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章 東郡陳留兩急報

卻說那亢父城外,曹操的兵馬圍城列營。

昌邑在亢父的西邊,徐州在亢父的東邊,曹操是從西邊領兵來的,此其一,亢父城周圍本就窪地水泊比較多,四面比較,尤亦城東邊的地勢最低,也是最潮溼,不利於紮營,此其二,故而,曹操的主營就築在了亢父城的西側,並在城北、城南,另築了兩個小營,而亢父城東,他則沒有紮營,把之空了出來。

圍城之道,“圍三缺一”,此兵家的常用之術。只圍三面,空出一面,主要是為了給城中的守卒們看的,讓他們看到還有逃生的希望,從而讓他們不至於因為走頭無路,而負隅頑抗被迫死戰。這些且不需多言。

打下昌邑縣城後,曹操乘勝直進,如今在亢父城外,已經圍城七八日了。

如前文所述,荀貞和曹操此前已經在亢父這裡打過一場惡戰了,城中的荀攸、樂進對亢父周邊的地勢非常瞭解,曹操對周邊地勢,乃及城中大體的城防情形,也相當瞭解。

因是說,在地利這一塊,兩邊可以說是勢均力敵。

打仗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放在“人和”這一塊,兩邊現在也是旗鼓相當。

就曹操這邊來說,他得到了萬潛等人的重新投附,——荀攸、樂進放棄昌邑,東來亢父的時候,萬潛沒有跟著他們一起來,他偷偷跑掉,又投到了曹操帳下,萬潛等代表著兗州的部分士人、豪強,這也等於是說,曹操這次的殺回來,是頗得到了些兗州士人、豪強之歡迎的。

而就城中的荀攸、樂進來說,先,在治理兗州的這一段時間,荀攸懲處豪強,善待百姓,分牛、田與民,雖失了萬潛等這些人之心,可卻換來了為數眾多的百姓之支援,亦即是荀攸也有民心的支援,只不過他的人心可能在百姓這邊多些,而豪強這邊少些;另一方面,荀攸、樂進他們所帶的兵馬多是徐州兵,目前來說他們佔領兗州還為時尚短,作為徐州兵這個軍事集團裡面的成員,絕大部分的將士們其實還沒有把自己當成兗州的主人,而是把自己當做了客人的這一方,如今從昌邑兵敗退到亢父,被曹操圍在城中,那麼他們作為客人這一面,等於說要敵對兗州主人這一面,所以主客相對,全軍上下的將士們,還是非常之齊心合力的。

而放在“天時”這一面,卻就是對荀攸、樂進這一邊,這一段時間來說是比較有利的。

前陣子潁川那邊連著下了好些天的春雨,兗州離潁川不遠,寰球同此涼熱,兗州這邊前些天也是春雨連綿,連著下了好多天。

下雨天,肯定不利於攻城。

且非但不利攻城,亢父周邊潮溼,下雨這些天,曹操部曲的日子也不好過。儘管雨水不分彼此,城內、城外都下,可守卒至少是待在城牆上的,沒那麼潮溼,城外曹操部曲就不一樣了,雨水一多,那營中更是潮溼不堪,不少士卒鎧甲之內、衣服之內都生滿了蝨子,再有那攻城之時受傷的,因為陰雨不斷的天氣之故,負傷的地方也不容易好,潰膿、炎者比比皆是。

但雖然天時有利於城中,並不影響曹操對外屢次表現出他必勝的信心。

曹操日日巡營,動不動就對從他巡營的諸將,和他見到的兵士們豪言慨然,每每說道“亢父城內虛實,我瞭如指掌,君等且養精神,候雨歇之後,聽我將令,一鼓可破之也!”

當真是信心滿滿。

實際上是否如此?

並非如此,曹操的心中,其實是非常焦急的。

根據情報,他已經知道,荀貞率部到了合鄉,並且知道荀貞在合鄉駐軍不前。

既然已兵到合鄉,緣何止步不前?荀貞這是想幹什麼?

