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章 兵發泗陽

張憲道“縱觀我朝,比歷朝歷代強了不少,或可實現天下大同。”

“前途漫漫啊!”感慨一句,方天定又道“為壽州百姓計,我希望你能勸的你父投降,也好免得玉石俱焚,生靈塗炭。”

張憲垂,道“吾父意堅,恐不易勸動。”

“無妨,你自去便是。”方天定道“若你父來投,就地為壽州知州,治理民政。”

張憲拜下,領命告辭。

方天定又看向身後,道“廬州便交給諸位了。”

新任知州盧襄拜下道“太子放心,定不讓一人因飢寒而亡。”

盧襄投降後,還是應天府尹,然而他是降臣出身,說話底氣不足,成績也只是差強人意。

因此,他主動申請外調,來廬州擔任了知州。

這不是個輕鬆的活兒。

廬州剛剛經歷過大戰,城池殘破,野外多有荒廢。

想收回移民,重振經濟,不費大心思是不可能的。

不過,想更進一步,接受困難任務是必須得。

只要廬州治理的好,盧襄就可以洗去降臣的身份,挺直腰桿做官。

方天定又看向史進,道“廬州城中,所剩大多是降卒,軍心未穩,要抓緊教育與訓練。”

史進道“太子放心,經過公審高俅和訴苦教育,士卒已經歸心,並無可憂慮處。”

方天定道“不可掉以輕心,該部親眷大多在黃河以北,若是大意,恐有變故,教育不能停。”

史進、王進同時道“定不負太子所託。”

史進是廬州防禦使,王進是副使,雖是後方,壓力也是山大。

廬州三萬兵,有兩萬八降卒,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好在,廬州無戰事,有時間慢慢教育。

不止廬州城中,其他各部的降兵教育也要繼續深入,以防譁變。

安排完畢,方天定下城。

白欽、衛忠、衛亨、蔣印、張儉、張韜、高可立、張進仁、錢振鵬、段愷、滕戣、滕戡十二大將已經在等候了。

方天定翻身上馬,長戟一揮,喝道“出!”

“出!”眾將紛紛附和。

不一刻,眾將從隊尾跑到了隊。

旗幟如雲,佇列如龍,實乃兵強馬壯。

感謝趙宋運輸大隊長,七萬兵中有兩萬五的騎兵,總算是闊氣起來了。

只是這些騎兵的數量,相比於金遼的數十萬騎兵,還遠遠不夠看。

而且新手太多,亟需訓練。

巡視了一遍,方天定騎著照夜玉獅子回至中軍,一邊走,一邊打量道路兩側。

八月下旬,天氣微寒,明亮的日光曬著十分舒服,正適宜行軍。

大戰結束,秋收將至,道路兩側的稻穀即將成熟,在陽光下反射出一片金黃。

有些種的早的人家,已經開始收割了。

只是長勢不好,今年必然歉收。

廬州大戰,方圓五十里的百姓都避開了,田地失於照料,要麼缺水缺肥,要麼雜草蔓延,一畝地能收個一兩石就不錯了。

看了田地情況,方天定道“傳令盧襄,廬州稅賦全免!”

只有傳令兵前去下達命令。

這個命令,能讓廬州百姓感恩戴德,卻讓盧襄痛哭流涕。

沒了幾十近百萬的秋稅,廬州上下官員的日子,難過了!

不過,不經歷困難和考研,怎麼步步高昇呢。

喜歡水滸終結者請大家收藏水滸終結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