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故事

說完才想起,老婆婆未必認識字。

梁婆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反問:“你是她什麼人?”

“我是她女兒。”

梁婆有些疑惑地看向葉昭,有點不敢信心,“你是金靜之的女兒?這麼大了?”

“是啊。”

葉昭指了指門口掛著換麥芽糖的紙殼牌子,“我那點紙皮和易拉罐能換麥芽糖嗎?”

“這麼點東西,換不了多少。”梁婆進屋給她們敲了一小紙袋的麥芽糖,葉昭拈了一小塊放嘴裡,其他的都給妹妹,讓她先回家去。

葉昭吃著麥芽糖,把話題扯回來:“我媽回城那年生的我。”

棚戶門口有一張舊木椅子,梁婆在椅子上坐下,端起搪瓷口盅喝水,“你怎麼會到我這兒打聽你媽的事呢?有什麼事你自己不能直接問她?”

“我沒見過我媽,我是想來了解她的事。”葉昭拉了凳子,坐到梁婆一側,看著乖順可人。

梁婆瞥了眼放在門口的蛇皮袋,兩個蛇皮袋好幾十斤的鐵呢,她被小姑娘剛才那句“全送給你”搞得心癢癢的,不由耐著性子問:“你媽媽出事了?”

“我不知道。我在這裡出生的,我媽生下我就不見了。”

“你在這裡出生?你哪一年出生的?”

“1970年8月。”

“不可能。小姑娘你騙我呀,你媽回城手續還是我男人給她辦的,70年夏天,幾月份不記得了,當時她連物件都沒有,更別說結婚了,怎麼生的你?我就沒見她大肚子,你不可能70年生的。”

葉昭被說懵了,“阿婆,您的意思是,1970年我媽媽回城之前,一直單身,沒有懷孕?”

“不可能懷孕,他們是甲組的嘛,70年,他們甲組幾個知青還在千歲島守島,金靜之和蘇應民幾乎每個月都要出來辦貨,每次辦貨都得來我們家蓋章的,我不會記錯。”梁婆指著自己的腦袋,“我記性好,以前我爺就說我記性好,放古代那是女狀元。”

難道原身不是70年出生的?金靜之辦了回城手續後在這裡又呆了一年,才生下的葉昭?

面對葉昭的疑惑,梁婆擺手道:“你媽70年就回城了,當時她和另外一個從京市來的女知青小郭是同時辦的回城手續,辦完手續之後在這裡就待不住的,沒米沒糧怎麼呆?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

其實對於原主出生的問題,葉昭之前就有疑惑,原主出生時戶口並沒有落在這裡,而是落在二伯家,後來因為計劃生育,她戶口在二伯家影響二伯二伯孃追生男孩,葉定國才把她戶口遷到深城來的。

所以關於她的出生年月,從一開始,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她爸她媽當年可能並沒有領證結婚,白韻蓮說葉定國未婚,可能是一個準確的資訊,只是當年為了讓葉昭順利落戶,遷戶口時葉定國把自己的婚姻狀況改成了離異。

葉昭:“但我確實是在這裡出生的,如果不是70年,那很可能就是71年。有沒有可能,我媽辦了回城手續後沒回京市,而是偷偷呆在千歲島呢?千歲島上人多嗎?”

“那有可能,千歲島以前不住人,後來派知青去守島,他們知青甲組在島上呆了幾年。”

“知青甲組有幾個人?”

“一開始是五個人守島,兩男三女,後來回城走了兩個女的就是你媽和小郭,剩下三個人在島上呆到72年,你媽媽如果真的在島上呆多一年,只要他們自己人不往外說,那還真不容易發現。”

兩男三女,兩男是葉定國和蘇應民,三女分別是金靜之,蘇應民老婆何阿姨,還有一個是已經回了京市的女知青小郭。

梁婆問:“你爸是誰?”

葉昭不想讓梁婆知道太多,她尷尬笑了笑:“我沒爸。”

梁婆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那你媽去哪兒了呀?哦,你不知道。”

“是啊,我不知道她在哪裡。”

“誰把你帶大的?”梁婆開始反客為主了。

“親戚。”

梁婆嘆了一聲,“你媽媽呀,出身不好,大城市來的,但聽人說,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她們三個從京市來的姑娘,就她穿的一身打滿補丁的衣服,比我們鄉下人還窮,也很能吃苦,三個姑娘我最喜歡她了。”

不對啊,蘇應民跟她說過,她媽媽從小嬌生慣養,吃不了苦,所以堅決要回城,怎麼跟梁婆說的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