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雨文学>我怎么就成F1车手了? 305汗流浃背了吧 > 511 巴林开赛6K还请更新22(第2页)

511 巴林开赛6K还请更新22(第2页)

……

而现场的摄影师除了拿镜头对着两届世界冠军拍了一阵之外,更多的镜头都用在了梅奔的14身上。

毕竟此时的14与冬测那段时间的14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外观上,很多地方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变。

甚至不只是这个负责转播的摄影师,像是红牛,法拉利这些车队也派了不少人专门过来研究梅奔这个赛季的赛车气动设计。

只不过他们可以穿着FIa的马甲,手里拿着摄影机,活脱脱一个专业摄影师打扮。

而这个时候梅奔一意孤行走零侧箱设计思路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14很多的气动设计都是根据零侧箱的特性来设计的,就算法拉利和红牛的人看懂了梅奔的设计师这么设计这个部件的原因和想法,也能理解这么设计的作用,但他们也没办法立刻拿过去用。

就好像是一边用着indos系统,而另外一边用着Linux系统。

同样都是一个程序,但是indos系统上的程序没有经过解码和重新编译之后是不能搬到Linux系统上用的。

不过他们这么观察,肯定多多少少是能够拿到一些他们原本不知道的情报的。

例如他们知道了这个赛季梅奔赛车的直道会特别快。

当然了,具体能有多快他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了。

赛场上,练习赛开始了之后,秦淼也没有在车队p房内赖着不走,第一时间就将14开了出去。

刚刚出维修区的时候因为有限,秦淼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感觉。

但是从维修区入口出来,解除了限并且秦淼开始地板油加之后,秦淼立刻就感觉到了不同。

这个赛季的14加能力明显要比13B更强了一些。

并且整个加过程都是要比13B强的。

虽然这种感觉很轻微,甚至一般的人都不一定能够感受出来,但是秦淼确实有这方面的真情实感。

如果这样的话……

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可以不用担心被困在dRs小火车里了?

本身14的直道加能力就比较的逆天了,如果再有dRs可用……

秦淼都不敢想到时候自己又有前车的尾流,又有dRs可以吃,自己的直道尾能跑多快。

可能这个赛季的14能破F1这么多年以来的尾纪录。

而随着秦淼驶入了巴林萨基尔赛道,开始了自己的暖胎圈,秦淼今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说实话,秦淼也知道引入了预算帽规则之后,车队这边没有资源研究出一台水桶车了,秦淼甚至已经做好了这台14的弯道性能还不如去年13B的心理准备。

至于模拟器上的驾驶感受?

之所以模拟器被叫做模拟器,正是因为在模拟器上开车的感觉并不与现实开车一样。

如果真能做到一模一样,那干嘛还在现实里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比赛?直接在模拟器上跑不就行了。

所以更多时候,模拟器上的数据和感受只能用来做一个参考,毕竟模拟器没有办法摹拟现实的千变万化。

而开始了测试之后,真正让秦淼感到意外的是,14在直道加能力以及直道尾优异的同时,中低弯的过弯性能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

与去年的初代肌肉车13B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说真的,这件事带给秦淼的惊喜程度比起今年14的直道尾逆天更甚。

暖胎圈结束之后,秦淼都没怎么熟悉赛车,就用着自己在模拟器上跑出来的正赛调教在练习赛阶段就跑了一个飞行圈、

这圈秦淼也没有全力推进,虽然秦淼对于这台车的了解透彻,也在系统技能的作用下可以做到如臂使指的操控这台赛车,但秦淼也没办法保证自己第1圈就推得那么狠会不会对赛车系统内部的引擎和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同时也要考虑车队工作人员的心态,毕竟你一上来就往死里压榨这台赛车,他们看了也会有些紧张和担心。

所以秦淼第一个飞行圈还算是有所收敛。

但是收着跑的情况下,这台14还是给了秦淼不小的惊喜。

一方面是赛车的特性依旧是偏转向不足,这点很符合秦淼和汉密尔顿的驾驶习惯,另外一方面是这台赛车的直道的尾确实快得可怕。

秦淼尝试过完全体状态下的14打开dRs,在使用白胎的情况下,秦淼在T1的刹车点之前跑出了33o公里每小时的尾,这个度与秦淼冬测的时候用软胎加dRs跑飞行圈时的尾一样。

由此就可见14的尾到底有多恐怖,并且这还不是完全体的状态下,也意味着这个尾还有提升空间。

再来就是新底盘架构给赛车提升的机械抓地力,让秦淼驾驶这台车跑低弯的时候有了一种在开11的感觉。

有种轨道车的意思了。

当然这台车也不是没有缺点。

这台车的优势区间在空气动力学作用不大的低弯,高弯以及大直道,但是在中弯的抓地力明显不足,并且推头严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