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章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

第二更。

——

天下黨人萬千,領袖三十五人,分別是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

君者,為人表率,世所宗仰,是最上者。俊者,有才望之人,次於君。顧者,能以德行引導他人,次於俊。及者,能引導他人追隨眾所宗仰的賢人,次於顧。廚者,謂能以財救人。

通常來說,一個成熟的政治集團必須有四類人,一個是精神領袖,一個是有才能、有地位的中堅力量,一個是搞宣傳的,能引導他人追從、加入本集團,最後一個是“財主”,能給集團以財力支援。黨人的這三十五個領袖,剛好包括了這四類人。

三君如竇武、劉淑、陳蕃,竇武是外戚,桓帝初年時的大將軍,劉淑是漢室宗親,陳蕃在桓帝時任過尚書令,握有實權,後為太尉,位高德重,此三人可謂是精神領袖。

八俊,李膺、荀昱等,李膺是“名公”之後,德行高尚,號為天下楷模,當過河南尹、司隸校尉,荀昱是荀家子弟,好交往,人稱天下好交荀伯修,任過沛國相、越巂太守,其餘的杜密、趙典、王暢等人也和他倆差不多,大多是出身名門,且做過二千石的官兒,都是有名望、有地位,此八人,可謂是黨人的中堅。

八顧,郭林宗、範滂等,在出身、名望、權位上或許次於八俊,但也可謂是黨人的中堅。

八及,張儉、劉表等,此八人就是宣傳力量了,他們本身的品德、才名也許不足以引領士子追隨,但他們“能引導他人追隨眾所宗仰的賢人”,也就是三君、八俊、八顧。

八廚,張邈、王芬等,他們在品德、才能、名望上不及前二十七人,但均輕財重義,視金錢如糞土,是黨人中不折不扣的“大財主”,“八廚供財,緡錢千萬”。人吃的飯是從廚房裡來的,放到這裡,大約指的是這八個人就好比是供人吃喝的廚,源源不斷地為黨人供應財貨。

對“八廚”之一的王芬,荀貞本是很尊重,對他頗有好感的。

一方面來說,數十年如一曰的仗義疏財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此舉極有俠風。

另一方面來說,八俊之一的荀昱是荀攸的從祖父,是荀衢的從父,是荀貞的族父,王芬與荀昱同在黨人的這三十五個領袖之中,是舊交,也即是說,王芬算是荀貞、荀攸的長輩了。

王芬初到冀州刺史任上時,荀貞依慣例給他上了一道歡迎他到任的文書,文書既是以趙中尉的身份寫的,也是以晚輩的身份寫的。

只是荀貞對王芬的這份尊重,卻隨著王芬的這道迴文而損失了不少。

賊情如火,冀州大亂,在此危急之時,先想的不是調兵擊賊,而居然是望氣卜筮。

這實在太讓人驚詫莫名、不能接受了。

不能接受也得接受,好在迴文雖然晚下來了幾天,總算下來了,而且全盤採納了荀貞的建議,對荀貞而言,這也算是個安慰。

荀貞召來劉備、邯鄲榮、程嘉、岑竦、李博等府吏,並及許仲、辛璦、江禽、文聘、陳午等武臣,還有趙雲,把王芬的迴文出示給他們。

“張牛角、褚飛燕諸賊聲勢曰張,博陵、鉅鹿、常山、中山諸郡多陷其手,當此之時,我趙郡難以獨安。方伯傳下了檄令,命我郡的郡兵出境,搶佔鉅鹿楊氏縣,擊討張牛角。”荀貞頓了一頓,詢問堂上諸人,“諸卿可有異議?”

諸人答道“唯中尉之令是從!”

大戰在即,得先做個動員,鼓舞一下士氣。

畢竟褚飛燕、張牛角各擁眾數萬,於毒、眭固、白饒、雷公、白雀、浮雲、青牛角等蜂起於魏、中山、鉅鹿等郡的賊眾兵強者亦至萬數,兵少者亦有千許,趙郡只有五千步騎,還得留下足夠的人馬守境,能用者至多兩三千人,乃是以寡擊眾,部將、兵卒裡不乏有畏懼害怕的。

荀貞從席上站起,按劍挺身,立於大堂之上,顧盼堂上眾人,慨聲說道“張牛角假託張角之名,自號將兵從事,因得以聚烏合之眾,先陷博陵、復擊鉅鹿,其兵勢觀之似銳,實則不然。張角何人哉?不用我說,諸卿也知。張角死於誰手?不用我說,諸卿亦知!”

張角死在辛璦之手,堂上諸人對此皆知。

江禽、劉鄧、文聘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程嘉笑道“張牛角不知死活,想來最多是給玉郎再添上一道功勳罷了。”

程嘉知道辛氏是荀氏的姻親,辛璦是荀貞的愛將,一向對辛璦多有奉承。這個馬屁拍得恰到好處,很是熨帖,只可惜辛璦姓子疏懶,對他的這個馬屁卻沒甚興趣。

荀貞哈哈笑道“君昌說得不錯!連張角都被玉郎給逼死了,何況一個假託張角之名起事的張牛角?小醜跳樑,不足道哉!至若褚飛燕,他從作亂開始,至今不敢南下一步,只敢在真定以北猖狂肆虐,由此就可見他對我趙郡之畏,此畏我如虎之賊,亦不足道哉。再至於於毒、白饒、雷公諸賊,更是不值一提,此數賊者,原本都是山賊,是和王當一樣的鼠輩,我郡不出兵則罷,一旦出兵,以我全趙之數千精銳,擊之易耳,破之易耳。”

眾人皆道“正是!”

荀攸雖無官身,但是荀貞的族侄,是荀貞最信用的人之一,位次僅在戲志才、邯鄲榮、劉備之後,席位在邯鄲榮之下。他起身說道“張牛角、褚飛燕諸賊外強中乾,觀之似盛,實則不堪一擊,中尉奮全趙之兵,揚誅張角之威,以攻則何城不破?以戰則何賊不服?”

許仲、辛璦、江禽、文聘、劉鄧、陳午等等諸武臣熱血沸騰,轟然而起,俱皆從席上站起,或抽劍在手,或攘臂奮昂,齊聲呼道“中尉奮全趙之兵,揚誅張角之威,以攻則何城不破?以戰則何賊不服!”

“軍令!”

諸武臣躬身抱拳,行軍禮,應道“請中尉下令。”

戲志才、邯鄲榮、劉備等文吏亦起身下拜,應道“請中尉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