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章 秦瑞章巡視舟山

新兵訓練營除了伙食好,其他的就是教官的嚴格和訓練的艱苦,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的,基本上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

李炎來紹興,家中情況尚可,從小被父親掏空家底送到私塾讀書,不料自己對讀書不感興趣,長得也是五大三粗,偏愛舞槍弄棒,沒少受父母的責備,眼看考取功名無望。

聽說朝廷新封的忠勇侯募兵,待遇豐厚還有一大筆的安家費,為了彌補家裡這些年的,在自己讀書上的花銷,沒有給家商議就報了名,出的前一天,才把安家費十兩紋銀放在家裡,父母沒有反應過來就跟著到了秀山島。

李炎本來以為自己身強力壯,又會耍刀槍棍棒,進了忠勇侯的兵營,怎麼著也能站穩腳跟,很快適應這軍營裡的生活,可正式訓練的第一天,自己就感覺受不了了。

每天清晨教官會吹響特殊的“哨子”,聽到“哨子”後,必須迅起床,收拾好鋪蓋然後到操場集合,只有半柱香的時間,遲到的人會被嚴格的處罰,輕則打掃營房、茅廁重則軍棍。

操場集合完畢後,從操場出六里地的跑步,各隊教官騎著戰馬監督催促,鮮有偷奸耍滑之人,還有就是李炎現,忠勇侯陳大人基本上每天都參與跑步,有一次還在自己的佇列裡,這讓李炎很是吃驚,又非常興奮。

跑回操場時隊伍解散,但不是自由時間,由教官監督到軍營附近的河塘洗澡,日復一日天天如此,以至於養成了習慣。而隊伍中最後跑回操場的三個人,就沒有這麼好的享受了,末尾三個將為整個連隊打飯、洗碗等等。

吃過早飯,就到了枯乏無味的“站軍姿”。雖然現在已經是秋天,但晴日裡依舊是驕陽似火。

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操場上各個隊伍,在教官的示範下開始了訓練。李炎和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想法,就是站著嗎?誰還不會!可時間不長就知道了自己是多麼的錯誤。

繃緊身體昂挺胸,每個人都如一棵樹一樣紋絲不動,不長時間身體就不聽使喚了,不由自主的想動一動,鬆弛一下身子,可如狼似虎的幾個教官,眼睛像毒蛇一樣巡視著佇列。

操場上雖然站滿了各個連隊,但是靜悄悄的沒有一絲雜音,只能聽到遠處綠樹上知了的叫聲,還有教官的呵斥,偶爾皮鞭抽打的聲音。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李炎在堅持著,汗水慢慢一滴一滴爬滿了臉龐,然後又順著臉頰滑到脖子上,一陣陣的瘙癢,李炎忍不住想要動手擦拭一下。

就在這時,與李炎相隔一位的人,忍不住動了一下手,被監視的教官現,揚手就是一鞭子,狠狠地抽在了那個人的手上。那人慘叫一聲,馬上忍住一個激靈又立即站好,因為大家都知道,越是叫的聲響,越會招來更嚴格的處罰。

看到身邊人受罰,李炎精神上一哆嗦,忘記撓癢手也不敢動作了。

站軍姿是軍人的基本功,是佇列訓練的基礎,所有的佇列訓練都建立在軍姿的基礎上,所以說只有把基本功打牢打紮實,那麼佇列訓練才能有效的展開;站軍姿不但可以鍛鍊隊員的定力、以及意志力。

一個時辰的站軍姿後,就是佇列訓練……慢慢的李炎適應了新兵訓練營,也懂得了軍令如山,明白了令行禁止。

…………

秦瑞章在陳文撫和王洪的陪伴下,十幾天時間終於算是把舟山島民情熟悉了一遍,還有除了鍊鐵廠和兵器製造等地方,其他諸如香皂作坊、玻璃作坊和造船廠等等都看了一個遍。

舟山島主島方圓百里,原來只有原來的守禦千戶所附近,有一些零星的漁民村落,還有稜堡不遠處一些務農農家,其他地方大多荒蕪人煙,島東側險要隱蔽之處,一度成為了海盜蟊賊的藏身之所。

