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章 檄任荀衍屯田將

荀貞說道“表舉祭酒公為河南尹?”

荀彧說道“正是。阿兄,彧以為現下表舉張公為河南尹,正當其時也。”

荀貞問道“文若,此話怎講?卿細說來。”

荀彧應了聲是,回答說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畢竟只有名正,才能言順。若只是代表阿兄,聯絡冀州、朝中士人的話,阿兄府中有許多高士可用,而前時阿兄不用別人,卻獨勞祭酒公赴洛,那個時候,彧斗膽猜量,阿兄或許是已有將來表祭酒為河南尹的打算了。”

荀貞不瞞荀彧、陳群,說道“不錯,那時我已有此意。”頓了下,撫頷下短髭,說道,“河南尹對咱們下一步的謀劃關係重大,咱們不能只有軍事上的事實佔據,政治上也得把它拿在手中!別的且先不提,就比如祭酒公在與我來書中所提到的屯田,以及洛陽殘破,該如何安撫百姓、穩定地方等等,也只有政治上掌握了河南尹,才能順利展開,所以,換掉駱業,勢在必行。只不過,我請祭酒公去河南尹的時候,機會還不成熟,所以我先表了他為中郎將。”

荀彧說道“阿兄說的機會還不成熟,彧之拙見,阿兄講的應當是兩方面吧?”

“哦?哪兩方面?你說來我聽聽。”

荀彧說道“徐將軍部剛入駐洛陽,後續援兵未至,我軍的兵力尚且不足,此一方面也;駱業的河南尹得自詔命,又無錯處,不好無故而奪之,此二方面也。”

荀貞顧視陳群,指著荀彧,笑道“文若知我!”

荀彧說的半點不錯,這兩點正便是荀貞之前的顧慮。

荀彧說道“阿兄,彧之愚見,現在時機成熟了。”

荀貞沉吟說道“祭酒公才到洛陽,還不到半個月啊,時機成熟了麼?”

荀彧捉羽扇置膝上,娓娓而談,說道“阿兄前時所憂時機不成熟的這兩方面,簡言之,軍、政二面也。軍事上,隨著雲長、伯平、公道、陳午諸將率部至洛,徐將軍部現已得到充實;並及阿兄遣派的第二批後援,也已然出,正在趕往洛陽的路上,等他們到後,我軍在河南尹的兵馬會越充足,又倚陳留、潁川兩郡為後方,我軍在河南尹的軍事控制就會比較穩固了。

“政治上,河南主簿任峻已經投附阿兄,主簿者,長吏之心腹臣也,任峻既投,可以料見河南尹的其餘吏員,……任峻家是河南右姓,以及河南尹的郡縣士族、豪強,對阿兄必都會是擁戴的。

“也就是說,阿兄在此軍政兩面的擔憂都已不復再存,故彧以為,時機已經成熟。阿兄,既然時機成熟了,那何不就趁徐將軍剿滅張白騎、大敗張揚的這兩場大勝之威,和駱業潛通張濟,是為通賊,阿兄可以順理成章地彈劾他的機會,改而表舉祭酒公為河南尹?”

荀貞說道“通賊?”

李傕、郭汜、樊稠裹挾天子,他們的官職也好、權力也好,荀貞是概不承認,斥彼輩為賊的。則張濟和李傕、郭汜、樊稠一黨,不也就是賊了麼?

說來駱業和張濟是“同一方”的關係,兩人都是長安朝廷的臣子,可換個角度,駱業的任命得自天子,但他與裹挾天子的國賊通訊息,還真就是“通賊”了。

陳群拍手說道“文若此言有理!”

荀貞問道“長文,你贊成麼?”

陳群說道“只要是痛恨李傕、郭汜諸賊的,他們就都會贊成!”

荀貞做出決定,說道“也罷,文若這麼一說,時機確是比較成熟了。文若,就按你所言,你等下叫陳儀起草一道表舉祭酒公為河南尹的上書,寫完後,拿來我看,落了印,便送長安。”

荀彧應諾。

荀貞又吩咐說道“你先給祭酒公去一封書,把此事告知與他,讓他提前有個準備,可別叫駱業帶著河南尹的印綬跑了!並告訴他,河南尹此地干係重要,他越早就任越好,不必等上書長安的使者到長安,到洛陽時,他就可走馬上任,接替駱業,做這個河南尹了。”

荀彧笑道“是。”遲疑稍頃,問荀貞,說道,“阿兄,駱業如是不跑,表舉了祭酒公為河南尹後,該怎麼安置他?”

“這個駱業,我與他並不相識,然我聽說他到任河南尹後,卻是竭盡其能,賑濟百姓,開墾荒田,只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被董卓一亂,洛陽元氣大損,他也沒有辦法做得更好,但不管怎麼說,他也算是個肯幹事的,非浮誇清談之輩也。……可惜。”

荀彧問道“阿兄,可惜什麼?”

“可惜你我都與他沒有交往,他與駱俊且非同族,我怕是招攬他不得。河南尹,他當然是留不得了,這樣吧,他若願還長安,就由他還去;他若想還鄉,就叫徐榮派兵送他還鄉。”

荀貞提及的“駱俊”,便是故陳國相駱俊。駱俊死後,其妻回鄉不得,現在郯縣居住,荀貞偶爾會去看她——駱俊死時,其妻已經懷孕,孩子已然出生,一歲多了。跟著駱妻在郯的,還有幾個駱俊的族人。卻駱俊、駱業雖然同姓,家鄉不同。駱俊是會稽人,駱業是魏郡內黃人。朝廷任駱業為河南尹,一個原因就是魏郡離河南尹不遠,只隔著河內郡,駱業熟悉當地的人物風俗。駱姓源於春秋時期的古齊國,後江南也有了此姓,有言是從齊地遷來的,齊太公之後,有言是出自越王勾踐之後,是為駱俊其族。總之,駱姓儘管罕見,駱俊、駱業非是同宗。因此荀貞也就沒辦法用居住在郯的那幾個駱俊族人,用他們同族的關係來招攬他。

定下了表舉張紘為河南尹,下一步要不但從軍事上佔領河南尹,政治上也要把河南尹真正的納入到徐州控下這件大事,荀貞等便不再就此多說。

荀貞再次看了看張紘的來書,重新將話頭拉回到了屯田上,說道“祭酒公建議在河南尹屯田,卿二人都有何高見?”

陳群說道“若在河南尹屯田,以群之拙見,有利有弊。”

荀貞說道“利是什麼,弊是什麼?”

陳群說道“利處是,可以減輕潁川、豫州和將來陳留給河南尹的軍糧供給之負擔,有助我軍的長期駐紮;弊處是,如明公預料,李傕、袁本初必會與明公爭河南尹,如果我軍有個閃失,萬一不能把洛陽守住,不得不暫時撤還潁川,那麼屯田,就不免最終落為給別人做嫁衣。”

“文若,你以為呢?”

荀彧說道“長文所言甚是,屯田在洛,有利有弊,然以彧之見,文若所言之弊,實正必須屯田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