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章 皇貴妃

李薔苦笑道:“娘娘想聽實話麼?不過因著妾身初進宮時,娘娘對嬪妾的一點好而已,嬪妾不願有負於人。”

那時候李家正炙手可熱,她頂著一副殘破不堪的相貌進宮,心裡已知會落人笑柄。趙賢妃鄙棄她,謝貴妃拉攏她,她都不以為意,情知這些不過是出於利益謀算而已,唯獨林淑妃待她始終坦坦蕩蕩,並不居高臨下俯瞰他人,亦不因李家的權勢對她另眼相看,只憑這份尊重,李薔便覺得心中慰藉。

故而在得知中郎將家那場意外之後,李薔便已決定,要將往事原原本本講出來。不管能否阻止,但求無愧於心。

大恩不言謝,林若秋只鄭重的向她敬了杯茶,“多謝姐姐。”

此時這句稱呼自然與身份無關,她只是誠心誠意向李薔表達一份感激之情,為她今日的坦然相告。

李薔笑了笑,扶著侍女的手兀自回去。

林若秋嘆道:“我看錯了人,殊不知她竟是個好的,難怪人都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

打從李海向皇帝獻上那張輿圖之日起,林若秋就覺得此人野心匪淺,兼帶著對這一家子都沒多少好感,後來的李清雖清高良善,卻也沒少惹麻煩,仗著戀愛腦妄圖引宋氏私奔,若非林若秋從中幫忙,他二人此刻安能逍遙法外;唯獨李薔這個小妹卻是難得的忠誠可靠之人,她若身為男子,只怕李家的希望才該著落在她身上。

紅柳道:“娘娘此刻打算怎麼辦?”

事情雖打聽清楚了,可能否阻止這樁婚事,還得看天意。且不說此事只有李薔一人的證言,就算確有其事,只怕林若夏也會如飛蛾撲火一般趕上去,而不相信那可憐女人的悲劇會在她身上重演——人總是寧願相信自己會是特殊的那一個,何況李海又是這樣英俊的一個黃金單身漢。

面對這樣致命的誘餌,哪怕明知會被毒死,林若夏或許亦甘之如飴。

林若秋靜默良久,還是修書一封,託人向家中送去,她能做的唯有盡人事聽天命,至於林若夏願不願意聽勸,則只有靠她自己了。

=

結果不出林若秋所料,林若夏看了那封信,只是嗤之以鼻,毫無留戀地讓人拿去燒掉。

林耿卻有些將信將疑,“若你妹妹所說不錯,這李海恐怕是狼子野心,咱們還是別跟他家結親為好。”

林老爹雖碌碌無為了一輩子,謹慎兩個字還是知道的,女婿再有錢有勢,若心地不好,對他這個丈人未必是好事,林耿可不想把一頭豺狼引到家中來。

林若夏不屑地冷嗤一聲,“您信她的鬼話!她生怕我得了好處,這才變著法兒捏造些謠言,想來壞我的姻緣,你怎麼能偏聽一面之詞呢?”

何況相由心生,李海生得那樣俊美(待她尤其斯文有禮),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壞蛋呢?就算他真的曾遺棄一個牧民之女,也是那女子自己不識好歹,明知道配不上他,就該老老實實死了算了,纏著人算什麼?倒是林若秋趕在緊要關頭寄來這樣一封不懷好意的心,簡直其心可誅,林若夏可不能看著煮熟的鴨子從手裡飛走。

眼看林耿仍有些猶豫,林若夏便勸他道:“您老可得想清楚了,三妹妹進宮這麼久,可有為您謀求過一官半職?沒有!她寧願拉扯二哥那個傻子都不願讓陛下提拔您,您說這個淑妃娘娘做來何用?我就不一樣了,若女兒嫁進忠勇侯府,定能讓侯爺對我鍾情有加,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您都看在眼裡,在陛下面前說一句兩句話,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麼?”

正是這項誘惑促使林耿下定決心,想想也是,三丫頭那個沒良心的光顧著自己得寵,半點不肯替家裡人著想,這樣的賠錢貨要來何用?就算林從武日後出了頭,體面也都在兒子身上,誰還記得他這個老子?

若夏就不一樣了,自己往日沒少疼她,若她能得忠勇侯青眼,自己這個老丈人的好處肯定是少不了的。

林耿打定主意,立刻就備了拜帖帶上禮物去往忠勇侯府,王氏那個蠢婦不肯為家裡人出頭,他只好捨出這張老臉前去交涉,若將來的侯爺女婿能讓他的官職稍稍往上升一點,那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永昌伯林耿三番五次到忠勇侯府拜訪,李海迫於壓力,只得請求聖旨賜婚,准許他跟林家二小姐結親,似乎真是被這家人的熱忱打動了。況且男未婚女未嫁,本來也算得美談一樁。

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歷代的皇帝對於這種事多數是樂見其成的,不過楚鎮還是來問過林若秋的意思,似乎她不許可,那方朱印就蓋不下去。

林若秋嘆道:“您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不必過問臣妾。”

她也實在懶得管,該說的她都說了,人家執迷不悟,她能有什麼法子?何況皇帝若不允准這樁婚事,吃虧的只會是林家,畢竟李海的行事可謂堂堂正正——若非林家執意要討個說法,他還未必肯答允這樁婚事呢,還不是為了小姐名聲著想麼?

