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扶桑已在渺茫中(1)

延續以往的風格,今天的內容又將是話題滿滿的一章呢。

不過先,那些認為扶桑就是古代日本代稱的同學們請先找座位坐好,因為接下來的內容將是啪啪打臉的部分。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這是唐代大詩人韋莊所作的《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題目當中的僧敬龍,就是一位因仰慕唐朝文化,而自費乘商船前來學習的僧人。

他在遊學虢州(guo今洛陽西南)結識韋莊,兩人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後因敬龍和尚學成歸國,韋莊特地在送行宴上作詩相送。

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這位敬龍和尚在日本國內並沒有什麼名氣,甚至連相關的資料都十分稀少,根本配不上其留學海歸的尊貴身份。

以此推斷,怕是大師歸國的時候碰上颶風海難了。

當然,這些事情都和今天的番外無關,作者純粹是在水字數……

不過韋莊的詩文卻明白無誤地反映出這樣一條資訊,即便是唐代普通百姓(韋莊當時賦閒務農),也知道日本和扶桑完全是兩碼事,並且還知道中原到日本的距離比到扶桑的還要遠。

要不怎說,“家在扶桑東更東”呢?

實際上,在唐代以前,中國官方對日本的稱呼,一直都是倭國。

不過,這裡的倭國絕對不是蔑稱……在古漢語裡,倭就是短的意思。

倭瓜就是扁瓜,倭刀就是短刀,倭人就是小矮個兒……和瓜好不好吃,刀鋒利不鋒利,人品好壞等因素無關,倭不倭只和事物的身高長短有關。

哎,這時有人說話來,“不對啊,我看電視上那些日本刀都不短啊。”

大兄弟,短不短你得分和誰比;要跟匕比,倭刀肯定是長刀。

然而現代出土的唐朝環大刀,全刀長度動不動就一米四五往上,比同時期日本人身高都長出一截……在這樣規格的長刀面前,就算兩把日本刀接在一塊兒也是倭刀。

(根據豐臣秀吉留下的鎧甲判斷,這位號稱天下人太閣殿下,其身高撐死也就1.43,還是叫聲猴子比較貼切。)

有時候形容一個人的身高還不如一根蔥,真不一定是在侮辱人,你得先看是什麼蔥。

山東章丘的大蔥動不動就長到兩米一二的高度……能長得比這種蔥還高的,放眼全中國也沒有幾個。

據新唐書記載咸亨元年(67o),(日本)遣使高句麗,稍習夏音(漢語),因使節惡倭之名,乃上書(唐皇),自求更名“日本”,聲言乃‘其地稍近日出處之意’。

從此,“日本”這一官方稱呼就一直延續至今。

不管是原先的倭國,還是後來的日本,從始至終,都與‘扶桑’沒有一點關係。

那為啥現在有很多人認為扶桑就是古代日本呢?

我搜集了些資料,在文史界比較統一的說法是《梁書.扶桑國》中記載,倭國東北七千餘里為文身國,文身國又東五千裡為扶桑國。

後來有一個日本專家透過一系列考證,認定這個文身國就是北海道島上的原住民阿依努人,從而推定扶桑國也是日本列島上眾多國家之一。

再後來日本透過明治維新迅增強國力,相繼對外動一系列掠奪戰爭並僥倖獲勝之後,終於透過這種雙手沾滿鮮血的卑劣勾當,靠吮吸其它國家人民骨髓的方式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強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