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3章 辯難(中)

“萬民之痛何在?在無糧,在失地,此乃天下之困。”顧瑋從容不迫“自我太祖開國以來,有土數百萬頃,可養育斯民數千萬,可如今百姓流離失所,揚州富庶,可城外流民成群,黎民之苦,百姓之痛,朝廷有心救助,卻無力救助,原因何在?先生提倡格物致知,可曾格出?”

巨木先生沉默不語,半響,才長長嘆息“我輩研讀道典,知聖賢之禮,歷代先哲,都在追求家國長治久安之策,我一生研究格物致知,雖然知道黎民之苦,卻苦無妥善之策,以助百姓。”

“自朝廷決議推行新制,難道新制便可以解百姓之疼,朝廷之難?”

顧瑋笑了笑,自己卻沒回答,扭頭對柳寒說“柳兄,你可能回答巨木先生之問?”

柳寒還沒說話,巨木先生已經有些意外,問道“柳大家對這也有研究?若能解老夫之惑,還請不吝賜教。”

柳寒在心裡暗暗警惕,苦笑著正要推辭,巨木先生又說道“柳大家詩詞滿天下,若能解老夫之惑,老夫不勝感激。”

柳寒苦笑下,略微沉凝便衝巨木微微施禮“先生謬讚了,若論聖人微言大義,晚輩不敢與諸位先生坐而論道,可若說起稅收,在下還可以說說我的看法。”

“今日辯難,是為朝廷為天下,你既不懂,便不要開口。”

柳寒抬頭一看,居然是魏典,他不由眉頭微皺,坦然道“魏先生說得很好,既然是天下事,那天下人都可以開口。”

“此言甚是,魏兄不必在意。”

巨木先生既然開口了,魏典不好說什麼,不滿的哼了聲,柳寒也沒繼續追擊,開口道“聖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天下財富,有一定數,這邊多點,那邊就要少點,聖人制禮,朝廷製法,不過是規定財富的分配方式。

天下人分群分等,最高位的是皇族,其次是士族,再次是庶族,而後是平民和奴隸,奴隸且不論他,他們依附於主人;現在的問題是,皇族和士族分配太多,庶族和平民分配太少。

更要命的是,皇族和士族是不納稅的,庶族和平民才納稅,佔有大量財富的皇族士族不納稅,於是乎,朝廷的稅賦全加在庶族和平民身上,庶族平民不堪重負,要麼將土地賣給不納稅的皇族和士族,要麼乾脆棄家而走,成為流民。

故朝廷可收稅之土地越來越少,稅收也就越來越少,國用也就越來越不足,這還是朝廷不負責地方官的薪水的情況下。”

“荒唐,什麼國用不足,今日與至正之時相比若何,至正時尚且沒有國用不足之說,今日何來國用不足之說!分明是朝廷好大喜功,濫用國帑!”魏典無法忍受,大聲駁斥。

巨木先生皺眉,這魏典怎麼越老越易激動了,這養氣的功夫都上那去了。

“魏先生此言差矣,皇上登基以來,一沒選秀女,二沒大興土木,何來浪費國帑之說!”顧瑋的反駁,在語氣上很是謙和,可用詞上卻一點不含糊,這言下之意便是,你丫胡說八道,皇帝很勤儉,那有浪費公帑。

顧瑋打中魏典的要害,幾乎所有人都不以為然,他們雖然反對皇帝的新制,可還沒到睜眼說瞎話的程度。

皇帝自從登基以來,除了為先帝修繕陵寢以外,既沒有修繕宮室,也沒廣選秀女,所以,你無法在奢靡上指責皇帝。

但顧瑋沒有乘勝追擊,轉而對巨木先生說道“柳兄之言,正是朝廷此刻的困境,以揚州為例,揚州計程車族佔有多少土地,藩王佔了多少土地。”

顧瑋拿起一本賬冊,說道“在揚州,士族藩王和各級官員的職分田總共佔有揚州土地六成,可供朝廷收稅的土地只有四成,往前推,至正初期,藩王士族和官員職分田只佔土地的四成左右,可這十多年裡,土地兼併加重,上升到六成,直接後果便是,朝廷在揚州的稅收從六百萬兩下降三百萬,加上鹽稅流失,朝廷在揚州的總稅收下降到五百萬,而在太宗時期,揚州的稅收高達一千二百萬,一州之力,便當得上當今的全國稅收,這少的銀子跑那去了?”

顧瑋說完之後,在坐的名士山長們無一人開口,場內陷於沉默中,沉默半響,魏典才開口道“千年田,八百主,土地兼併是自然生的,有人勤儉持家,有人窮奢極欲,田地流轉十分正常,以此歸結到士族身上,此乃不合理。”

顧瑋搖頭“老大人此言看似有些道理,可實際不然,同樣的田,有人納稅,有人不納稅,這納稅的收入就要少得多,積蓄也就少得多,對抗災害的能力也就差得多;另外這納稅的還要服勞役差役,他們能一樣嗎?”

魏典奮起反對“當年,太祖與士族有誓,共天下,士族權宜永遠不變,士族乃天下之基,新制將動搖國本。”

“天下之基乃百姓非士族,士族的權益,大周也是這樣,可為何大周亡於我大晉?”

顧瑋的反擊非常尖銳,前朝大周同樣是士族不納稅不服差役,可為何亡國了?

柳寒在心裡惡毒的補充道,大周亡了,士族是大晉的臣子,大晉亡了,士族還不是一樣是其他什麼王朝的臣子。

“改變祖制,敢問顧大人置皇上的孝道何在?”魏典有點著急了,把皇帝私德都牽扯進來了。

本章完

喜歡天蒼黃請大家收藏天蒼黃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