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章 荀鎮東巡行二州(十一)

<script>read2;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等,都是黑山軍的渠帥名號。

如前文所述,黑山軍的渠帥很多都是以外號自名之,如青牛角、黃龍,這類都是外號。“左校”也是外號,左校是本朝中央政府的一個機構名稱,還有個右校,此二機構分掌左、右工徒,此位號為“左校”的黑山軍渠帥,早年曾在左校當過工徒,故以此為其名號。

這些不須多言。

卻說河內郡是黑山軍的起源地,因此雖然而今黑山軍名義上的大率張飛燕,其之老巢是在中山國的太行山谷裡,但位處河內鹿腸山中的黑山軍,在黑山軍的諸部裡頭,相對來講,卻依然是實力雄厚的一支,鹿腸山的黑山軍都非是冀州兵的對手,短短四五日就被淳於瓊、張合、顏良、韓猛等殲滅之,餘下的那些黑山軍各部,可想而知,自然更非是淳於瓊等的對手了。

當然,淳於瓊之所以能在殲滅鹿腸山的黑山軍後,又這般勢如破竹的,沿太行山北上,一路凱歌,相繼接連殲滅劉石等部,除掉冀州兵在經歷過與公孫瓚部的數次鏖戰後,如今之戰鬥力,已是強過黑山軍此個緣故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緣由。

便是進剿黑山軍各部的這個作戰時機,袁紹選擇得好。

當下正是冬季。

天寒地凍的,又下雪,各段山谷間,道路難行,道路難行,也就導致分佈於數百里長的太行山之諸個山谷中的黑山軍各部,就算他們想要援助對方,也難以迅集合,做不到互相之間的快支援。

由是,就出現了眼下這麼一個局面,被淳於瓊部各個擊破。

透過這道兗州荀攸送來的簡短軍報,荀貞看出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袁紹,或言之袁紹帳下文武們對黑山軍的仇恨,當真是不與共戴一天!

鹿腸山的黑山軍被淳於瓊部盡屠,劉石等部也是被淳於瓊部盡屠!

想象一下,數萬條慘死的冤魂,現正徘徊於北風呼嘯、積雪封山的漫長的太行山上,荀貞不免為之覺悽然之餘,出於政治的本能,泛起了一個念頭。

他心道“袁本初殺伐如此之重,剩餘的黑山軍諸部,特別是張飛燕部,與他必是無有緩和的機會了。卻也不知張飛燕能否頂住袁本初的進攻?其若是能夠頂住?”

張飛燕如能頂住袁紹帳下冀州兵的攻勢,那對徐州來說,合不合適把張飛燕變成一個盟友?

從法理上講,沒什麼不合適的,張飛燕早已得了朝廷的任命,而今乃是漢家的平難中郎將,換言之,與袁紹、荀貞一樣,他亦是漢臣。既然同為漢臣,那麼互相結個盟,自無不可。

但從事實上講,張飛燕的這個“平難中郎將”,大家其實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完全是因為朝廷無力剿滅於他,故而不得不委曲求全,給了他這此個詔任,實際上在多數計程車人眼中,張飛燕依舊是個反賊。若是反賊,那與反賊結盟,似乎就不太適宜。

這個盟,究竟是適合結,還是不適合結?

荀貞猶豫了會兒,心道“且等看看張飛燕到底能否頂住淳於瓊,然後再說罷!”

根據軍報上提到的那些黑山軍渠帥的名號,可以判斷得出,淳於瓊部現下已過魏郡,正在魏郡北邊趙國境內的太行山谷中作戰。

荀貞在魏郡、趙國都任過官,極是熟悉兩郡地理。

趙國這個郡不大,郡內西部的太行山範圍更小,南北不過百里長短,再由此判斷,便又可得出至多旬日之內,淳於瓊部就能繼續北上,進入中山國境內的結論。

中山國境內的太行山山谷,如上文所述,即是張飛燕的老巢了。

也就是說,最多再過半個月,淳於瓊部就將會與張飛燕部展開戰鬥,這場戰鬥也將會是此番冀州兵討擊黑山軍的最後一戰,是袁紹與張飛燕的決戰,那麼反正等的時間不長,就權且等到這場戰事打完,等他雙方分出個勝負以後,再考慮是否與張飛燕結盟此事也好。

想定此節,荀貞暫把此樁與張飛燕結盟的念頭放下。

從軍報中看出來的第二件事,是冀州兵的戰鬥力果然是今非昔比了!

要知,現在可是深冬,而且是剛下過好幾天的大雪,平原地上,猶且雪積數尺,不良於行,寒冷徹骨,何況山中?卻在這等的嚴寒天氣中,難行的山道狀況下,淳於瓊部自河內郡沿山北上,一鼓作氣,至今已是轉戰近三百里的山谷,所至皆破,堪稱無往不勝!

此等戰力,荀貞自度之,與他帳下徐州兵的平均戰力差不多不相上下。

“袁本初挾其家四世三公之士望,坐擁冀州上好之地利,今復麾下將士勇猛敢戰,……此人,真是我的大敵,將會是我的強敵啊!”荀貞這樣想道。

這樣想著,遣劉儒去朝中,取得天子信任,以在政治上得個先手的意圖,也就隨之而更加迫切了。原本還想著等自己巡完州,備好了獻給天子的貢品以後,再叫劉儒出去長安,荀貞想到就做,卻是當即就喚來劉儒,與他說道“公文,出使長安此事不能再等了,等彭城郡的五色土送到,你自備些貢物,便啟程赴長安去罷!”

劉儒奇怪荀貞為何突然變得如此急切,但沒有詢問原因,恭謹應道“諾。”遲疑了下,說道,“貢物是獻給天子的,若只由鄙郡準備,會不會簡陋了些?”

“此去長安,路遠是其一,途中多盜賊是其二,路遠也就罷了,唯這道路不寧,即便貢物由州府預備,問題是,你又能、你又敢隨行攜帶多少?方今海內戰亂多年,王室日衰,今卿代我進貢朝中,重在向天子表我徐州忠心,而不在禮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