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2章 前後中郎四英俊(下)

周瑜說道“前幾日我和孔明在陪明公說話的時候,談及公將伐南陽此事,當時明公說了一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瑜之愚見,現於今堪謂是東風已有,萬事俱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句話的出處不用說,當事人就是諸葛亮、周瑜,這個典故而今當然是還沒有出來,可能這個時空裡頭,以後也不會再有此典了。那晚荀貞之所以會說出這個典故來,是因為看到周瑜、諸葛亮兩人並坐於自己的面前,有道是“一時瑜亮”,當真是芝蘭玉樹,並秀於堂,情有所感,難以自禁,遂於談到南陽之時,脫口而出,說出了此八個字。

周瑜、諸葛亮不知荀貞此語,典出何處,倒也是後來問過荀貞。荀貞隨便找了個說辭,說是什麼初春之際,百花已將開而卻未開者,所等者即是東風,把他們給敷衍了過去。

堂上,荀貞笑吟吟問道“恭謹,為何說現於今東風已有?”

周瑜何等聰明,自是知道,荀貞肯定是明白他的意思,而卻有此問,實際上是在藉此機會,讓他當著戲志才、荀彧、郭嘉等人面前,表現他的才能。

周瑜便回答說道“明公,雖袁術驕橫無謀,公奉旨討之,勝之必也,然袁術盤踞南陽已久,部眾數萬,且郭汜悍將也,其部兵精,今投附之,為其爪牙,則公若即攻之,也少不了費些波折。而現下呂布已然與他離心,他又欲西入長安,南陽人心定然大亂,則於此之際,對明公而言,豈不就是最好的討伐他的時機麼?若是抓住這個時機,他既沒有了呂布在江夏北對他的呼應相助,是已失一臂,覆軍心混亂,將士無有鬥志,明公以王師加之,取勝反掌之易。”

這一點誰都能看出來,不算出奇。

戲志才、荀彧、郭嘉等人聽了周瑜此話,也不過是微微點頭罷了。

荀貞不動聲色,又問周瑜,笑道“恭謹,卿此言甚是,但是袁術他既然已生了西入長安之意,那麼為何不等他用兵長安之時,我再攻南陽?那個時候再打南陽的話,豈不取勝更易?”

周瑜笑道“明公英明遠見,豈會用此下謀!”

荀貞說道“為何說這是下謀?”

周瑜目光明亮,侃侃而談,說道“明公,如果等到袁術西入長安的時候,再攻南陽,固然光復南陽會更加的容易,甚至明公只需遣偏師一部,也許就能與劉荊州南北夾擊,克取南陽,可那個時候,雖能更加輕易地打下南陽,袁術及其部之主力卻不就被遁至關中了麼?”

“關中殘破,袁術縱西遁入長安,必難立足,更難長久。”

周瑜說道“確然如此,然而明公,袁術、郭汜兩部合計四萬餘眾,其縱不能立足長安,可若是彼等因為乏糧等故,入掠弘農,抑或賊亂三輔呢?都將會成為一個後來之麻煩。因瑜以為,若縱袁術、郭汜引其主力出南陽、入長安,實只顧眼前由此而易得南陽之小利,不顧長久之遠謀也。”

荀貞問道“以卿之高見,上策應當是什麼?”

“明公,這上策自然就是不讓袁術兵入長安,亦即不可等到他西入長安後再攻南陽,而應當必須趕在此前進攻南陽!且於攻南陽前,還需別遣一部,繞至武關,先扼住其往長安之道。”

這一番話說完,戲志才、荀彧、郭嘉等人的表情就與剛才不同了。

荀彧撫須,笑與荀貞說道“公瑾以弱冠之齡,阿兄闢為從事中郎,不瞞阿兄,我本來是有些疑惑的,卻今日聞得公瑾此議,阿兄誠然識人之明,公瑾確非凡俗之士。”

若把等袁術的主力部隊到長安後,再打南陽,視作是隻在戰術上看到了對己方有利一面的話,那麼考慮到為了不免以後的麻煩,而必須要把袁術及其所部消滅在南陽,這就是戰略上的高/瞻遠矚了。——當然,戰略上的高/瞻遠矚是一回事,能不能付諸實施是另一回事,又必須得荀貞的實力足夠強大,能夠一口把袁術的主力吃掉,這個戰略上的目的才能夠得到實現。荀貞他現在的實力毋庸多言,完全能夠把袁術及其所部消滅在南陽的。

對周瑜的回答,荀貞也是相當滿意,微笑著轉顧戲志才、郭嘉,撫摸頷下短髭,說道“志才、奉孝,天子才士,非只卿等,江山代有才人出也!”

戲志才、荀彧都可算是荀貞的同齡人,兩人也都三十多歲了,郭嘉的年齡稍微小一點,然亦而立之年,相比之下,周瑜和比周瑜年齡更小的諸葛亮,顯是下一代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戲志才搖著羽扇,低聲重複了兩遍荀貞引用的此句,讚歎說道“明公此語,好句也!”問郭嘉,笑道,“奉孝,新中郎何如你這個老中郎?”

郭嘉灑脫一笑,說道“君已說了,‘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明公之此句是好句,新中郎自然也是好中郎。”

堂中眾人俱是大笑。

得到荀貞、荀彧、戲志才、郭嘉等人的讚許,周瑜神色如常,無有受寵若驚之狀。

卻見其裹幘白衣,瀟灑於諸俊士中的姿態,荀貞越看越喜。

荀貞已有打算,既然“一時瑜亮”,空缺出來的另一個從事中郎之職,他便準備授給諸葛亮。

話到此處,不妨多說一句。

諸葛亮今年剛剛十五歲,才到束之年,若闢為從事中郎,年歲是不是小了點?小是小了點,然一則,至少已不是垂髫童子;二者,從事中郎是軍府的屬吏,聘用權在荀貞,荀貞樂意聘用誰就聘用誰,故荀貞若要闢之,完全是可以的,——當然了,即使闢除權在荀貞,可若把才十五歲的諸葛亮闢為從事中郎,可能還是會引起不小的議論,但這就是其三了,荀貞相信以諸葛亮的能力,這些非議很快就會平息下去。

其外,荀貞欲闢諸葛亮為另一個從事中郎,事實上,還有荀貞的一點私心,他的兩個前任從事中郎,一個郭嘉、一個徐卓,在他闢除之時,俱為當時的後起之秀,則現在兩個新的從事中郎,他也想授給兩個最為傑出的後起之秀,以此來成就一段後世流傳的佳話。

此意荀貞雖尚未與人講,然已是定下,且不須多說。

見眾人的褒獎之中,周瑜儀態如常,甚有寵辱不驚的境界,荀貞更是歡喜,他問戲志才、荀彧、郭嘉、陳群等人,說道“卿等以為公瑾此議何如?”

戲志才等俱表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