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一章 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林鵬繼續講道“我們對現在的固定式鼓包進氣道,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目前已經設計出一種基於柔性蒙皮的自適應鼓包進氣道形狀控制機構。基本原理是在外側柔性蒙皮內表面選取若干個典型監測點,佈置大變形應變感測器和位移感測器。

按照進氣道與動機的流量匹配關係確定飛機處於不同飛行度時動機的流量需求,對鼓包型面的位置進行控制,從而調節進氣道喉道的面積,與動機的流量需求相匹配。”

為了讓專家們認可這個方案,林鵬把ppT切換到了自適應鼓包的結構圖,然後道“我們對目前新飛豹的dsI進氣道進行最佳化設計,就得到了新殲轟的自適應鼓包進氣道,將上唇緣前移,去掉了原側唇緣的尖角,將三角形改成了斜直線形,因而原四唇緣進氣口就成了三唇緣進氣口。

這樣,新殲轟的進氣道可以適應更寬的度範圍,音效能將得到一定提升,甚至比加萊特進氣道更好。同時,這一套機構並不會增加多少重量,遠遠比其他結構的重量要小。”

林鵬這個重生者,把後來的殲二零戰鬥機採用的柔性蒙皮自適應鼓包進氣道,給提前弄到新殲轟上來了,因為這種進氣道,確實是飛行器設計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提前實現呢?

當然設計是設計得出來,林鵬也明白,要真正的實現這個自適應鼓包進氣道,還得有特殊高彈性纖維材料,目前這種東西當然還沒有,但要研出來也不會太難,因為m國的戰機上就有,林鵬上次就把F15戰鬥機機身某個部位的這種材料技術給弄回來了,所以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有這種材料。

這種高彈性纖維材料製作成進氣道部件內部採用碳纖維材料做成一個個微小的四邊形蜂窩結構或網狀結構,可以變形,將這種材料貼上在飛機的進氣道原來的鼓包上,就能使進氣道的鼓包外形在一定範圍內反覆改變自己的幾何形狀,從而調節進氣道的截面積。

講完這個進氣道,林鵬又仔細的彙報起機身和機翼部分來。

“我們採用了類似於m國F35聯合攻擊機的蝶形機翼,當然面積要比F35大得多了,F35聯合攻擊機的機翼面積約為58平方米,而我們的這個方案機翼面積達到82平方米。

這麼大的機翼面積,當然也是與機體更大分不開的。我們的方案採用的是升力體氣動佈局,從機到機身都可以產生部分升力,並且還有邊條翼配合,再加上大面積的機翼,全機的升力係數非常可觀。”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方案,翼載相對較低,一般戰鬥機的翼載為四百公斤每平方米左右,比如F22翼載只有375公斤每平米,而大部分戰機則在4oo公斤每平米以上,我們這個方案,翼載比F22只是略高,為39o公斤每平方米。

所以我們的方案,也考慮到了空戰效能,隱形機在執行無護航的情況下,執行對地任務,有可能遇到敵方的戰鬥機,所以我們必須讓它有較好的空戰效能,至少與三代機相比不落下風,甚至由於有更好的隱身效能,和火控雷達,可以輕鬆秒殺三代戰機!”

接下來林鵬又一一的詳細彙報了機腹彈倉,側彈倉,以及全動雙垂尾等重要部位的設計理念和引數。

專家們雖然早就看了一飛院的方案,但是經過林鵬這樣一個年輕設計師講出來,卻是有了更深的印象,一飛院這個方案,有很多亮點,比六零一所的兩個方案都要突出。

無論是隱身設計,還有彈倉設計,包括全動雙垂尾,都要比六零一所的兩個方案要優秀。

而自適應dsI進氣道,更是一大獨創,在m國人明的固定式dsI進氣道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如果真的在新殲轟上做出來了,那麼這個設計絕對是有巨大的價值的。

因為新一代的隱身重型戰鬥機,相關部門也一直在準備,要著手準備立項了,到時候新一代隱身重型戰鬥機,也可以用上這個自適應dsI進氣道,那在進氣道這方面,中國戰鬥機就比m國F22和F35更加的好了。

再一個就是一飛院的方案,除了有主彈倉外還有兩個側彈倉,這就比六零一所的第一個方案只有一個大型彈倉,第二個方案是兩個不深的主彈倉要更全面了。

並且一飛院的這個方案,主彈倉的尺寸為5米長、2.8米寬、o.9米深,雖然比六零一所的第一個方案短了一米,但是卻更深,這樣有利於掛載更粗壯的對地攻擊武器。

側彈倉就更不用說了,可以掛載紅外近距導彈,在空中格鬥時就用得上了,而六零一所的沒有這個方案,只能掛在機翼下,這會破壞隱身。

當然嘛這只是第一輪評審,接下來兩家設計單位的方案都還要拿到空軍某研究所,去做全面的實驗研究,畢竟現在只是兩家設計單位弄出來的引數效能,用的方法無非是cFd和風洞試驗。

至於引數效能是不是真的可靠,還需要空軍某研究所來檢驗。

所以林鵬彙報完畢,心裡面其實也沒有底,他還是很平靜地,朝著領導專家們鞠躬,然後走下了主講臺。

領導和專家們還是報以熱烈的掌聲,畢竟一飛院這個方案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甚至要比六零一所的更有亮點。而林鵬的這個年輕人的表現,也非常的穩,講得很到位!

像他這個年紀,能在這樣的場合,做到這樣,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所以專家們對林鵬,對一飛院的看法,已經從最開始的遺憾變成了驚喜。

因為林鵬可以說是新一代的飛機設計師當中,最優秀的一個了,沒有之一。

這就代表著老中青三代飛機設計師,形成了一個飛機設計人才的梯級,中國航空工業設計人才,這樣就不會斷檔,後繼有人吶!

雖然說現在中年一代的如唐總師他們,可能要挑起中國飛機設計的大梁,像黎天總師這樣的老一代設計師也基本上要隱退了,未來中國飛機設計的主力,必定就是林鵬這一代的設計師。

喜歡航空崛起請大家收藏航空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