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二十三章 樣機完成

“這個好玩,我試試。”

“我也來。”

大家紛紛嘗試著放電操作,玩得不亦樂乎。

“咳咳,大家別忘了多組裝幾臺樣機出來測試啊,還有找CRO機構做動物臨床試驗。”

陸庭峰眼看一群下屬玩得有點嗨,於是板起臉叮囑道。

AED這種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後,是需要透過動物實驗,跟同類產品進行類比後,才能透過稽核上市。

由於在解剖學結構上,豬的心臟結構,血液迴圈系統跟人比較接近,胸廓大小也跟人比較接近,所以一般除顫儀的動物實驗都是在豬身上進行的。

不同的AED產品會設定不同的能量級。一般,每個能量級需要10頭豬做試驗,2個能量級就要20頭。

三清的AED屬於新產品,要和已經上市的產品做對照組,這樣就需要40頭豬。每頭豬做30次試驗,至少要完成1200次,才能用在人身上。

這樣的動物臨床試驗,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就難怪一些實力不夠的器械廠想走捷徑了。

不過現在藥廠和器械廠,有錢的話,都已經把這些瑣碎而漫長的臨床試驗,統統外包給了CRO公司。

器械團隊很快裝上十臺樣機,進行更加嚴苛的驗證,以確保所有的功能都不出任何問題。

正好這時候,新招的一批工程師也到崗了。

陸庭峰手上又多出不少人手,便分成不同的專案團隊,對四款裝置分別進行同步攻堅。

除了這四個新專案,兩個老專案也需要維護,以及繼續開發。

而且陸庭峰心中也有新的打算,由於三清目前的器械產品都是行動式的,所以他想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投入人手,開發醫院用的專業裝置。

三清現有的行動式自動除顫器(AED),跟醫院用的專業除顫儀還是有很大差別。

醫院的除顫儀就是人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那種,醫生搶救病人時手裡拿著的像電熨斗一樣的東西,然後按在患者的胸口,電一下能把人從床上電得跳起來。

它一般是手動除顫,配置和功能比AED更多,裝置也更大,通常都有手提箱那麼大,而且必須由經過培訓的專業醫護人員使用。

而AED可以由醫護人員使用,也可以由接受相關急救培訓的人員使用,甚至可以由普通人在專業人員指導下使用。

AED的適用範圍和人群無疑更加廣泛。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AED是自動分析患者心律,並給出是否除顫的決定。

但除顫儀必須由醫生根據心電圖指標來進行決定和操作,需要專業的醫療知識。

除顫儀還有一些其他的監護功能,比如:同步電覆律,起搏,甚至加上一些外掛還可以測量血壓,血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等等。

除顫儀雖然在價格上,與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醫療裝置沒法比,但技術含量卻不低。

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給病人電一下,但怎麼電,什麼時候電,卻十分關鍵。

否則的話,直接從電源插座上拉兩根線豈不是更簡單?

就這樣一臺裝置,市場容量達到了幾十個億!

陸庭峰還是相當眼饞的。

監護功能對於三清是強項,所以只要把這些功能加上去,做一款醫用除顫儀,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他現在只是想想,主要心思還是用在軍用醫療一體機上,要儘快把四個新裝置的樣品做出了,然後進行綜合一體設計,做一個醫療箱,才算完成一整套的成品。

在工程師打樣的時候,他也沒閒著,而是根據自己在120醫院所體驗的實戰演習,進行改良和再設計。

硬體方面改進不多,主要是使用耐磨耐用,防振防摔的材料。

軟體方面卻要根據軍方的一些細微要求進行調整。

主要是做得通俗易懂,簡單易用,把程式都儘量精簡到3個步驟之內搞定。

這方面就需要他親自來把關了,儘量做到貼合客戶的需求。

時間過得飛快,由於招攬了一批新的工程師,人手非常充裕,所以專案進度也飛快。

在有現成資料的基礎上,又過了大半個月,所有四款裝置的樣機全都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