若皇帝一定不許,那不止成了林若夏私德有虧,整個林家的口碑都會受到影響。未免因小失大,也只好讓林若夏得逞。

反正婚姻大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條路是她自己選的,日後過得好與不好,都該她自己受著。

林若秋且騰出空間來整頓宮中庶務,當然在此之前,她先去拜見了魏太后——長者為尊,她離開這麼久,向太后娘娘打聲招呼是應該的。

魏太后得知她再度有了身孕,面上依然是那副既歡喜又複雜的神情,對老祖母而言,添幾個孫子當然是好事,可若孫子並非出在她喜歡的女人肚子裡,那這份歡喜就得打折扣——無奈如今林若秋獨寵已成定局,魏太后也就斷了再從家中尋美貌女子的念頭,何況魏家的女孩子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莫說拿年輕時候的魏太后來比了,就算比林若秋這個歪瓜裂棗也不如,若將這樣的女孩子拉進宮來做嬪妃,魏太后自己都嫌丟人。

林若秋也就不再管老太后怎麼想,而是高高興興的留在瓊華殿養胎,至於宮女太監們的問題倒是容易解決的,楚鎮一回來便恢復了先前的份例,說是今歲五穀豐登,很不必過得緊巴巴的,又以林淑妃有孕的名義賞賜一波,如此一來,宮中人人都對林若秋感恩戴德,哪怕要這些人為她去死,只怕也心甘情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只是要他們拍拍馬屁,這任務簡直太輕鬆了。

一時間,人人為她歌功頌德,稱讚她施惠上下的功績,林若秋的名聲簡直到達光輝的頂點,比聖母瑪利亞還普照大地——而且她並非踩著謝氏等人上位,足可見她為人多麼謙遜,這樣賢德的女子,不正是皇帝乃至大周之福麼?

許是為了佐證傳言,楚鎮並未處罰謝趙兩位嬪御,反倒溫言安撫了她們,連宮務也許她們管著,畢竟林淑妃初初回宮,一應人事都生疏得很,且她忙於安胎,也不好拿這些瑣事去打攪她。

謝貴妃和趙賢妃白吃了啞巴虧,還得替人做嫁衣裳,心裡不消說是憋屈的。她二人並不傻,回頭自然品味過來,只怕南巡一事全是皇帝設的局,如今她倆兩敗俱傷,林若秋反倒在宮裡宮外擁有了大批擁躉,得益者一目瞭然。但即使知道這些,她們也只好啞忍下去,歸根究底,若非太執著於名利得失,何至於上這種當?可事已至此,只不抓緊手中剩餘的權柄,損失就更大了。

也正是在這時候,楚鎮再度提起立皇貴妃的話,這回的人選就確鑿無疑了。

林若秋詫道:“現在?”

剛回宮就大肆晉封,會不會太出風頭了些?她覺得自己已經夠招人恨的了。

楚鎮坦白道:“待你生下孩子再正式立你為後,這中間還有數月,朕不想虧待你,既如此,不如先封一位皇貴妃,反正在這心裡,這後宮第一人的位置非你莫屬。”

林若秋低頭望著僅有一點凸起的肚子,十分委決不下,不過皇帝一定要封的話,倒是現在就晉封的,不然月份大了,恐怕禮服都穿不進去,鼓鼓囊囊的多難看!

她便點點頭,“好吧。”

楚鎮吻了吻她的手心,眼中沐浴著細細的光輝,“等了這麼久,朕總算可以讓你站在朕身邊方寸之地。”

套用那句俗話,這是常人的一小步,卻是林若秋的一大步,她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與皇帝比肩站立,不再有任何人居於其上。

林若秋只覺心中一片柔軟,軟得幾乎化開。用不著那些繁文縟節的洗禮,她現在就覺得很幸福,很滿足,整個人都如置身於天堂之中,就算是立時死了,她也甘之如飴。

中秋宴上,皇帝乘著酒興便宣佈了立淑妃林氏為皇貴妃的訊息,眾人先是一怔,繼而便齊齊舉杯祝賀。畢竟皇帝此言一出,等於後位人選就確定了,太宗皇帝的胡皇后就是先封皇貴妃、幾個月之後再立的皇后,可見楚鎮是個遵循舊例的好皇帝,不像先帝那個多情種子,為了昭憲娘娘將整個後宮攪得腥風血雨。

如此一來,連林淑妃的獨寵都不怎麼可惡了,畢竟她除了霸著皇帝這條外,並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地方,而無論從品行還是能力來看,她都是宮中嬪妃的佼佼者,若要立後,舍她其誰?

林若秋含笑接受眾人的祝福,雖然她是以茶代酒,只肯喝酸梅汁,楚鎮卻怕那梅汁喝多了傷胃,數杯之後,就讓人將她手中的銅盞撤下去,至於剩下的,當然都由皇帝代勞了。

殿中氣氛熱烈,一片喧囂中,唯獨謝貴妃所在的方位分外冷清,去年的中秋宴上,她並未輸掉風頭,靠著多年經營,還是能在後位的角逐中佔據一席之地,如今卻已敗了,敗得分外慘烈,甚至無人想到來慰問半句。

她看著燈影下一杯接一杯喝著悶酒的趙氏,心道你我其實都一樣,都輸給了那個女人,但並非不如她,只是輸給了皇帝。說到底,林氏比她們都要聰明,從一開始她倆就選錯了路,註定是要輸的。

她輕輕抬頭,望向高臺上光彩照人的女子,這麼多年,她到底是真愛皇帝,還是在做戲?她不信這世上真有兩情相悅,何況在宮裡,一旦付出了真心,沒人能夠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