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欲攻昌邑先斷援

荀貞前時去信曹操,給他指點形勢,勸其撤回東郡。

信中雖然舉出了曹操現今存在的幾個劣勢。

如曹操是在沒有朝廷令旨的情況下,透過一些兗地士人的運作和支援,乃才當上的兗州刺史,既已名不正言不順,又是剛走馬上任未久,兗州的人心尚未盡附,是其一。

曹操先是敗於任城,鮑信繼而又兵敗身死於壽張,幾次大敗,兗州計程車氣已然落到谷底,是其二。

袁遺、吳資,尤其張邈,在這個時候,且是各懷心思,皆不能依仗,是其三。

看起來說的頭頭是道,好像勝券的確已在了荀貞的握中。

但其實,荀貞那時並未沒有與曹操決戰的心思,其信中所言,僅是恐嚇罷了。

因為徐州兵來日鏖戰的緣故,荀貞認為樂進、趙雲、許顯、陳褒、劉備等等各部,已是將士疲憊,卻是早就打了見好就收,準備撤兵的主意。

全是戲志才一力建言,給荀貞深入地分析敵我情勢,向荀貞提出

我軍雖疲,但兗州兵也已很疲,並且兗州兵尚有一個屢敗之後,軍心不穩的最大問題,對比之下,反是徐州兵仍佔上風。故此,他積極建議荀貞,不但不應撤兵,當此之際,還應該繼續進兵,抓住有利的戰機,以求進一步地把山陽、濟陰也順勢打下。

荀貞經過認真的考慮,以為戲志才言之有理,遂從善如流,改了撤兵的念頭,轉以親率合鄉的兵馬,進攻山陽。

一如戲志才所料,高平、湖6兩城的守卒,果是軍心動搖,士氣浮動,上至將吏,下到兵士,俱無有堅決守城的鬥志,稍一攻戰,此兩城便就先後投降。

又用戲志才之計,遣任犢帶領勇士百人,扮作逃難的百姓,混入到了方與城中,一戰而復奪下方與。

仗打到現在,對打下山陽、濟陰兩郡的前景,不止荀貞,便是任犢這樣的中低階軍吏,也都是充滿了信心。

將士用命,徐州兵計程車氣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方與郡府的堂中。

徐州郡府的治中從事張昭此時卻面現憂色。

山陽、濟陰都是大郡,郡中名士輩出,為了搞好戰後的撫慰、招攬工作,最大程度地消弭本地士人對荀貞的牴觸,在合鄉出兵之前,荀貞臨時把張昭召到了軍中。

張昭是荀貞帳下最有聲望計程車人之一,有他從在身邊,將會大有助於荀貞的“統戰”工作。

張昭說道“山陽的郡治昌邑離乘氏只有百里,其間無險可據。昌邑如被我軍所得,勢將會對乘氏造成巨大的威脅。曹東郡肯定不會坐視昌邑失守,我料他必會遣兵援助昌邑。

“曹東郡儘管數敗,然近月來,他頗聚山陽、濟陰、陳留、東郡各郡之兵,又廣募各郡百姓,估計目前屯駐在乘氏的兗州兵民,大概不下兩三萬人。他若是大舉支援昌邑,……明公,這會是一場大戰啊!我軍的兵力不如曹東郡,戰事如果僵持,勝負則將難料!”

荀貞以為然,說道“張公所言甚是。”問荀攸、戲志才等,說道,“卿等有何

良策?”

戲志才笑道“張公無須憂慮。倘使袁伯業沒有棄郡而逃,山陽軍民萬眾一心,固守昌邑的話,此戰確是勝負難料。但是而今,袁伯業帶著半數的郡兵逃去了乘氏,山陽眼下無主,昌邑缺兵少將,我料昌邑縣城今時,必定人心惶恐,我軍攻之,卻是不難。”

張昭問道“若是曹東郡遣兵往援,如何是好?”

戲志才從坐榻上下來,問荀貞借了佩劍,行至堂中的地圖前,以劍鞘指昌邑城的位置,說道“昌邑離乘氏雖近,但中有泗水相隔。昌邑在泗水南岸。曹東郡如援昌邑,只有兩條路可走。”

他把劍鞘移動到昌邑西北方向的乘氏,向下畫回到昌邑縣,說道,“由乘氏出兵,渡濟水,入昌邑縣城,這是一條路。”

把劍鞘朝昌邑的西南方向移動,停在了濟陰郡的郡治定陶,說道,“定陶距昌邑也不遠,亦百里之遙。曹東郡的另一條路,就是從定陶出兵,援助昌邑。從定陶出兵到昌邑,雖然也需要渡過濟水,但濟水就在定陶城南,相比走乘氏,得在昌邑城外渡河,卻是安全了許多。”

張昭聚精會神地看著地圖,聽戲志才說到此處,插口問道“君的意思是說,曹東郡不會從乘氏出兵援助昌邑,而定是會從定陶出兵,援助昌邑麼?”

戲志才微微搖,說道“兵家之道,虛虛實實。曹東郡到底會從哪裡出兵,援助昌邑,我不好判斷。”

“那君是何意也?”

“我的意思是,雖不好判斷曹東郡會從何處出兵,但他出兵的道路總共就只有這麼兩條。那麼,只要我軍分別把此兩條道路堵上,不就可以斷了昌邑的外援麼?袁伯業已逃,守卒沮喪,而外無援兵,昌邑,一鼓即可下矣!”

張昭尋思多時,說道“乘氏到昌邑的這條道路,想來君是欲請許將軍隔絕了?”

許顯部現處的位置,在鉅野、金鄉間。

鉅野、金鄉,正在乘氏與昌邑之北。

戲志才笑道“這得請主公決策。”

荀貞微微一笑,說道“便勞煩君卿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