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章 出征江淮戰場

滿清多做大軍在河南境內,一路勢如破竹,可這時候,湖廣的左良玉竟然起兵清君側。

馬士英知道,這左良玉所謂的清君側,就是將矛頭指向了自己,如果他們進了南京,第一個遭到清算的就是自己。

廷議中有大臣提出防虜為主的建議,對左良玉加以安撫。馬士英情急之下破口大罵,他說虜不過是為地,左良玉則是取我性命。

雙方爭吵不休,最終弘光帝親下決斷虜急防虜,叛急防叛。

左軍攻下九江,左良玉雖然病死,但眾將擁護其子繼續東進。

見事急,弘光朝急調最為忠心能打的黃得功,渡江阻擊左軍。

黃得功算是當時四鎮中最敢戰、最忠心的,黃部一走,清軍隨後渡過淮河。

如今這南京弘光朝廷是四面漏風大夏將傾,又想到了前段時間,遭到浙江官場彈劾的陳修遠,他可有幾千能戰之兵,當初北上勤王,從百萬闖軍之中,營救太子南下,後又屢次擊敗韃子騎兵的追擊。

馬士英和阮大鋮,本來想著要奪了陳修遠的兵權,可段時間內哪能掌握他手下的兵將,於是二人商議,將陳修遠調到江北,彌補調走黃得功的防務壓力。

三月初,南京朝廷的調令,還有大明各地的塘報,都來到了舟山島。

陳修遠眉頭緊鎖心中悲憤,想想南京朝廷的黨爭不斷,現在是怒其不爭恨其無能。

自己的上奏之策,完全無人理會,只是憑添了政敵,歷史又要重演,繼續走著原來的軌道。

前面傳令的是一個姓劉兵部堂官,看著滿臉氣憤的陳修遠,小心翼翼地說道

“國事危艱,還望侯爺儘早起兵北上!”

北上肯定要北上,不然養兵訓練為了什麼?這麼長時間裡,島上鍊鐵鑄炮,打造兵器,不就是為迎戰韃子準備的嗎?

有了這些武器,加上艱苦的訓練,陳修遠自信可以一試,縱然打不過此時風頭正盛的滿清韃子,也要有亮劍精神,不然漢人的脊樑都會被壓彎。

“好!本侯儘早起兵北上,但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強行驅使容易造成兵變。

自本侯駐防舟山島以來,麾下兵將的餉銀,已經欠了五個月。把欠餉了,再預付三個月的開拔銀,本侯即刻就引兵北上。”

這銀子是必須要的,南京朝廷的稅收,這些百姓們的民脂民膏,都被用來大興土木翻修宮殿,供朝廷來享受,還有加上各級的貪官汙吏中飽私囊,就沒有用到正道上的,就是調撥江北四鎮錢糧,也大部被各個大小軍頭貪汙。

皇帝不差餓兵,如今這世道,想讓這些丘八上戰場就得出銀子,馬士英安排戶部撥銀,然後再讓浙江的藩臺衙門出一些。

島上新兵營五千多人,原來的保安隊、艦隊、巡邏船隊,治安隊,加上剛從山東回來了的陳尚武他們總共一萬多人。

除了三千船隊人員,陳修遠召集6毅等人,將其他保安隊和新兵營重新編組。基層組織還是沿用原來的班排制度,但實行五五制,到營級後就不再規定定數,人數可分大營小營,坐營將官為千總,畢竟自己才是一個遊擊將軍。

全軍分成六個營,忠勇營、振武營、驍騎營、炮營、警衛營,伏波營,除了騎兵營和警衛營外,每營近兩千人。

分別為忠勇營、振武營、驍騎營、炮營、警衛營,伏波營。其中陳朝宗為伏波營營將,馬俊海為副手。6毅為忠勇營營將,沈丘為副營官。陳尚武為振武營營將,葛二虎為副手。王春來為驍騎營營將,葛奉義為副營官,經過陳修遠四處搜刮採買,加上陳尚武從山東帶來的,一共一千六百多匹戰馬。陳尚承炮營主將,嶽弘文為副營官。警衛營則由6猛擔任,陳保住為助手。

梳理好編制,安排好各營的主將,剩下的就是各營自己統編兵員,統計兵器裝備。

兵員名單上報陳文撫這個後勤司總管,餉銀、伙食還有以後的撫卹等等,都由後勤司放,各營的內的後勤軍需官,受營將和陳文撫的後勤司雙重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