自陳家把香皂作坊建在島上,後來陳修遠又調任此地,島上人口慢慢多了起來,尤其是稜堡不遠處已經非常的“繁華”。

除了島上保安隊、船隊隊員,其他鍊鐵廠、兵器作坊、造船廠、鹽場還有香皂作坊、玻璃作坊,以及稜堡內外的學堂、基建人員等等,人口近六萬人。這些人大多都是拿著豐厚的月錢,有錢了就要消費,陳家的生意大多大宗商品,涉及到具體生活的吃喝拉撒,就要有一些嗅到島上商機的商人做了。

酒肆、日雜等等,稜堡不遠處形成的十字大街上都開了幾十家,陳修遠是努力推動來島移民的,而且只要在島上不鬧事是來者不拒,島上的土地資源又是先佔先得,一時間趨之若鶩,來島移民的人越來越多,秦瑞章一圈轉下來,估計現在島上得有十萬多人了,現在商業也是越來越繁榮。

陳修遠忙於鍊鐵、鑄炮和造船等等諸事,陳文撫主管香皂、玻璃等生意,王洪負則稜堡內諸多事宜,還有其他人各司其職,學校、庫房、採買、運輸、基建等等,根本沒有精力再管理島上的民事,基本上島上稜堡外居民實行自治原則,只要沒有大的糾紛,沒有出現聚眾鬥毆的事,就連維持治安的陳尚承警備隊,還有海岸巡邏隊的馬俊海,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理上卻是非常的混亂,甚至居民有了矛盾或糾紛,跑到寧波府衙打官司。

對島上摸底後,秦瑞章就又回到了島,前來找陳修遠奏事。

島上民事的混亂,陳修遠也是知道一些,正好要秦瑞章梳理一番,於是讓6猛通知各個方面的負責人,前來秀山島開會,給不認識秦瑞章的人介紹一下,然後鄭重任命其的職務。

新兵訓練營的小會議室,舟山島上除了軍隊外,陳文撫、王洪、郭文弱、馮文清、楊清波、程正奎、秦毅、周順、周海生、福伯還有陳忠,一眾各負責要攤的頭頭齊聚一堂,陳修遠先講了話。

“二叔、福伯,還有各位!這位是秦瑞章秦先生,大家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從今天起秦先生就加入咱們舟山島了,以後島上的民生政事、案件審理緝盜繳稅等,都有秦先生負責,大家要極力配合!”

對於秦瑞章,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當初在山東時,是膠州、兗州兩任知府趙國棟的師爺,膠州團練、剿匪等事務,跟陳修遠交好,後來在趙國棟跟前也是極力推薦陳修遠就任兗州守備。如今大明北方糜爛,兗州落入闖軍之手,秦瑞章隨趙國棟南下,又來到了島上。在島上熟悉情況時,侯爺府準備對秦瑞章的任命已經有了風聲,大家都有心裡準備,聽了陳修遠的正式任命,紛紛和秦瑞章執手行禮。

和大家打了招呼後,秦瑞章謙遜的說道

“鄙人不才,受侯爺信任,將島上的俗務交於在下打理,前幾日在文撫和王管家的引領下,在島上游訪了一遭,島上人口已經接近十萬,而且還在增加之中,島上也是逐漸繁榮起來,可這麼多人魚龍混雜,也沒有登記造籍,容易出現混亂……”

秦瑞章將自己在島上的調研走訪,在會上詳細的介紹了一番,主張立即在島上登記建造魚鱗冊,也就是田地、人口登記賬簿。

陳修遠當初為了讓島上人口增加,大力吸引寧波府一帶的移民,還讓王洪等人到江北引導北方的流民來島,條件也是非常的優厚,就土地這一塊兒,就是秉持先到先得的政策,島上適合耕種的土地,已經被佔據了三四成。來島上經商、做工還有漁民也是如此,建房造屋土地基本上都是零成本,丁稅、農稅、魚稅幾乎沒有,這島上了徭役更是沒有,島上陳家的建設,更是高價吸引僱傭勞力,為的就是儘快增加人口,可管理上就比較粗放式了,島內警備隊、島外巡邏隊,只要沒有大的糾紛或群體事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陳修遠示意秦瑞章接著說,只見秦瑞章接著說道

“現在島上的人如同自治,沒有一個應該效忠的物件,就像是一盤散沙,一切認為都是理所應當,侯爺府在他們眼裡,基本上都成了擺設,有了糾紛爭執甚至都到寧波府斷案。所謂升米恩,鬥米仇。等侯爺府需要的時候,怕他們會棄島而走!”

