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章 組建民政司

陳修遠回憶著大明的情況,是如何一步一步坍塌下來的,是如何被統治階級一步一步玩慘了的,心中是無比的感慨,陳修遠止住了思緒,示意陳文撫彙報情況。

“香皂作坊和玻璃作坊,已經擴產,除了跟國公府、鎮江劉家還有韓員外的生意外,前些日子朝宗的船隊,也裝配了不少的貨物,預計在南洋貿易利潤會很好,島上的鹽場建設完畢,已經由煮鹽改為曬鹽,產量急劇上升,正和杭州韓員外打通銷路,預計不久就會改變入不敷出的局面。”

前些日子陳修遠大肆招兵買馬,高額的安家費,加上島上各種物資採購鉅額支出,還有傷亡人員的撫卹,山東老家那裡陳尚武他們的花費,真是讓陳文撫頭大。

陳文撫沒有計入從北京帶回來的銀子,畢竟是一次性收入,放著當做壓箱底的本。

因為他知道,三個月後新兵訓練結束,合格的新兵就要按月領銀子了,不僅一下子就多了五千多張嘴,還得月月有餉銀。

還有鍊鐵廠鑄造大炮,礦石煤炭要花錢,造好的大炮就需要火藥炮子,這些都是消耗品,而且又貴都是鉅額的開支。

陳文撫很佩服少爺能掙錢,但他花銀子的本事更大,說完後就等著少爺的評論。

陳修遠很是滿意,對著陳文撫說道

“咱們最佳化曬鹽的方法,你可得注意,任何人禁止隨意出入鹽場!”

煮鹽淺鍋為煎,深鍋為煮,民間泛稱為熬。鹽戶、鹽丁們直接取海水入鍋,架火煎煮稱直煎,工藝簡單,但耗時費薪,產量也不高,設計好鹽場引入海水進行曬鹽,這島上海鹽產量有了一個飛躍。

會議結束後,大家各回各處,陳修遠把秦瑞章留了下來,給了秦瑞章兩個人,來做他的左膀右臂,一起組建舟山島民政司。

李彥良,河南人,原來的家境還算殷實,自小聰明伶俐,被父母送到私塾。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河南遭遇乾旱饑民無數,他的老家也是流寇四起,一場大火把家變成了殘垣斷壁,父母死於流寇之手,十七的他開始流亡,以乞討為生受盡了磨難,最後輾轉反側到了浮山所陳家莊。

李彥良失去了父母親人,受盡了世態炎涼,嚐盡了世間艱辛苦難,到了陳家後,才有了安身之所。

艱苦訓練參加了保安隊,清剿土匪、打擊海盜、抵抗韃子每次都英勇戰鬥立下功勞,又識文斷字深受陳修遠的賞識,調到身邊調教後,就派給陳文撫打下手,做事兢兢業業小心謹慎,沒有出過紕漏。

另一人是劉豐收,二十多歲,陳家的家生子,父母就是陳家的僕人,父親隨陳漢秋去永平府時戰死,母親早年生病去逝,自陳修遠組建保安隊時就加入。

作戰敢打敢拼,保安隊歷次戰鬥大多參加,身上也是傷痕累累,上次北上京師劉豐收也參加了,在與韃子騎兵衝鋒時,肩膀、腰間都受了傷,還有就是右手被砍斷了大半個大拇指,不適合再呆在保安隊了,也被陳修遠調給了秦瑞章。

“秀石,這兩個人一文一武,以後就是能你的左膀右臂了,你們趕快給秦先生見禮!”

二人被傳喚過來時,已經知道了大概緣由,聽見陳修遠的吩咐,對著秦瑞章拱手道

“見過秦先生!”

秦瑞章也是回禮示意,不料其中的劉豐收對著陳修遠道

“少爺!您還是讓我歸隊吧!我的手不礙事的,照樣還能衝殺立功!整日呆在屋裡頭鼓搗文書,我可做不來!”

聽到劉豐收的託詞,陳修遠有些不高興,面帶慍色的說道

“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民政司怎麼啦?難道是廟小,放不下你這樽大佛,挑肥揀瘦的,不幹的話!那你去鹽場那裡當個看護吧!”

看到陳修遠有些生氣,又要把自己調去鹽場當看護,劉豐收急忙縮了脖子,小心翼翼地說道

“少爺!我聽您的,就到民政司去。”

“以後你們要好好輔助秦先生,這島上百姓的穩定團結,是咱們陳家立足與此的基礎。你們先和秦先生選好辦公地點,然後再調配人手,儘量把咱們受傷的隊員用上,大家上不了戰場了,但維持島上的治安還是可以的!你們負責島內治安和民眾糾紛,陳尚承他們外圍警戒,還有糾察兵營的軍容風紀和監督你們執法行為,島外由馬俊海他們的巡邏隊。秀石,三支隊伍你都要權排程,受你們民政司和稜堡雙重領導,你看這樣安排如何?”

大明各地軍鎮,兵卒受傷身體殘疾以後,都只能是離開軍營自生自滅,陳修遠這一想法,的確讓秦瑞章刮目相看,這也是維護軍心的措施啊!為受了傷殘的官兵想好了後路。

再有三支隊伍合不履屬,都是雙重指揮杜絕了擅權,秦瑞章心裡暗自佩服,陳修遠年紀輕輕但城府極深。

“侯爺如此安排,甚好!”

陳修遠最煩的就是辦事拖拖拉拉,需要的就是部下們的執行力和辦事情的效率,這是島上人都知道的事。

秦瑞章十幾天島上的走訪,也熟悉了島上的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他帶著李、劉二人,在王洪和陳文撫的配合下,第一時間確定了辦公場所。

保安隊原來的一個值班營房,距離稜堡幾百多米的大街上,街道因為商家漸漸多了,王洪他們規劃的兩條十字交叉的大街,營房當街一個大門廳,後面有十幾間房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