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大有來頭的鎮國將軍

前文講了,楊從循生父楊新篤當年在馬老客的鼎力相助下,走通的門路就是京城貴胄鎮國將軍。

那麼今天的番外又有東西可以水了……別拿這種眼神看著我,這種番外既不算當日更新,也不收費,還不許咱水上一水麼?

眾所周知,清代皇室爵位從上到下一共分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其實這些爵位只是個彰顯主人身份和朝廷頒俸祿的名目,並無實際權利。

以王爵之下的貝勒爺為例,歲給俸銀25oo兩,祿米3ooo斛(一斛米合16兩老秤13o斤,約1o4公斤)。

這些收入全部都折成人民幣(銀子3.3元一克,大米4.9元一公斤),不太到17o萬……

好在貝勒爺的宅邸是朝廷賜給的,不然就靠這點錢在京城可住不起四合院,想全款買房得去六環外。

咳嗯……言歸正傳。

除了世襲罔替的‘禮、睿、豫、肅、鄭、莊、怡、恭、醇、慶’十位親王以及‘順承、克勤’兩位郡王每一代嫡長子爵位不變之外(仍是親王爵),剩下的皇室宗親是要逐代降爵的。

什麼,你和當朝皇帝是親兄弟?

那恭喜你成為親王了(堂兄弟就是郡王),你的嫡長子是貝勒,嫡次子是貝子。

之後嫡長孫是貝子,嫡次孫是鎮國公,剩下的以此類推,一直降到奉恩將軍為止。

現在有人問了,嫡子們有爵位可以繼承,那王爺的庶子們怎麼辦?

怎麼辦?

涼拌!

過去這庶子不當人子,莫得人權。

等親爹一死,立馬就得和親媽一起從家裡分出去單過,而且家產尤其是土地宅院這種固定資產還麼得分。

說起來真是傷感情,過去社會上的主流觀點認為庶母不是自家人,只是給老爺打工的代孕媽媽。

所以庶母每月都要和家裡的下人僕婦一般領一份比她們高得多的月銀(正房則是管後宅度支的,她不領月銀),正兒八經的工薪階層。

此外老爺平日裡贈送給庶妻的飾釵環衣服綢緞也是她的私人財產。

等老爺一死,庶母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彼時可以去找繼承家業的嫡長子領一筆遣散費,然後帶著庶子一起走人(假設老爺的嫡子很多,用不著庶子一起管理家業)。

如果某家的嫡子數量比較少,甚至只有一個嫡子的時候,這時的庶子就算時來運轉了,可以留下來不用分家。

(萬一分家後嫡長子再沒留下後人就死了,那這一家可就死絕戶了。

為防萬一,庶子得留下。

以當年的醫療水平,這種死絕戶的例子可真是一抓一大把!)

行吧,閒話說不少了,接著說正事。

乍一看,鎮國將軍的爵位真不算什麼顯貴,在十二世爵中排倒數第四。

可你要想想故事的時代背景,這胡三和楊從循的故事生在嘉慶初年!

這不奇了怪了嗎?

人家上一代是乾隆皇帝的親兄弟,怎麼只隔了一代,這親王爵就變成鎮國將軍了呢?

減爵也減得太快了一點吧?

也許你看出來了,書中這位鎮國將軍的父親,他就是雍正皇帝的五阿哥愛新覺羅.弘晝,乾隆爺的異母弟弟。

其在乾隆朝被封為‘和恭親王’,是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爺。

記得《宰相劉羅鍋》裡劉墉他老丈人麼?那個天天喝得醉醺醺的恭王爺?

他的原型就是這位和恭親王,其有一《金樽吟》傳世,詩曰‘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不用說了,這位王爺一定是酒中仙來著。

這位王爺平生乾的最nB的一件事,就是當著文武百官和乾隆爺的面兒,把與他口角爭執的軍機大臣訥親……給打了。

當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兒,衝上去給同僚臉上一巴掌,這種場面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能有幾回不好說,反正有清一季應該算是獨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