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附身丹宦(7)

“吸溜,楊兄。

兄弟方才在‘鶯歌館’柴房放火之後就跑去對面伙房去搶救這半隻燒……那個我明明看見徐少遊他披著大褂子從房裡跑出來。

咋一會兒不見就成這幅德行了?這是半道撞見土匪了?”

只見楊從循三兩口得啃完那隻雞翅膀和雞腿,接著將油乎乎的雙手在道袍襟子上蹭了蹭,‘嘿嘿’得咧嘴笑道。

“土匪是肯定沒撞見,不過也差不多了。真是老天開眼,這小子撞見防範救火隊了!”

原來這京城以北的城鎮普遍乾旱缺水,幾乎沒有河流能從城鎮當中流過,因此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都要靠吊桶從井裡一桶一桶得提。

照這個給水效率,救火是救不了的,能別一把火燒掉半座城就阿彌陀佛。

而這防範救火隊就是北方城鎮普遍設立,搶在在火勢徹底蔓延開之前,將起火點周圍那些容易燃燒的木板棚子拆倒,以此清理出一圈控制火勢展隔離帶的防火機構。

在林鐵崖(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的進士)所著《口技》一文中,既有‘力拉崩倒’與‘曳屋許許’之聲,這便是在描述拆棚推屋的防範救火隊。

然而有句俗話說的好,‘趁火打劫’。

說的就是火勢一旦燃起,身處火場附近的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攜帶先前妥善收藏在家中的珍貴財物逃跑。

每逢城中起火,這火場周圍總是會出現一些假借救火之名而行盜搶之實的不法之徒。

正是為此,防範救火隊除了清理防火隔離帶的本職任務之外,還可以臨場處斷,以霹靂手段將一切出現在火場的不法之徒全部擒下。

待火勢平息之後,再將所擒之人交給官老爺統一落。

這就活該那個附身在徐少遊身上的老鬼倒黴了。

若是一般百姓,防範救火隊沒準揮揮手就驅離了。

可那些從‘鶯歌館’裡慌不擇路跑出來的,有一般人家的人麼?這等人身上如何沒有油水可撈?

於是乎,那個附身老鬼就這樣被匆匆趕來‘鶯歌館’的防範救火隊當成趁火打劫的賊人給扣了。

“瞧你這廝獐頭鼠目得不像好人!如今夜色已深,汝為何不在自家炕上安睡,反倒衣冠不整得出現在這火場附近?

莫不是瞧上了‘鶯歌館’李四孃的財物?

一邊去!你家陳爺爺現在忙著帶隊救火,沒工夫搭理你這蟊賊。

左右,與我用索子綁了,待明早章老爺起床升堂之後,交給老爺當堂審問!”

其實,防範救火隊帶隊的陳班頭一早知道這個附身老鬼肯定是被自己冤枉了,但不這樣嚇嚇他,怎麼能從其身上榨出油水來呢?

果不其然,這一番場面話說過,那老鬼就知道自己今日命犯白虎,不出點血打點疏通這個陳班頭,怕是難過此關,只好唉聲嘆氣地伸手入懷,摸出一把銅錢遞到那陳班頭跟前。

“爺,小人今夜實在錢不湊手,眼下就剩這幾文從‘鶯歌館’李媽媽處兌來的花錢傍身。

還望陳把總您大人大量,高抬貴手放小人一馬。”

那陳班頭一見附身老鬼只掏出一把行院裡用的花錢,登時就將臉色一沉。

“這廝巧言令色,意圖搪塞本官!這花錢又不能在集市上採買使用,豈有人懷揣一包花錢出門的道理?

汝為何不在出門之前,尋‘鶯歌館’賬房將花錢兌回銀子?

依咱看,這廝定非好人,這花錢多半是趁亂從‘鶯歌館’櫃上偷的。

再瞧這身隨風晃盪不合身的長袍(跑得匆忙,沒套裡邊的棉襖),八成這件大褂子也是順手牽羊來的賊贓!

來人啊,將這廝身上的褂子剝下來轟走!”

無怪陳班頭他會如此作色,須知這行院鴇母手裡兌出的花錢是不記名的,一文究竟能換多少銀子全由鴇母一言而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