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再邀商賈

活版印刷術想必不用作者贅述,大家也知道。要說一下,李承乾降低鐵的熔點,同時打算鍛造鈑金甲和馬蹄鐵。

古代人即使利用風箱、木炭等冶煉工具,也沒有辦法讓鐵的溫度達到2ooo度左右,因為冶煉的技術還是有限的,特別是增加氧氣含量。中國的冶鐵術略晚於西方,而西方用燃燒木炭的方法才能使鐵的溫度達到12oo度,這幾乎是當時能夠達到的最高工藝溫度。

但是冶煉生鐵的技術要求鐵是處於液態的,可當時所能達到的12oo度工藝溫度卻不能使純鐵變為液態,因為鐵的熔點是1535度。但是古代人們利用聰明才智,在鐵中溶入硫、磷、矽、錳等溶料特別是加入碳以後,可以使熔點降至115o度左右,只要選取了適當的器皿和工藝,就可以得到液態生鐵。

第一介質淬火。把燒到溫度的工件往水或油裡一滋,就可以。

第二是雙液淬火。用不同的液體淬火,綦毋懷文在造宿鐵刀時,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就是鹽淬、油淬的雙液淬火。這種淬火產品,硬度合格還是其耐磨和彈性也很好。

第三就是敷土燒刃了。技術本質上還是單一介質淬火,工件外不需要淬火的部位加了含碳泥土進行包裹,需要淬火的部位一般有一層薄的膏劑,通常含有大量的碳氮成分,等膏劑幹後,進行淬火。這種做法在唐時還有,之後失傳。日本則一直保持了下來。

因此,古代在技術有限的條件下,運用智慧巧妙的彎道車,做到了熔鐵為液的壯舉。隨後,就是水錐,運用渭水流水量帶來的勢能,形成鍛造捶打動能,詳細的作者也不多說,網上就有,清朝時期出現了水利鍛造,漢朝就出現了許多水利設施。利用泥沙製作的制式化流水線,將鐵水融入做好的泥質模板內,就可以迅大批次的製作鈑金甲,以及馬蹄鐵,當然,後續少不了一定的打磨。

鈑金甲就是大家平日裡俗稱的板甲,但不是說就是全身板甲!那玩意只有騎士老爺才穿得起,透過熔爐和水錐以及泥範的綜合運用,大批次生產胸甲、臂甲、腿甲等等,把身體各部位拆分開來,製作不同部位的板甲,並不算難。

至於所謂的鎖子甲,那玩意實用性不咋地,而且費時費力造價高昂,價效比不成正比。還有有關紙張的情況,在唐朝造紙行業可謂是盛況一時。隋唐五代時期,我國古代封建文化高度展,造紙技術亦相應提高。對造紙原料處理增強漚泡措施,然後用鹼水蒸煮,能比較好地清除膠質。臼搗原料也更加精細,加大了纖維的分散度,經攪拌後,纖維交結緊密而且均勻,故紙的質量又比以前提高。

早在唐代,成都產麻紙已冠絕天下。浣花溪邊,集中了近百家造紙作坊。唐代,蜀紙乃是皇家貢品,尤其是成都麻紙,被指定為朝廷公務專用紙。唐末王公貴胄寫詩作畫,都花費重金從成都購買蜀紙。

成都紙家深刻影響了我國的造紙業。據史書《新唐書·地理志》的記載,唐代貢紙的地方很多,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江州、信州、衡州等。

因此,大唐雖然缺紙,但是不缺造紙的。而造紙技術呢,也沒啥好說的,因為古代最便宜的就屬蔡侯紙了,但那玩意放在唐朝也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沒有化學技術的古代,搞個屁的漂白洗滌二次回收廢紙。

至於我國的採礦術,那倒是更沒啥好說的了,幾乎除卻現代化機械科技出現外,曾今我國的採礦術種類繁多,針對各類情況的礦床礦洞等等,深挖入洞都是常態,都有詳細的方法和技術了。

李承乾要做的很簡單,開設產業,吸納就業者,逐漸將所有產業鋪設起來,形成咸陽當地的市場規模,和對整個大唐市場的對接,形成貿易規模產生經濟效益。說簡單點,造東西創造財富,之後搭建內需市場和外需市場,不斷擴大內部市場經濟規模還兼具從外部大市場牟取利益維持可持續展。

