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章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

程嘉從山腰下來,找到荀貞,說道“中尉,我有一計,或能破賊!”

荀貞問道“是何計也?”

“山道滑窄,我部又是仰攻,黃髯援兵已至,硬攻怕是難以克勝,以嘉愚見,不如趁黃髯大舉馳援山腰,山頂空虛的機會,遣人繞到後山,從後山攀附而上至山頂,由後擊之。”

荀貞大喜,說道“你知道有山路通往後山山頂?”

程嘉搖了搖頭,說道“據嘉所知,蘆嶺只有一條山路,……”他指了指腳下狹窄的山道,“就是這一條,……,除此之外,別無道路。”

邯鄲榮愕然說道“既無道路,又怎麼從後山繞上山頂?”

蘆嶺的山勢前邊尚好,至少有道路可行,後邊十分險絕,陡峭壁立,不但陡峭,而且遍佈苔蘚,現在連曰風雨剛過,苔蘚溼滑,無著手之處,莫說是人,恐怕連猿猴都難以攀爬翻越。

程嘉說道“我問過陳午了,他說可以用鐵戈拓山,攀爬登頂。”

“鐵戈拓山”,意即用鐵戈在山壁上鑿出落足點,人順著攀爬而上。

蘆嶺雖然不算太高,最高點也有二百餘丈,試想一下,在一個二百多丈高、陡絕聳立、溼滑不堪的峭壁上鑿洞攀爬,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是從高處跌落,被摔個粉身碎骨的結局。這場面,只讓人想一想就毛骨悚然。

荀貞前世是平原人,這一世還是平原人,荀攸、宣康等也是生在平原、長在平原,甚少到山地來,聽了程嘉轉述陳午所言之“鐵戈拓山,攀爬登頂”此句,或驚訝、或駭然,不管驚訝也好,抑或駭然也罷,到最後都轉成了欽佩。

荀貞說道“陳君竟有如此膽勇?”

他令人上到前線,把陳午召回,當面詢問之“我聞君昌言,說君建議‘鐵戈拓山,攀爬登頂’?”

陳午沉穩地應道“是。”

“後山險峭,猿猴不得度過,君有幾分把握?”

“午家在黃榆嶺,黃榆嶺之險也許略不及蘆嶺後山之險,但午當年在黃榆嶺,翻山越嶺、攀附峭壁卻早已就攀附慣了,不敢說有十分把握,五六分的把握還是有的。”

“五六分的把握?……,後山絕峭,萬一失手,天仙難救,君可知否?”

陳午面色如常,答道“知。”

“既然知,還要爬?”

“午受中尉知遇厚恩,沒有中尉,午這輩子也許就是一個斗食亭長,今既得中尉拔擢,焉能不效死?午此次若能成功,為中尉破一大賊,如不能成功,趙郡不過少一個故亭長。”

陳午這是要報恩,如果他成功了,荀貞能夠擊破黃髯,如果他不成功,對荀貞、對趙郡也沒有損失,只是少了一個前任的斗食亭長。

荀貞熟視他良久,見他從容鎮定,很激賞他的勇氣,說道“好!君既有此等的壯志膽勇,我自當玉成。君此次攀越後山,都需要什麼?儘管言來。”

“黃髯雖將大部賊兵帶到了山腰,但山頂上料來應還是有些守衛的,午一人獨去肯定不成。”

“需要帶多少人同行?”

“午已從同鄉少年、門下賓客和本屯兵卒裡選出了二十人。”

“可要我再從別部中選些輕捷能行者?”

“不必了,有此二十人足矣!午所需要的,只是百鍊戈頭二十個。”

“二十個不夠,我給你六十個!”

山石堅硬,鑿洞一需要體力,二需要工具的堅銳,人手一戈可能不夠用,為避免出現攀爬途中戈頭崩裂的現象,一個人至少得帶兩個備用的。

之所以陳午只要“戈頭”,不要“矛頭”,也不要寶刀什麼的,卻是因為“戈”這種兵器在鑿洞的時候有它獨有的優勢,與刀和矛的直刃不同,戈是“曲頭”的兵器,“戈頭”這個部位既有能握的直柄,又有能鑿洞的橫刃,非常方便。

荀貞部中使用長兵器的兵卒多是用的矛,但戈也還是有的。

他一聲令下,從全軍中精選了六十柄百鍊精鐵所鑄之戈,取下戈頭,交給陳午。

同時,荀攸、宣康又組織人手,用衣、布等物編造了五根長繩。這五根長繩均長達二百餘丈,卻是預備給後續上山兵卒用之的。只憑陳午等三十一個人,他們就算是一個不損失的、盡數爬到了山頂,估計也難以對山頂的守卒造成大的威脅,所以得有後續的部隊。不是每個兵卒都有陳午等人的膽勇和身手的,這就需要繩子了,後續的兵卒可以拽著繩子攀援上去。

繩子太長,二百多丈,陳午等只有三十一個人,不可能把這五根繩子全帶上去,荀貞令他們只帶一根繩子上去,如果進行得順利,那麼餘下的繩子可以由後續的兵卒帶上去。

宣康選了最牢固的一根繩子,將之分成三十段,每段長六七丈,分由陳午等三十一人肩負之。

荀貞又令荀攸從後部的軍中選了二百勇敢輕捷之士做為後續攀山之兵卒。

等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天已下午,兵卒們已經吃過了午飯,前邊的江禽、劉鄧、辛璦等早已開始了新一次的進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