看著大家都有些愣,秦瑞章接著說道

“就拿流民耕種的土地來說吧!他們只是佔了一塊地耕種,沒有地契在手,可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地就是他們的,同理在島上其他居民也是如此,他們不認為是這裡的,而是認為是臨時逃難在島上的,據我所知,有的百姓來島上拼命掙錢,又回到寧波府置辦了田地。”

陳修遠腦子轉的快,馬上就理解了秦瑞章的意思。百姓們在島上沒有“根兒”,也許認為以後又如同當年那般,害怕朝廷實行禁海遷民,這島上的一切又成了泡影。如何讓百姓們把根兒留在這裡呢?

秦瑞章接著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繼續吸引百姓上島,但也要給百姓一個定心丸,由侯爺府請奏朝廷,或者直接給百姓籤地契,還有就是稅收,農稅、商稅、丁稅等都要制定,近期可以減免,但不能無計劃,種地完糧參軍報國,幾千年來皆是如此,這樣島上百姓才能定下心來!”

秦瑞章一番話,讓陳修遠如湖灌頂豁然開朗,手裡抓住了地契,心裡面才有底,交了“保護費”,才能理直氣壯地要求侯爺府的保護,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一分錢也沒有給侯爺府,遇到官司糾紛冤屈危難,怎麼好求侯爺府出面解決呢?打官司只好打到寧波府了。

大明這時期的苛捐雜稅氾濫,應當說是明朝開國太祖皇帝始料未及的。他出身貧寒,深受苛捐雜稅盤剝、貪官汙吏欺壓之苦。所以他當皇帝之後,試圖建立一個輕徭薄賦、政治清明的社會。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說視貪如仇,動輒就對貪官汙吏大開殺戒。再比如,帶頭當廉政表率,規範從政原則,號召民眾參與監督等,應該說還是取得了很明顯效果的。

但是人亡政息,他死後,明王朝儘管國號還叫明、皇帝還姓朱,卻一步步地回到前朝的老路上了,皇帝不務正業、腐化墮落,奸臣當道、烏煙瘴氣,宦官亂政、肆意妄為,黨爭不斷、內訌不止等,都與朱元璋時代不同了。

其中最顯著的不同,是朝廷向老百姓徵收的賦稅成倍地增加。明末內憂外患頻頻,朝廷便以此為由,在原先額定的正常賦稅之外,加派賦稅。名目有三遼餉、剿餉和練餉。

大明在東北與後金作戰,故徵遼餉以充軍費。後各地相繼爆農民起義,為籌集軍費平定起義,又加派賦稅,是為剿餉。繼而為應付清軍南侵,明政府又訓練邊兵,於是又加派練餉。“三餉”本來都是正稅之外臨時性的賦稅,但開徵之後,幾乎就成了定製。

龐大的國家機器要正常執行、各級官吏要正常開支,只能採取加賦加派的方法強收豪奪了。據說加派的“三餉”,到崇禎十二年,竟然高達兩千餘萬兩,遠遠地過了正稅的收入,老百姓的負擔之重,已經到了難以言表的程度。

更為可惡的是,老百姓的負擔增加幅度,並不是簡單的提高倍這樣簡單。因為各級貪官汙吏都不會放過這個搭車搜刮的大好機會。暗為加派者,不知幾百千萬,私派多於正賦。甚至有的地方官吏撈了錢,卻藉口老百姓負擔重,不忍心收,扣下餉銀不上交中央,自己享用。

本來,徵收“三餉”,是為了維護內外秩序穩定,但如此殺雞取卵的做法,無疑是逼老百姓鋌而走險。有人感嘆“是驅民以為賊也,又何平賊之有!”

於是,一個誤區、一個怪圈就此形成。大明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不絕,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無力籌備軍餉組建軍隊,又不能任蠻夷、流寇蹂躪國家而置之不理,故不得不徵收鉅額賦稅,卻又將良善百姓逼上造反之路。為禦敵入侵而加派,因加派而逼民為寇,要蕩寇又得加派,於是惡性迴圈,乃至朝廷到了如此地步,就是無法避免的悲劇性結局了。

喜歡一夢明末請大家收藏一夢明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