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6節 天書奇談

時空和心性般,你知道,但你很難了解。

張繼先張口就是“時空”二字,沈約微微點頭,回應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張繼先目光微亮,喃喃道:“很好,很好。”

沈約是引用道德經的一句話——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橐龠就是古代民間生火用的一種風箱。

老子對天地間的變化用這個風箱做個比喻,就是說風箱看似空的卻又不空,總能搗鼓點東西出來。可你總是搗鼓,終究會化作虛無,不如留點力氣專注自己的本性。

從政見而言,守中是維持體系的平衡,從自然而言,守中是讓自然平和發展,從世人的角度而言,守中是養精蓄銳、化五毒,得證大道。

一句話何以這多解釋?原因無它,因為在老子看來,這些本來就是應該統一的,只是被世俗切割分裂,才產生認知的撕裂。

張繼先感慨時空奇妙,自是要說他能來此,本是因為時空之妙,沈約的回答很簡單——無論如何奇妙,我們這一刻安住心性、問心無愧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好。

二人簡單對答,卻明瞭彼此的內心,不由都興起知己之感。

半晌,張繼先又道,“閣下這般明達,本道自應以明達回之。”

見沈約目光清澈,張繼先笑道,“閣下之能,遠在本道之上,是以可恣意行為,不受世俗的約束,本道修行尚淺,只能順應世俗之為。”

沈約反問道,“包括畫符禱祝、符籙入水?”

張繼先知道沈約要問什麼,徑直道,“閣下也認識都子俊、蕭楚那些人?”

沈約從張繼先的一個“也”字做出兩個判斷——張繼先果然知道天柱山那些人的存在,張繼先和那些人不是一路的。

見沈約點頭,張繼先喃喃道,“閣下自然是不解他們所為,這才想從本道口中探知一二?”

張繼先也是極為明斷,從沈約詢問符籙入水、一個點頭中,亦明白不少事情。

當然了,這些都是基於二人沒有隱瞞的基礎上。

沒有隱瞞,交流自然變得清晰透徹。

只要多了隱瞞,就會平添許多沒有必要的變化。

“我對他們的所為,有些瞭解。”沈約實話實說道,“但瞭解的應該不是全部。”

盯著張繼先,沈約緩緩道,“據我所知,他們來到此間,就是為了找到應對超體變異的方法。”

對古代人來說,沈約這句話絕對會讓他們困惑不解。

張繼先卻是神色平靜道:“超體變異就是殭屍,但殭屍本來不需要對付的。”

沈約怔了下。

他雖然在永劫城的迷宮見過類似傳說中殭屍的怪物,可對殭屍並沒有太深刻的瞭解,但張繼先卻似乎對此極為了然。

這也不出奇,張繼先是天師,傳說中的天師就是捉鬼、捉殭屍的嘛。可張繼先這個天師,居然對超體變異也有認知?

這人、究竟有何奇特的來歷。

張繼先微笑道,“看出閣下有太多的不解,為求清楚明白,本道需要從頭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