曹操一清二楚。

荀貞這分明是在等自己久攻亢父不下,在等自己師老兵疲,然後等到那時,他再以養精蓄銳之卒,與城中內外夾攻,曹操自度之,待至那時,他必非荀貞對手。

先,他的兵馬久攻不下,士氣受挫是一個緣故,其次,他的精兵良卒在之前的那場大敗中,已經損失了許多,他現在的部隊很多都是新卒,而荀貞那邊多為善戰之老卒。士氣已低,士兵的戰鬥力又不如對方,如何能夠戰勝?

所以,曹操內心中其實是很焦急的,但曹操是什麼人,焦急的情緒他自是不會流露給他的將士們看到,故是,他表現出來的態度反而是充滿了信心。

便在雨停之後,曹操指揮部隊,試著又攻了兩次亢父,卻不能下之,焦急的心情越增長之際,這日,曹操得到了一道軍報。

軍報的內容是荀貞領兵從合鄉出,朝亢父這邊來了。

觀罷軍報,曹操心道“貞之終於是欲趁我數攻亢父不下,又前時連日春雨,天時對我不利之機,兵來攻我了麼?”

從合鄉到亢父需要渡過泗水,在此之前,曹操已經派了兵馬扼守泗水渡口,接到此道軍報,曹操乃傳下軍令,調兵遣將,趕去渡口增援,給據守渡口的兵馬下達命令,要求務必要把渡口守住,決不能放荀貞的兵馬渡水來到亢父;同時,他召集諸將,傳達將令,命令再攻亢父。

便於這天下午,其麾下諸將各領兵出營,再一次對亢父城展開了進攻。

曹操沒有出營,他登上望樓,眺望觀看這場攻城之戰。

曹操身邊站著一人,面相十分的慈祥,看起來就像一個敦厚的長者,這人不是別人,正就是陳留太守張邈。

——卻那張邈怎麼會在曹操的軍中?本來張邈他是呆在陳留沒有出來的,但後來在得知了孫堅帶兵前去潁川,與呂布在郾縣鏖戰之後,他覺得汝南方面他是後顧無憂了,而這個時候曹操剛好把昌邑攻下,兗州的勝利看起來唾手可得,由是,為了不讓曹操獨佔這份勝利,他便聽從了陳宮的建議,慌忙率兵出陳留郡,趕到昌邑,與曹操合兵。打下昌邑,繼又俱至亢父。

曹操、張邈撫欄觀戰。

亢父城頭,數面將旗招展。城西的主旗是荀攸、樂進之旗,城北是跟著荀攸、樂進退到亢父的潘璋之旗,城南是一樣跟著荀攸、樂進退到這裡的濟陰相劉馥之旗。三面高大的主旗兩側,城牆垛口之間,又有各色的較小旗幟,總計十餘面,這些是守卒軍中各營主將的旗幟。

荀攸、樂進等的親自臨城指揮下,守卒們迎對三面之來攻,振作抵禦。

箭矢如同飛蝗一般從城頭射出,又有小型的投石車從城頭上向外投石。

城下亦是箭如飛蝗,投石車不斷向城頭、城牆上投石。

曹操、張邈聯兵主攻的是城西,二人重點觀看的也是城西,但見那排成陣型的步卒迎著箭矢、碎石,用半截船等物作為阻擋,奮力向前,卻是於各部將校的催促下,進戰多時,依然是不能夠靠近城下。攻戰了一個多時辰,進攻的部隊換了三輪,傷亡頗多。

張邈皺起了眉頭,說道“孟德,實在是沒有想到,荀公達、樂文謙敗軍之將,如今困守亢父一城,居然不僅能守到現在,且觀其士氣,猶尚高漲。”

曹操說道“荀公達智謀之士,樂文謙敢戰之人,並此亢父城易守難攻,他兩人雖丟了昌邑,戰敗到此,但我軍要想很快就把亢父打下,亦小難也。不過也無妨,今日打不下,明日再打,對於打下亢父我還是很有必勝之信心的,只不過最多多費幾天時日罷了。”

張邈擔憂地說道“軍報上不是說荀貞已然率兵出了合鄉麼?孟德,如果被荀貞之率兵來到亢父城下援助城內,這場仗,我看就不好打了。”

曹操意態輕鬆,撫須笑道“貞之要想到亢父來,須先渡泗水,泗水渡口,我已把之守得嚴嚴實實,他又怎會那麼容易就兵到亢父城下?孟卓,你不必焦慮,且觀我遲早取下亢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