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六章 天才推動圍棋

作為典型的“小目定式”,“大雪崩”已經問世上百年時間了,例如今天兩人下出的“大雪崩內拐變例”,這步棋是由吳清源先生首創,他是在二十世紀初葉就已經下出。

正是因為古老,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發展之後,大家就自認為對這個定式研究得很透徹了。比如說這個“內拐變例”,當黑棋下了那步“內拐”,白棋下一步棋是斷在三路,黑棋接下來一步是“打吃”。這兩步棋都沒有任何問題,算是這個定式的“正變”,李襄屏和王壘兩人也確實就是這樣下的。

然而到了下一步,李襄屏的下法就脫離這年代的研究結論。

按照這年代大家對這個定式的認識,當白棋被黑棋“打吃”的時候,那麼白棋在逃這個子之前,一定要先在角部做一個交換的。也就是白棋下一步棋應該下在棋盤的“二,二”路,而黑棋應在棋盤的“二,五”路,只有做完這個交換後,白棋才能逃那個子,不然的話白棋角上幾個子簡單被殺,區域性會吃大虧。

可是在今天這盤棋中,李襄屏並沒有去做那個交換,而是直接去逃那個子,那麼他這手棋在這個年代看來,那當然就屬於那種“下錯定式”的低階錯誤了,因此引起吃瓜群眾議論紛紛再正常不過。

等落下這手棋,對手好像也是明顯愣住,不知道白棋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因此在遲疑之間,黑方也並沒有馬上落子。趁這個間隙,李襄屏繼續瀏覽對話方塊裡的各種評論,一邊瀏覽還在一邊感慨;都說圍棋AI的出世,給圍棋帶來的革命是顛覆性的,自己今天下的這步棋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了。

誰能想到人類經過上百年研究得出來的結論,在圍棋AI眼中竟然也是錯誤的,必然的招法並非必然,必要的交換竟然根本沒有必要。那麼這麼多年來,圍棋的技術真的在進步嗎?

所謂的進化論,所謂的知識積累,這些東西真的適合圍棋嗎?

李襄屏對此表示懷疑。

尤其是見識過“狗招”後,李襄屏對這種觀點更是嗤之以鼻。你“積累”了上百年的知識都是錯誤的,那麼這種積累還能算是進步?

因此對於人類圍棋的進步和發展,李襄屏倒是認為韓國曾經的“圍棋皇帝”老曹說的好;圍棋的進步和發展,從來都只是少數天才人物在推動。

“定庵兄,你覺得此變如何呀?”

既然暫時閒著沒事,李襄屏又隨口問了老施一句:

“嗯,襄屏小友恕我直言,你此下法為我不喜,尤其是全域性第8手那步‘頂’,此俗手也,以後能不下儘量少下,另外……”

“另外什麼?”

“另外襄屏小友最近此手,我感覺似乎有欠精細,似乎……似乎宜在角部交換一手為好。”

聽到老施這樣說,李襄屏頓時對他刮目相看了。

“哈哈定庵兄果然高見……”

“大雪崩”的那步“頂”本來就是俗手,李襄屏自己也不喜歡。不僅李襄屏不喜歡,後世的圍棋AI好像也不喜歡,反正李襄屏看過那麼多盤,他就從沒見過圍棋AI主動下過“大雪崩”。說實話要是今天不是為了特意引出這個變化,李襄屏根本就不會這樣下。

至於老施現在也覺得要先做那個交換,李襄屏覺得這很正常,老施畢竟是人類棋聖,他又不是圍棋AI,倒是在從來沒有接觸過“大雪崩”的情況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看到那個交換,這已經體現他的素質了。

李襄屏是在想,當初吳清源先生在創造這個定式的時候,估計也是像老施這樣先看到這步交換,然後才想到要走那步“內拐”吧?

正因為對老施刮目相看,所以李襄屏又問了一個問題,一個他認為最關鍵的問題;

“那定庵兄認為,下到此時雙方形勢如何?”

“嗯,此形頭緒眾多,容我想想……”

一分鐘之後,李襄屏又問道:“定庵兄,現在想好了嗎?”

“嗯,如襄屏小友這般下法,粗看角部實地受損,然而局面開闊借用頗多,再配合上邊之二連星,定庵判斷應是白方充分可戰之局面。”

李襄屏睜大眼睛:“真的?定庵兄真的認為白棋充分可戰?”

施大棋聖稍微顯得有點不高興:“當然,難道我還會騙你不成。”

“哈哈哈哈!”

這一刻的李襄屏開懷大笑,他是真的笑得很開心,他笑著對老施說道:

“那行定庵兄,此局容我再下幾步,然後再交給定庵兄繼續,今天務必給那對手好好上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