李承乾聘請了數位從事釀酒行業的師傅,將詳細的古代蒸餾技術教給他們,以府庫支撐開設大規模釀酒廠。自古鹽鐵專賣,唐朝並沒有實施,至少唐初沒有壟斷。但酒這東西,可是古代供不應求的奢侈品,因為它需要糧食。古代糧食本就珍貴和稀缺,不可能大規模量產,因此李承乾眼下的目標乃是隔壁長安的那群勳貴世家大族。

至於後續擴大規模,需要等到馬鈴薯的產量上來後,一定程度解決了糧食供給問題,才能考慮為民間提供高度數酒水。主次有序,不能亂了。至於馬鈴薯的釀酒工序,古代能做,但做不到現代的精良,出來的酒水也不如現代化的好,但對比古代的酒,還是算得上佳釀了。

制曲:一杯美酒的誕生歷程裡,至關重要的便是這頭一步——制曲。曲為酒之骨,古人釀酒制曲的重要原材料便是穀物。剛芽的穀物中會產生大量的酶,這種酶可以將穀物本身的糖化成糖分,在之後的酵過程中,再轉化為酒精。而黴的穀物,同樣也可制曲,麴黴當中的澱粉酶也會糖化穀物中的澱粉,成為制曲的重要環節。

酵:不同的酒麴釀造出來的酒風味相去甚遠,但不管釀造黃酒白酒還是果酒,酵是必經的過程。將釀酒所用的穀物先浸泡一整日,浸泡之後,再用鍋爐蒸煮。此時廚房內滿室谷香,叫人垂涎欲滴。再在冷卻後的穀物中加入穀殼,拌入酒麴,便開始入池酵,靜待時光釀造一段穀物的傳奇。酵的過程講究一個“準”字。穀物浸泡的時間要準,蒸煮穀物的火候要準,加入穀殼與酒麴的配比要準,酵的時長更是要準上加準。一個酵的工序做完,釀酒師傅們往往要忙出一身汗。

蒸餾:沒有現代蒸餾科技,古人的蒸餾方式非常樸實無華。將酵完的谷飯上鍋蒸餾,蒸餾出的頭一道酒卻往往不能用,還需要再進行酵,再進行蒸餾。在這個過程中,釀酒師傅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時光與溫度給予 酒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在蒸餾的過程中,酵往往伴隨其左右,耗時長、工序繁複。每出一道酒,酒中的濃烈的穀物便要柔和淡化一分,直至終了,不偏不倚,既有那一口足以縈繞口腔的谷味,又不失陶醉味蕾的那一份屬於酒的醇和。

蒸餾技術出現在我國的時間,眾說紛紜,有說漢代、也有唐代、更有宋代。因此,這裡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蒸餾技術沒有擴大傳播,那就由李承乾借用一下。例如,始於唐代的說法是白酒始於唐代有詩詞為證。如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雞寇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雍陶的\"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顯然,燒酒即白酒已在唐代出現,而且比較普及。

從蒸餾工藝來看,唐開元年間,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有\"甄(蒸)氣水,以器承取\"的記載。此外在出土的隋唐文物中,還出現了只有15~2omL的酒杯。由此看來,在唐代出現了蒸餾酒是毋庸置疑的。但眼下是貞觀,距離開元還差多少年呢,到開元還要等武則天把老公家嘎嘎亂殺幾千人才行。

以上,就是李承乾目前的部署和安排。活版印刷術、熔鐵、水錐鍛造、制式化泥範、蒸餾酒、開礦等等,就是咸陽縣如今起步的基礎產業鏈。至於馬鈴薯,還早著呢,起碼還要等個一兩年,咸陽縣才有足夠的幼苗大規模種植,四五年才能推廣開來,七八年才能在大唐普及開來。

但這些,需要有人來經營和維持,因此,李承乾再一次召集了昔日在征討吐谷渾的那群商賈大家。這一次,他們許多家都是家主親自來臨,他們見識到了李承乾這位太子爺,說話算話,而且他們的產業已經在吐谷渾地區開設,形成了規模,這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啊!

在古代,對商人歧視和貶低乃至防範,遇到李承乾這種太子爺,簡直是他們商人的福分!換你,你能不傷心嗎?不感激涕零嗎?

