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 馮家

在社群上傳了幾個圖,即有兵蘭、各種建築樣式、荀氏譜系。

——

鋪墊有點長了,下邊開始備寇篇和程偃篇,情節推進會快起來了。

——

在“許仲殺人案”生之後,在“秋冬備寇”開始之前,荀貞由陳褒領著頭一次登馮家的門。

馮家的莊園矗立在一片膏腴田地之中,佔地頗廣,不下百畝。

荀貞和陳褒下了官道,轉上田間的路。路沒官道寬,但也不窄,能容下兩輛輜車並行。

路的兩邊種植有樹,多為榆、桑。漸入深秋,黃葉飄落,混入泥土裡,馬蹄踩上去,軟綿綿的。透過樹與樹之間的縫隙,可見兩邊田野,麥苗綠油油的,彷彿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土路、黃葉、綠田,涼風拂面,四野悄然,給人一種雖清冷但卻溫馨的感覺。

馮家的莊園分為兩個部分。

左側是田園,右側是庭院。

庭院和荀衢家的一樣,也是三進式的,但面積遠比荀衢家大的。

田間的土路不是正對著莊園的,而是在莊園的偏南一點,然後北拐,連線到正門的位置。因按習俗,莊園的門多是向南開的。

門外有幾個褐衣漢子袖手站立,看見荀貞和陳褒騎馬過來,其中一個迎接上來。

荀貞在這段官道上來往很多次了,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遠望一下馮家莊園。如今來到近前,看得更加清楚。

莊園南面有兩個門,一個是正門,硬山式的門樓,鐵灰色的瓦當。

大約受了那個喜好收藏瓦當的族人的影響,荀貞每見到瓦當時,也下意識地會多看兩眼,抬頭看去,見是一個文字瓦當,用小篆寫了四個字,辨識得是“富貴毋央”。

陳褒與迎上來的那褐衣漢子說話“這位是亭長荀君,有事要見你們家長。”

正門的邊兒上還有個小門,荀貞乃本亭亭長,職位雖不高,但是“現管官兒”,肯定不能走這個門了,看門的那漢子行了個禮,拘謹地說道“亭君請隨俺來。”

荀貞在南平裡見過此人,問道“你是南平里人麼?”

陳褒代為介紹,說道“他是馮公的族人。”

荀貞瞭然。這馮家的籍貫在南平裡,他們家在南平裡也有宅院,不過大多數的時候並不在裡中居住,而是和族人一起住在莊中。這人既然是馮家的族人,那顯然籍貫也是在南平裡了。

話說回來,既為馮家族人,為何穿著寒酸,並充任看門的賤役呢?

田莊本大多都是聚族而居的,除了奴婢、徒附、賓客外,在莊園中居住的人更多的是“族人”。但正如嫡、庶有別,又正如荀貞和他的族人的關係,名為同宗同族,實有遠近親疏之分。和莊園主人近一點的,地位就高一點;遠一點的,地位就低一點。

很多貧困的“族人”,說起來是同族,事實上的地位與僕從、徒附差不多,租種“家長”的土地,每年通常都要上交一半的收成作為地租。農閒時,還要為“家長”修繕房屋、整治溝渠,乃至充當護院。眼前這個馮家的族人,顯然是關係比較遠,地位比較低的。

荀貞下了馬,跟著這人步入門中。

大門的兩側有迴廊,進去第一進院子,左側是馬廄、車房,右側是依牆而建的土屋。陳褒幫那人將兩匹馬牽入馬廄,荀貞趁這空當兒,打量右邊的土屋。

土屋很簡陋。秋天涼了,有的用黃土、木頭等物把窗戶堵住,可以想象,等到晚上的時候,一點光源都沒有,屋內必漆黑如墨。這些土屋應是給奴婢、徒附、賓客們住的。

右邊的牆角,就在土屋群的邊兒上,立了一座望樓。荀貞在路上的時候就能看到,高過門樓,這是用來警戒盜賊的。

將馬放好,走入第二進。

二門兩邊是相對的兩座三層角樓,其第二層分別與二門的門樓相通。角樓,也是用來瞭望、備盜的,在它們的四壁上都有長方形的瞭望窗。既可遠望,也可從中射箭、開弩。可以看得出來,這位馮家的主人非常惜命,若有盜賊來犯,就算正門擋不住,還有二門可以抵擋。

第二進院子裡廬舍相連,最中間是棟四層樓房,高有三四丈,樣式結構和荀衢家的差不多,每一層的外邊亦皆有涼臺。這棟樓房,是本亭中最為高大的建築。

和荀衢家不同的是,荀衢家樓的外邊是一個亭園,種有竹子、花卉,而馮家的樓邊兒上種的則是大桑樹,十幾棵,要是在夏天,必十分陰涼。不過,荀貞能夠猜到,馮家主人之所以種植這些桑樹,絕不會是為了夏天好乘涼,而應該是和桑樹的“經濟價值”有關。桑葉可以養蠶,桑椹也可以吃,——青黃不接時,窮人多就是靠此物與榆錢果腹苟活的。

以馮家的富足,卻還在院中、包括來的路上盡數種植此兩類樹木,荀貞心道“這位馮公真是個精打細算的人。”

樓前有個大堂,是馮家家長會客的地方。

帶路的那人把他們領入堂中,說道“請亭君稍候,俺這就去尋家長來。”出門時,碰見了個婢女,這人吩咐說道,“來了貴客,快上湯水。”

堂內四面開的都有窗戶,很敞亮。粗大的柱子頂起屋宇,挨著牆壁相對放了兩列青銅燈架。地上橫向鋪排了四五個坐塌,每個坐塌的側邊都有一個矮腳的漆案。坐塌的前邊是正位,邊兒上放了一個支架,其上架了一柄長劍。劍在鞘中,不知鋒芒如何,但劍柄裝飾得珠光寶氣。

陳褒說道“馮家的幼子好擊劍,這柄劍是他專門託人從洛陽買來的,據說是出自劍遊昌之手,價值萬錢。”“劍遊昌”是當時一個制劍的名家。

荀貞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心中不以為然,想道“‘劍遊昌’天下知名,如果此劍真是出自他手,怎會只賣萬錢?十萬錢都有人搶著要。”

前漢高祖時,6賈有一柄寶劍,值錢百萬。“劍遊昌”造的劍或許不能與之相比,但一萬錢也是絕對買不來的。“劍遊昌”云云,至多能哄哄沒有見過世面的人。

兩個人沒有等太久,在婢女奉上溫湯後,不多時,一個男子在兩個小奴的隨侍下,來到堂中。

荀貞打眼觀看,見此人四十來歲,身肥體壯,也許是因為怕熱,已是秋中的季節,卻還穿著一件絲制的禪衣,寬衣博袖,上有紋繡,甚是華麗。來人認得陳褒,所以直接對荀貞行禮說道“在下馮溫,見過荀君。”他人很胖,說話的聲音卻很細。

荀貞與陳褒站起,還禮,說道“在下荀貞,見過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