每人負責一郡。

荀貞在入城當天,便在堂上見過那兩個剩下的部郡國從事,透過簡單的幾句對談,當時就覺得他兩人唯唯諾諾,沒有剛直之氣,必定不能勝任此職,所以這回在選人行察各郡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用他二人的打算。聞荀彧這麼一說,荀貞當即同意,說道“可以。把這兩人調走,將位子騰出來,給徐宣他們五人來坐。”

“是。只是,請問君侯,文直該如何安排?”

州府裡只有“部郡國從事”,部郡國從事直接對州長吏負責,在與州長吏之間卻沒有什麼別的上級,所以,荀彧問荀貞文直如何安排,也就是在問,該給文直一個什麼名號職銜。

“可以文直為右部郡國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