李承乾在咸陽縣的一家酒肆內,包了一個場,這次來的商賈有點多,大概二十多家,這財力可不容小覷。李承乾拿著酒樽,站在高處,眾人紛紛翹以待。

“諸位,此次孤召集諸位,自然是有新的路子,孤也不和諸位廢話,畢竟俗話說得好,時間就是金錢。眼下,咸陽縣孤說了算,因此孤打算把咸陽縣打造成為一個商業化的縣城,擴大各類產業,隨後組織一個商貿組織負責對外兜售咸陽縣內產出的各類商品。”

“自然,孤需要諸位幫幫忙,孤給諸位規劃好的產業,諸位聽從命令妥善經營,事後自會有收益。按照諸位所佔產業和店鋪,咸陽官府與諸位按照比例分紅便是。孤只有一個要求,聽話。孤先把醜話放在前面,能給你們,也能隨時收回。不聽話,牟取不該牟取的利益,孤這把刀子恐會無情。”

“孤說完了,接下來諸位可以自行考慮。不願者,可自行離去,孤也不做強求。至於之前征討吐谷渾時,協助唐軍的商賈們,暫且留下,一碼歸一碼,孤當初承諾的饋贈不會忘記。”

最終,離場的有八家,剩下的是十三家。其中,協助過征討吐谷渾的商賈,就有七家。

“先呢,是針對七位之前對我唐軍施以援手的幾位。孤當初承諾過,吐谷渾地區優先開設產業、朝廷外放訂單兩個饋贈,眼下第一個實現了,第二個也快了。現在,孤可以把第三個饋贈告訴諸位了,諸位從家中選出一名並非繼承家業或是有其它安排的子嗣,孤東宮缺少太多人手,孤需要對他們培養一段時間,事後委以重任。”

一位錦服老者:“殿下,自古商人不可入仕,此舉恐會遭人非議啊。”

李承乾點頭:“非議常有,孤不懼之。諸位按照孤的吩咐來即可,此次諸位再一次響應孤的邀請,孤自會給予一二偏袒。若非大是大非,孤自會記得諸位的恩惠。可懂?”

“我等,多謝殿下大恩!!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承乾擺了擺手:“接下來,孤會詳細的安排產業和規劃。希望諸位,能夠多加協助,事後孤也不會虧待諸位。但還是那句話,不可作奸犯科牟取不當之利。”

“但憑殿下驅使,絕無怨言!”

李承乾的安排很簡單,先是有功七家,在吐谷渾開設好作坊,就地採用白疊子製作冬裝,減小運輸損耗。其次,咸陽需要開設相關作坊,因為冬裝需求大,七家商賈兩個地區開設也得好幾年不停的趕工才能達標。

隨後,咸陽的產業安排,十三家商賈需要抽調一名代表,作為咸陽市場監管局的常駐理事會成員,負責督促和監督各家在咸陽下轄的各家產業,同時負責統籌管理市場的資料,相當於半個編制人員。

五個月後,李承乾的部署都安排下去了,咸陽縣城內規劃了一條商業街,重整了咸陽縣城內錯綜複雜的商鋪,乃至活版印刷作坊、鍊鐵廠、鐵匠鋪、釀酒廠都投入了生產。

藉由這些商賈的協助,從各地採購所需的紙張、鐵礦石、各類材料、工具等等。而府庫的支出,也是一舉創下新高,令縣丞糜顧景苦不堪言,多次向李恪申訴。

李恪在糜顧景的再三抱怨下,不得不向李承乾反饋府庫的問題。李承乾對此,則是一副淡定神色,完全不慌。李承乾召集了市監局的十三家理事會成員,令他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宣揚咸陽釀酒廠的佳釀。

李承乾送走了他們,隨即淡然道:“是時候了,該回長安了。”

李恪疑惑道:“大兄,可是長安有什麼訊息嗎?”

李承乾笑了笑:“臨近年關了,子女豈能不歸家看望家中老幼?近些日子,你也操勞的挺多的,許多事情有你盯著,孤也放心。明年開春,就該準備擴大土豆的種植了。”

李恪點了點頭:“是,臣弟明白了。”

隨即,李承乾帶著李恪去找了李淵。李淵這段時間瘦了許多,以往福的身體如今顯得瘦削了許多,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因此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嘛。

“要回去了?”

“是,爺爺。臨近年關了,咱們爺孫也該回去了。畢竟,落葉歸根嘛。”

李淵爽朗一笑點頭答應:“行!高明你開口了,肯定有打算,爺爺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